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清激浊 扬清激浊yánɡqīnɡjīzhuó━━┃┃ 亦作“激浊扬清”。《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比喻除恶扬善。清、浊,喻善恶。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诗:“持诚秉忠,光辅二君,激浊扬清,欲人如身。” ☚ 扣壶长吟 先驱蝼蚁 ☛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见“激浊扬清”。 发扬 发扬扬(诩扬) 光(昭光) 飏(鸿飏)恢宏 恢弘 恢拓 恢纮 昭发 发挥 显扬,发扬:振发 打击坏的,发扬好的:激浊扬清 激扬清浊 扬清激浊 扬清抑浊 发扬贤德:兴贤 兴德 继承发扬:绍隆 光大发扬:弘长 迅速发扬:骏发 更加发扬:愈扇 高度发扬:高扬 (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等:发扬)
另见:提倡 开辟 发展 扩展 扩大 ☚ 发扬 弘扬 ☛ 扬清激浊激浊扬清yáng qīng jī zhuó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激浊扬清;扬清激浊格式 比喻式。 释义 激:荡除。浊:比喻坏的。扬:掀起。清:比喻好的。 出处 《晋书·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 举例 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应当以~ 为己任。 扬清激浊yángqīng-jīzhuó见“激浊扬清”。 扬清激浊yánɡ qīnɡ jī zhuó见“激浊扬清”。 扬清激浊yángqīng-jīzhuó〔并列〕 激,剔除,排去。扬起清水,冲除污水。比喻除扬善除恶。语出《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旧唐书·马周传》:“臣又闻致化之道,在于求贤审官;为政之基,在于~。” △ 褒义。多用于道德、政治等方面。 【近义】除恶扬善彰善瘅恶 〖反义〗助纣为虐 蔽美扬善。 也作“激扬清浊”、“激浊扬清”、“扬清抑浊”。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激:冲除。即注上清水,冲除污浊。比喻扬善除恶。明·顾炎武《与公肃甥书》:“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也作“扬清抑浊”。抑: 抑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