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简称“平教会”。 社会教育团体。1923年6月成立于北京。晏阳初、朱其慧、陶行知等发起组织。1923年8月,第一次全国平民教育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决定总会设在北京,并推陶行知、晏阳初、姚金绅3人起草总会简章。 该会设董事部,朱其慧任董事长,晏阳初为总干事。在全国20多个省区设分会。 该会申言“平民教育”,以开办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字处等活动。从城市进行识字教育,逐渐扩展到农村教育。1926年10月,选定河北定县作为开辟农村平民教育道路的实验区,开办了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平民职业学校和平民教育讲习所,编写《平民千字课》教材等。1929年,总会迁到定县。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开办平民教育实验区,系统地提出了乡村教育观点,他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四大病”:贫、愚、弱、私。只有通过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建设”才能救治。 抗战时期该社在重庆歇马场曾设乡村建设育才院。该社出版有《农民旬报》、《新民旬报》等刊物。 1933年后,平教会的工作被纳入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政教合一”的轨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