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执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执鞭 【出典】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传赞》:“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虽与之为仆隶,为之执鞭,亦所欣慕。其好贤乐善如此。” 【释义】 汉司马迁欣慕晏婴之为人,甘愿为之执鞭为仆。后世用作倾慕贤者的典故。 【例句】 ①讲序居重席,群儒愿执鞭。(张籍《赠殷山人》4329)这里以“执鞭”为喻,谓殷山人的学生对他十分崇敬。②陆公余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其一5977)这里用“执鞭”典为喻,自谓为感戴沈传师的情义,甘愿为沈氏执鞭效命。③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皮日休《房杜二相国》7017)这里以“愿为执鞭”为喻,自述对房玄龄、杜如晦极为仰慕的心情。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执鞭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故事】:孔夫子常常谈论富贵的事情。有一次他讲道:“财富如果可以求得的话,就是做拿了皮鞭、维持交易市场的守门人,我也肯干。”这话粗看起来,似乎孔子也是个十分贪财的人了,实际上怎样呢?在《论语·里仁》中他就说过:发大财,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一个君子抛弃了仁德去捞钱财,那怎样去成就他的名声呢?这些话告诉人们,孔子的看法是正确的:在旧社会里,谁都想发财,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取得钱财,比如执鞭也行,而断不可丧天害理,捞取不义之财。 【意思】:拿着鞭子。执:拿。后表示对人十分敬仰,愿意听从他调迁,为他效劳。 【古例】:《史记·管晏传赞》:“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执鞭❶泛指服贱役。唐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执鞭本谓手持马鞭为人驭车。后引申谓景仰。追随他人之意。《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史记·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执鞭zhíbiān〈动〉 手持教鞭,借指从事教学或教练工作。 执鞭zhíbiān〈动〉手持教鞭。借指从事教学或教练工作。 执鞭zhíbiān〈动〉手持教鞭,指从事教学或教练工作。 执鞭zhí biān为人驾驭马车,意谓给他人服役(2)。《伯夷列传》: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果富贵可以求得,即使当个执鞭赶车的仆人,我也肯干。《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假使晏子还在,我即使为他执鞭效劳,也是高兴和仰慕的。 执鞭持鞭赶车。代指卑贱的差役。《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之士,吾亦为之。”《世说新语·任诞》:“少苦~,恒患不得快饮酒。” 执鞭 执鞭执教鞭。任教。方豪《与陈垣》:“适家兄~启悟(中学),因特署家兄之名。”胡子晋《与陈垣》:“小儿肄业文科,可否委以一职,俾得~公后,藉获裁成,如何?” ☚ 执教 皋比 ☛ 担任 担任当(~差;~兵;~代表) 做(~主;~客;~伴) 充 任(亲~;就任;首~;上~;到~;留~;久~;离~;卸~) 荷负 执务 另见:担当 担负 负责 职务 工作 ☚ 担任 不能胜任 ☛ 追随 追随追(追从;追队:追寻;追侣;追陪;追踪;追蹑;追路;追逐;追踵;追攀) 随(随趁;随趂) 逐(趁逐) 附(附从;附会;迹附)驱(驱逐)踪 跟从 迈迹 攀援 响应 趋步 陪尘 蹑景 ☚ 紧跟 随俗 ☛ 从事文业 从事文业业文 ☚ 从事某种职业 从事农业 ☛ 执鞭手持鞭子驾车,指服役或侍从之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