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二卷,元周德清(1277-1365)辑著。 德清字挺斋,高安人。这部书写成于泰定甲子(1324),中间经过修订,有“墨本”与“的本”之分,一、二十年后正式刊行。原本不分卷帙,自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即列诸部字数;自正语作词起例以下,即列作词诸法。全书明显分为两部分:前半列韵字,后半为附论。四库全书据此厘为二卷。这部书是根据当时北方话语言之音而作的,其分声分韵与《切韵》一系之韵书有很大差别。 其主要特点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这部书虽为曲韵,但与填词密切相关,不可不知。 上卷列韵字,分19部:一曰东阳,二曰江阳,三曰支思,四曰齐微,五曰鱼模,六曰皆来,七曰真文,八曰寒山,九曰桓欢,十曰先天,十一曰萧豪,十二曰歌戈,十三曰家麻,十四曰车遮,十五曰庚青,十六曰尤侯,十七曰侵寻,十八曰盐咸,十九曰廉纤。 其中,平声有阳有阴,入声作平声俱属阳;上声无阳无阴,入声作上声亦然;去声无阴无阳,入声作去声亦然。下卷论作词诸法,谓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为六宫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并对各宫调情趣韵味加以辨析,各以四字评语加以概括,曰: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风流酝藉 小石旖旎妩媚 高平条畅滉漾 般涉拾掇坑堑 歇指急并虚歇 商角悲伤婉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笑冷笑 以上四字评语,指的虽然是曲,但对于体验歌词所属宫调的情趣,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此外,下卷尚有作词十法,对于歌词创作同样也有可供借鉴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