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喬木 > 穫 > 榔榆 榔榆 lǎngyú 榔榆Chinese elmUlmus parvifolia Jacq.,又称小叶榆、脱皮榆。榆科,榆属。落叶或半常绿乔木,高达25 m,胸径1m。树皮小块片状剥落。叶革质,椭圆形,长2~5 cm,基部常偏斜,羽状脉,具单锯齿。花两性,秋季开放。翅果卵形或长椭圆形,长8~10 mm,果核位于果翅中央。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日本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通常生长在海拔500 m以下。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深根性。萌芽性强。木材坚韧,供车辆、造船、农具等用材。又为庭园观赏树种。 榔榆落叶或常绿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色、红褐色或黄褐色,平滑。小枝灰褐色。叶革质,较厚,窄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较小。秋季开花,簇生叶腋。翅果长椭圆形或卵形,较小,无毛。花期8—9月,果10月成熟。伊犁地区引种栽培。是良好的绿化树种。 榔榆láng yú《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榔榆(6)。药名。 参见“榔榆皮”条。 榔榆Chinese e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