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lù❶殺。班固《幽通賦》:“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惠而被戮。” ❷并,勉。通“勠”。見“戮力”。 ❸野鵝。《古文苑》揚雄《蜀都賦》:“戮鶂初乳,山鶴既交。”注:“戮與𨿲通用,野鵝也。” 戮读音l·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力竹切,入,屋韵。 ❶杀;杀戮。 ❷陈尸;特指陈尸示众。韦昭注:“陈尸,为戮。” ❸羞辱。 ❹暴。 ❺病。 ❻罪。 ❼野鹅。 ❽通“勠”。努力;尽力;并力;合力。 上一条: 穋 下一条: 剹 戮{}五7184动践踏;踩。粤语。广东广州〖 〗。公园嘅草地唔畀~公园里的草地不让践踏。   戮lu杀人。同义合成词:“杀戮”。《韩非子·二柄》:“杀~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韩非子·说难》:“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薄者见疑。”(当:正确。厚者:说得过多的人。为:被。见疑:被怀疑。) 戮*剹❶勠❷lù❶杀 △ 杀~|屠~。 ❷〈文〉合;并 △ ~力同心。 戮勠 ❷❶杀:诛~丨屠~丨杀~。 ❷并;合:~力丨~力同心。 戮lù❶ 杀:杀戮│屠戮。 ❷ 合,合并:戮力同心。 戮lu戮力 杀戮 屠戮 诛戮 戮力同心 戮(同)诛 戕 弑 杀 戮lù杀:天天宰猪割羊,屠鹅~鸭,好似临潼⾾宝的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七五·1845)不意贼众颇有诡谲智术,两战不胜,恒王遂为众贼所~。(七八·1943) 戮❶猶“辱“ 也。《周禮·秋官·司寇》: “掌戮: 下士二人。” 鄭玄注: “戮,猶辱也。” ❷猶“殺”也。《禮記·月令》:“鴻雁來,爵入大水爲蛉,鞠黄華,豺乃祭獸戮禽。”鄭玄注: “戮,猶殺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僇,音六,本或作戮。”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墨劓 > 烹戮 > 戮 戮 lù 酷刑名。將死刑犯於殺死前或殺死後侮辱示衆。始見於商朝,沿用至明清,清末廢止。戮有生戮、死戮之别。生戮,先令犯人示衆,然後殺之;死戮,即死後戮屍示衆。《尚書·甘誓》:“弗用命,戮於社。”《史記·鄭世家》:“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譽敵以恐衆心者,戮。戮者何如? 生戮,戮之已,迺斬之之謂也。”《後漢書·靈帝紀》:“〔靈帝中平元年十月〕角(張角)先死,迺戮其屍。”李賢注:“發棺斷頭,傳送馬市。”參見本類“戮屍”。 戮lù〖动词〗 一、杀(12)。《祁奚请免叔向》:管、蔡为戮。——管叔、蔡叔被杀。《报任安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一万次被杀,难道还后悔吗! 《李陵答苏武书》:晁错受戮。——晁错被杀。 二、羞辱(1)。《报任安书》: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戮笑。——我因为几句话遭遇这样的灾祸,深为乡里人羞辱耻笑。 戮lù❶ 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之以为~,死且不朽。”又《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之不祥。” ❷ 陈尸示众。《国语·晋语九》:“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其死者。”《吕氏春秋·离谓》:“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之,民心乃服。” ❸ 羞辱,耻辱。《左传·文公六年》:“贾季~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荀子·王霸》:“身死国亡,为天下大~。” ❹ 通“勠”。见“戮力”。 戮*△剹❶;△勠 ❷lùC2BE ❶杀:杀~/屠~。 ❷合,并:~力。 