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扶贫开发的成绩和问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扶贫开发的成绩和问题

扶贫开发的成绩和问题

“七五”时期,全省共拨扶贫资金和贷款7亿多元,“以工代赈”物资折款9000万元,扶贫钢材1.5亿吨、柴油0.5亿吨,以及其它扶贫物资。通过扶持,17个贫困县共建立和改造了农副产品基地1848万亩,新增产值25.5亿元,上交农副土特产税9213万元。共兴办扶贫经济实体和龙头骨干企业3473个,新增产值18.9亿元,上缴利税2.4亿元。共安排农村劳力46.78万人,其中贫困户劳力29.76万人。通过扶贫资金和物资的启动,贫困地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大多数群众的基本温饱问题初步解决,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1990年17个贫困县农村人均纯收入340元,比1985年增长34%。17个县中,有12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元,凤台、朗溪、泾县、绩溪县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500元。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445万人减少到37万人,解决温饱率达91%。5年中累计有408万贫困人口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部分群众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经济稳步发展,总体实力增强,结构有所改善 1990年17个贫困县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达68.4亿元,比1985年增长37.8%。其中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工业总产值为30.6亿元,比1985年增长89.1%,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32.6%上升为44.8%。17个县乡镇企业产值达33.2亿元,增长153.5%;财政收入4.04亿元,增长92%;粮食总产量54万吨,增长26%;社会商品零售额37.9亿元,增长64.5%。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七五”期间,投资1.62亿元,新建公路4073公里,改造公路4900公里,17个贫困县公路总里程达1万公里,通车的乡占97%;兴建各类人畜饮水工程2910处,累计解决155万人、41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新建35千伏变电所29座,解决48个乡612个村65.5万户的用电问题。通电的乡占97.5%;治理土水流失面积231万平方公里,新建农水工程3570处,新增灌溉面积300多万亩,防洪面积44万亩,除涝面积131万亩。
17个贫困县1990年农业机构总动力达251.39万千瓦,比1985年增长13.4%;机耕面积647万亩,增长67.8%,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45%;农村用电量34723万千瓦小时,增长87.1%;化肥施用量30.02万吨,增长31.9%。
“七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解决温饱标准低。1990年底,17个贫困县和8个插花贫困县约有8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库区、深山区群众生活更困难一些。二是生产生活条件没有根本改变,解决温饱不稳定。17个县尚有288万人、5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37个乡、50%以上的行政村不通路,33%的村不通电;文盲半文盲达28%;医疗卫生条件差。基础不牢靠,经济很脆弱,稍遇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已解决温饱的还会出现返贫。三是贫困地区经济水平与全省,差距在拉大。17个县主要指标的发展速度、人均数量大多低于全省水平。“七五”时期,17个县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6%,比全省低3.1个百分点;农村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14.3%,比全省慢3.1个百分点;1990年,人均提供的财政收入为30元,比全省平均数少65元。同时,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纯收入的差距由1985年的114.8元扩大到1990年的132元;人均创造的工农业总产值差距由1985年的392元扩大到636元;人均创造财政收入的差距由47元扩大到65元。贫困县的经济水平在全省相对降低。

☚ “七五”期间扶贫开发主要经验   第四节 社会优抚 ☛
000039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