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戴震难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戴震难师》

清·段玉裁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11)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12)应,曰:“此非常儿也(13)。”

【注释】①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戴震(1724年—1777年),清代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zuàn)修官,后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庶吉士。博闻强记,于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文字学家、经学家。字若膺(yīng),号茂(mào)堂,江苏金坛人。戴震的学生。难,问难,难倒。

②〔是年〕这里指1733年,戴震十岁。

③〔盖〕表推测,大概。

④〔蕴蓄〕蕴藏,积蓄。

⑤〔就傅〕跟随老师。

⑥〔何以〕倒装句,以何,凭什么。

⑦〔应〕回答说。

⑧〔朱文公〕即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博识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等多有研究。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识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

⑨〔相去几何时〕相隔多少时间。

⑩〔几(jī)〕差不多。

(11)〔然则〕既然这样。

(12)〔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13)〔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译文】戴震10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得太久。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凭什么知道这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由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字数:1064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47-448页.

戴震难师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戴震难师

【题 解】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对话记叙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少年时读私塾用问题难住老师的故事,表现了戴震在为学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就一般人的直觉说,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的,戴震以此立论,问老师:“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一个尚处于启蒙时的儿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老师也称其为“非常儿”。其实若以文化传承而论,朱文公能够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是作为幼儿的戴震是不可能了解这一层的,因此会提出在成人看来如此幼稚的问题。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是重在学习戴震这种为学质疑的精神,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避免盲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