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与经营权 所有权与经营权suoyouquan yu jingyingquan所有权是生产资料所有关系的法律表现,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在法律上谁就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生产资料的使用所带来的收益就归谁支配。经营权是占有、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的关系的法律表现,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支配和使用,在法律上谁就拥有经营权,并获取因经营活动而应得的那一部分收入。 在历史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以后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即所有者有条件地转让经营权,并通过所有权的关系从经营者手中取得一定利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不改变所有权的性质,从而也不改变所有制的性质。 在我国,旧的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国家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政企职责不分,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把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开就成为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掌握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从宏观上领导和组织经济。企业则受国家的委托,相对地直接组织生产和经营企业。这样既能从总体上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统一性,又能在微观上使企业放开搞活,从而使宏观的统一性和微观的灵活性相结合。实行两权适当分离后,企业在产、供、销、人、财、物方面的自主权得到扩大,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的职工可得到较多经济利益,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为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国家必须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检查、指导和调节。并通过税收等形式从企业中获取由国家统一使用的纯收入。 ☚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经济实体 ☛ 所有权与经营权所有权是指法律确认的某一社会集团或个人对其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可以自由处置,包括出售、转让或自用的权力; 经营权是指直接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和组织企业产供销等活动的权力。 在自耕农和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于一身。但在租赁关系和信贷关系出现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就分离了,它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于国家,使企业成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这就压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所有权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 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会改变全民所有制的性质。所有权反映的是某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而经营权则反映的是劳动的具体组织形式。经营权是从属于所有权的。在两者分离的情况下,国家仍然是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企业的自主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依法向国家缴纳一部分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