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户部官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户部官票

 清政府发行的一种纸币。简称“官票”和“宝钞”。咸丰三年(1853年)因镇压太平天国,军费支出巨大,赋税收入又减少,在铸造大钱的同时,先后发行两种纸币。一为官票,票面上印有“户部官票”四个字,并印有“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的告示。官票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1两、3两、5两、10两和50两5种,亦称“银票”或“银钞”。一为宝钞,票面标有“大清宝钞”四个字。以制钱为单位,最初发行500文、1000文、1500文、2000文4种面额,后来又增发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即五万文)、百千文(即十万文)等4种面额,亦称“钱钞”。发行时就表明这两种都是不兑现纸币。因此,官票在发行后六个多月,宝钞在发行后十多天,即咸丰三年(1854年) 12月,首先在京城就行不通。当时政府的各项支出,都搭发官票宝钞,甚至只发出不收回。有的地方征收钱粮时,只收银钱,不要宝钞,然后再低价在市面上收买票钞,按五成解库,从中盈利。人们持票钞购物,商人故意抬高物价或者拒收票钞,只要大钱。咸丰五年(1855年),官票一两和宝钞一千文只能换到京钱四五百文,合制钱二三百文。嗣后年复一年,票钞发行过滥,钞价日跌,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清理。这时,官票早已绝迹,无人过问。宝钞则跌到每贯仅值钱26文;最高52文,几乎成为废纸,只有极小部分用来赎当或捐班时搭用。同治初年,通令河南、四川等省的各种税课,停止收钞,改收实银;各种开支,也不用钞。但实际上直隶省还是继续使用,地粮收入以银九票一的比例搭收,用款则以银票各半的比例搭放,一直到同治七年(1868年)以后,在全国看来纸币流通已成为过去了。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明清 > 户部官票
户部官票  hùbùguānpiào

省稱“官票”。亦稱“銀票”、“銀鈔”。清代紙幣。咸豐初,清廷財政虧空,因急需鎮壓太平天國的軍餉等,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五月、十二月,先後發行是鈔及“大清寳鈔”。以銀兩爲單位,分一、三、五、十、五十兩等多種。以桑皮紙或高麗紙等印製,大小依面額遞减。四周上方及左右作龍紋,下邊作波浪紋。中部頂端印“户部官票”,滿漢文於一方格内。下爲“準二兩平足色銀若干兩”,右爲某字第某號,左爲某年某月某日。下端長方格内鎸小字八行曰:“户部奏行官票,凡願將官票兑换銀錢者,與銀一律,並準按部章程搭交官項,僞造者依律治罪不貸。”銀數上蓋有“户部官票永遠通行”方形滿漢文合璧鈐印,騎縫處蓋有“户部官票所關防”長方形滿漢合璧關防。行用票在流通中,鈔面又會加蓋添寫内容。如外省解部者,加督撫關防、布政使司及府、州、縣印,右側騎縫處有驗訖藍戳,上有主政某(用姓不用名)朱戳。各面值鈔幣均有不少傳世或出土,亦有鈔版存世。《清續文獻通考·錢幣考二》:“〔咸豐三年〕五月戊申始制銀鈔。”《咸豐東華録·三年》:“定爲官票名目,先於京師行用,俟流通漸廣,再頒發各省一律遵辦。官票之行與銀錢并重,部庫出入收放相均,其民間銀錢私票行用,仍聽其便。”參閱《皇朝政典類纂·錢幣三》、《清史稿·食貨志五》。

户部官票

户部官票

户部官票

货币名。清代发行的纸钞。咸丰三年 (公元1853年)为镇压太平天国军,以福建巡抚王懿德奏请印行以资军饷。其票亦称 ‘官票,’ 以银两为单位,面额为1两、3两、5两、10两和50两5种。(详见: 官票)

☚ 户调   户调之式 ☛
户部官票

户部官票

亦称“银票”,简称“官票”。中国近代纸币。清代咸丰年间发行的一种纸币。清文宗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与“大清宝钞”同时发行,用以弥补财政赤字,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官票以银两为单位,故又称“银票”或“银会子”。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官票四周环以龙纹,额书“户部官票”四字,左面是满文,右面为汉字,均为双行书写;中间标明“二两平足银若干两”。“二两平”指每百两比北京平少二两,比库平少六两。下部注明“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由于官票面额较大,而且不能兑现,所以发行后流通立即受阻,迅速贬值。到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官票一两仅值钱二百余文,而实银则值六千文有余。咸丰末年(公元1861年)清政府被迫宣告停止使用此项官票并进行清理。

☚ 中国近代纸币   银票 ☛
户部官票

户部官票

简称“官票”,亦称“银票”。清纸币名。咸丰三年( 1853 )开始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主要用作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由于不能兑现,发多收少,迅速贬值。官票共发行978万余两。同治元年( 1862 )起陆续收回,至七年三月截止,未收回的650余万两已经逾限,全部成为废纸。

☚ 咸丰钱   官票 ☛
户部官票

户部官票

简称“官票”。中国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与“大清宝钞”同时发行,用以抵补财政支出,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官票以银两为单位,亦称“银票”(即“银会子”),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上面有“户部官票”四字。左边是满文,右边是汉文,都是双行书写,中间标明“二两平足银若干两”。“二两平”指每百两比北京平少二两, 比库平少六两。下面写“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四周有龙纹。由于官票的面额较大,而且不能兑现,所以发行后流通立即受阻,迅速贬值。到咸丰十年(1860年),银票一两仅值钱二百余文,而实银则值钱六千文有余。咸丰末年(1861年)清理停用。

☚ 元宝   大清宝钞 ☛

户部官票

简称“官票”和“宝钞”。清政府发行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因镇压太平天国,军费支出浩繁,赋税收入又减少,在铸造大钱的同时,无后发行两种纸币。一为官票,票面印有“户部官票”四字,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亦称“银票”或“银钞”。一为宝钞,票面标有“大清宝钞”四字。以制钱为单位,最初发行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四种面额,后来又增发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百千文等四种面额,亦称“钱钞”。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到同治年间,仅在捐税、纳官、赎当时搭配使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