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挑;匾挑pian53t‘iau55bian53tiao55扁担。《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同着十来个家人,拿了许多扁挑、索子、镰刀,正来下舡。”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一《练伍法》: “担,扁挑也。用铁尖扁担,便于肩挑,又可击刺,亦农中战器也。”艾芜《丰饶的原野》第一部《春天》: “一组是把装满泥沙的冤兜,用悬有绳子的扁挑,担在肩上。”原注: “扁挑: 与扁担同义。”亦作“匾挑”。《三刻拍案惊奇》第十六回: “不料银子作祸,一窍不通,才丢了锄头、匾挑,有了一百三十两,便衣巾拜客,就是生员。”清乾隆《屏南县志》卷六《古迹》: “酒石在城外临水宫下路旁,巨石壁立,石孔尝流有酒味甚美,惜有担夫嫌其少,以匾挑击之,遂绝。”同治十二年《铅山县志》卷十《武备志·兵事》:“暮则携匾挑绳索伏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