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戴高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戴高帽 戴高帽中国古代笑话。俗以喜人面谀者曰“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则送其人,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参见445页“高帽子”条。 ☚ 戴笆斗 戴大宾对 ☛ 戴高帽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则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一笑》① 【注释】 ①《一笑》:笑话集,清俞樾撰,原载《俞楼杂纂》卷四十八,共十三则。王利器《历代笑话集》选其十二则。 【意译】 俗话把喜欢别人当面奉承者,叫做喜欢“戴高帽”。有在中央政府当官的人被派到地方上去做官,临走去告别他的座师。座师说:“地方官很难做,应该谨慎一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给他一顶,这样也许就不至于与人闹别扭了。”座师生气地说:“我们这些人用正直的行为对待别人,为什么要给别人戴高帽子呢?”那人说:“天下像恩师这样不喜欢带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呢?”座师点点头说:“你说的也不无道理。”那人告别出来对别人说: “我的一百顶高帽, 现在只存下九十九顶了。” 【解说】 前阅报刊, 见广告栏目中,有人编了一本教人如何拍马屁的书,而且据说还根据不同对象分门别类,开出了种种马屁方子,以对症下药。想必此书一定会畅销,因为世人很少有不吃马屁的,所以钻营拍马者也就多,倘若拍马有理论上的指导,岂不能“大快人心”?其实,所谓拍马,是一门悦人的艺术,用文雅的新名词来命名的话,可以称之为“公关学”。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首先就是要使人心里感到愉快满足,而要使人愉快满足,最简捷的办法,就是首先要使人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当人陶醉在自命不凡的云雾里时候,就会飘飘然起来。一旦你双脚不着地,忘乎所以,那么你就很容易落进人家的圈套里了。然而殷鉴多了,许多人也就有了警惕,这样直来直去的马屁,也就不太灵验,而且有时还要适得其反, 于是,马屁也就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精妙的艺术。寓言中的那位京官,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级的马屁专家,你看他一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既顺着乃师不满世风的情绪,否定了天下人,又非常自然地突出了乃师自认为正直的品格,满足了他的“自我感觉”,说得是何等的巧妙,高明!殊不知,这是一个迂回马屁, 反过来拍的马屁,说你不吃马屁的时候, 一顶高帽已经飞到了你的头上,而且不紧不松,正好合宜。然而这高帽恰如观音菩萨送给孙猴子的紧箍帽,到时是会让你头痛的。而那位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的京官,想必是很快就会将手中的高帽送完的,自然他也会因此而平步青云。但是不知他在无根无蒂的青云端里是否会想起这样一句印证了多少代的古老格言:“爬得高,跌得惨”! 【相关名言】 世情看冷暖, 人面识高低。 ——史襄哉 应该逃避谄媚者的花言巧语, 而不应该逃避一个朋友坦率恳切的苦口良言。 ——英国·乔叟 好谀是人生大病。 ——申居郧 戴高帽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则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一笑》① 【注释】 ①《一笑》:笑话集,清俞樾撰,原载《俞楼杂纂》卷四十八,共十三则。王利器《历代笑话集》选其十二则。 【意译】 俗话把喜欢别人当面奉承者,叫做喜欢“戴高帽”。有在中央政府当官的人被派到地方上去做官,临走去告别他的座师。座师说:“地方官很难做,应该谨慎一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给他一顶,这样也许就不至于与人闹别扭了。”座师生气地说:“我们这些人用正直的行为对待别人,为什么要给别人戴高帽子呢?”那人说:“天下像恩师这样不喜欢带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呢?”座师点点头说:“你说的也不无道理。”那人告别出来对别人说: “我的一百顶高帽, 现在只存下九十九顶了。” 【解说】 前阅报刊, 见广告栏目中,有人编了一本教人如何拍马屁的书,而且据说还根据不同对象分门别类,开出了种种马屁方子,以对症下药。想必此书一定会畅销,因为世人很少有不吃马屁的,所以钻营拍马者也就多,倘若拍马有理论上的指导,岂不能“大快人心”?其实,所谓拍马,是一门悦人的艺术,用文雅的新名词来命名的话,可以称之为“公关学”。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首先就是要使人心里感到愉快满足,而要使人愉快满足,最简捷的办法,就是首先要使人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当人陶醉在自命不凡的云雾里时候,就会飘飘然起来。一旦你双脚不着地,忘乎所以,那么你就很容易落进人家的圈套里了。然而殷鉴多了,许多人也就有了警惕,这样直来直去的马屁,也就不太灵验,而且有时还要适得其反, 于是,马屁也就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精妙的艺术。寓言中的那位京官,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级的马屁专家,你看他一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既顺着乃师不满世风的情绪,否定了天下人,又非常自然地突出了乃师自认为正直的品格,满足了他的“自我感觉”,说得是何等的巧妙,高明!殊不知,这是一个迂回马屁, 反过来拍的马屁,说你不吃马屁的时候, 一顶高帽已经飞到了你的头上,而且不紧不松,正好合宜。然而这高帽恰如观音菩萨送给孙猴子的紧箍帽,到时是会让你头痛的。而那位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的京官,想必是很快就会将手中的高帽送完的,自然他也会因此而平步青云。但是不知他在无根无蒂的青云端里是否会想起这样一句印证了多少代的古老格言:“爬得高,跌得惨”! 【相关名言】 世情看冷暖, 人面识高低。 ——史襄哉 应该逃避谄媚者的花言巧语, 而不应该逃避一个朋友坦率恳切的苦口良言。 ——英国·乔叟 好谀是人生大病。 ——申居郧 戴高帽 据清人翟灏《通俗编·好戴高帽》篇考证,“戴高帽”一语源自《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说的是南北朝时有个学士身份的人叫宗道晖,好戴帽翅很高的帽子,穿很大的木底鞋,每逢州将等上级官员到来,他都要以这身打扮去谒见。见到官员时,又总是向上仰着头,举着双手,然后跪拜,一直把头叩到木屐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戴高帽”一语便由此而来。 由于宗道晖好戴高帽自炫而品性又奴颜婢膝,此后,人们便把吹捧、恭维别人的行为叫做“给人戴高帽”,如果喜欢别人对自己吹牛拍马,夸赞自己,就叫做“喜欢戴高帽”。 清·俞樾《一笑》:“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jǔyǔ)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也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这段话的意思是: 有个在京城做官的人,要调往外地,临行时与老师道别。老师说:“异地做官不容易,你可要谨慎从事啊!”这个人说:“老师,没关系,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就不会出什么意外了。”老师听了生气地说:“待人应真诚,做人要正直,怎能这样做呢?”这个人说:“噢,天下能有几个人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呢?”老师听了很高兴,说:“是啊,你说的不是没道理。”告别了老师,这人出来对别人说:“我那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 ![]() 戴高帽dài gāomào据清人翟灏《通俗编·好戴高帽》篇考证,“戴高帽”一语源自《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戴高帽北朝人宗道晖常著高帽谒见官员以示己之博学。后来因此谓妄自张大,喜人称赞曰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维别人为给人戴高帽。《北史·熊安生传》:“ (宗) 晖道晕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履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戴高帽 婉指说好话、表扬的话过了头,脱离了事实。 字数:23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吹喇叭 抬轿子 ☛ 戴高帽戴高帽子dài gāo màoflatter; lay it on thick; prajse sb sky- high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