处罚 处罚处(处分;处理;处置;处制) 罚(罪罚;科罚;诛罚;谪罚) 惩(惩乂;惩艾;惩刈;惩创;惩办;惩治;惩罚;惩处;惩罪;惩膺)谪(谪治;谪罪) 治(处治;讨治;除治) 办(办理) 戮 责(罪责;诛责) 诛 发脱 惩罚,处罚:谪罚 适罚 谪罚 处罚与奖励:刑赏 惩治悖逆:讨悖 惩处残暴邪恶势力:惩残创酷 天的惩罚:天讨 上天诛罚:天诛 天罚 帝王暴怒时给臣下的惩处:雷霆之诛 冥冥之中的惩罚:阴罚 查问惩办:诛诘 按治 审问惩办:讽责 声讨惩处:诛惩 督察处罚:纠逖 纠罚 纠治 训责惩处:训罚 训谪 攻击惩治:攻罚 弹劾处罚:弹治参办 参罚 逮捕并惩处:捕处 严厉惩办:严办 行贿和受贿得处以同样的刑罚:与受同科 对有罪者迟迟不处罚:稽罪 应当加罪而迟迟不处治:悬罪 受到庇护的坏人难以惩处:器鼠难投 逃脱处罚:逸网 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逍遥法外 罪大者逍遥法外:吞舟是漏 法网疏宽,大奸得脱:网漏吞舟 (对犯错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处罚)
另见:给予 违法 犯罪 罪犯 惩治 查办 受罚 ☚ 处罚 处罚坏人 ☛
示众 示众押着罪犯在街上行走:游街 游行 游街示众:游示 以铁制刑具束颈游街:钳市 带枷示众:枷示 斩首后悬挂示众:枭(枭悬;枭首;枭斩;悬枭;枭首示众) 悬头 悬首 斩头而悬挂在杆上示众:枭示 枭令 斩枭 陈尸于市示众:尸 施 戮 肆 暴示 陈尸示众,以示羞辱:戮尸 车裂后陈尸示众:枯磔 明正典刑,陈尸示众:显戮 传首级示众:徇首 (当众惩罚有罪者以示警诫:示众) ☚ 斩首 被处决 ☛
杀 杀戮 刑 开始杀:开杀戒 用枪杀:崩(枪崩) 枪杀 枪决 枪毙 用枪或箭杀:射杀 镳杀 刺而杀之:刺(刺杀;刺斫) 刲刺 以剑刺杀:锋剑 用戈、矛刺杀: 杀 出其不意的刺杀:袭刺 纵横刺杀:右剪左屠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
另见:宰杀 杀人 刀杀 ☚ 杀 自杀 ☛
羞辱 羞辱戮 耻怍 贻辱 贻羞 砢碜 使难为情:羞(~他一次) 使蒙受耻辱:俒(~伯父) 辱(辱玷;辱汙;辱污;溷辱;沾辱;玷辱) 点污 践污玷辱:躐玷 玷污,使蒙受耻辱:辱没 辱模 辱莫 辱寞 辱抹 辱么 辱末 点辱 骂詈羞辱:诟靳 斥责羞辱:责辱 谴责羞辱:谴辱 鄙弃羞辱:唾辱 讥讽唾辱:讪嗽 逮问羞辱:讯辱 讥毁羞辱:讪辱 (使受耻辱:羞辱)
另见:耻辱 侮辱 ☚ 羞辱 污辱 ☛
惩罚 惩罚惩(惩处;惩治;惩办;惩创;惩膺) 刑 诛(诛责;诛斥;诛罚;以待赏~;不教而~) 责 谪(谪治) 罪(罪法;罪罚) 戮 殛(殛罚) 罚(折罚;科罚) 处分 收拾 折数 教训(教训一下) 打整 责罚惩处:责惩 惩罚不针对多数人:罚不责众 惩治作恶的人:惩恶(~扬善;~劝善) 清除邪恶,惩罚坏人:除邪惩恶 帮助好人,惩罚坏人:扶善惩恶 消灭坏人,惩罚邪恶残暴势力:锄奸惩暴 加以惩罚:致罚 以私意惩罚:私罚 既同情又惩罚:哀矜惩创 擅自惩罚:擅适 依法惩罚:法诛 科惩 象征性的轻微惩罚:蒲鞭之罚 惩罚偏重,做事过分:鼷田夺牛 严厉惩罚:重处 重罚 对罪大恶极者给予严惩:碎尸万段 支分节解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严惩不贷 全部严惩不贷:百不一贷 躲脱惩罚:马腹逃鞭 (惩治,处罚:惩罚) ☚ 惩罚 对人体的惩罚 ☛ 戮lù力竹切,入屋。 ❶杀戮,斩杀。《韩非子·说难》:“厚者为~,薄者见疑。” ❷羞辱,侮辱。《左传·文公六年》:“贾季~臾骈。” 〖戮〗 粵 luk6〔六〕普 lù ❶ 殺戮,殘殺。許慎《說文解字》:「〜,殺也。」韓非《韓非子.二柄》:「殺〜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❷ 並力,合力。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臣與將軍〜力而攻秦。」(臣:指劉邦。將軍:指項羽。)
戮中国古代对死刑罪犯刑辱示众的制度。《秦简·法律答问》: “ ‘ (戮)’”者可 (何) 如?生 (戮),(戮) 之已乃斩之之谓殹 (也) (刑辱示众之后斩杀之)。”《国语·晋语》:“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注: “陈尸为戮。”按中国古代有 “戮尸”的刑罚,重罪犯未及行刑已死,就戮其尸。《辽史·刑法志》:“至二年,始发已辛等墓,剖棺戮尸,诛其子孙。”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定有《戮尸条例》,规定谋杀祖父母、父母者戮尸。清代则扩大范围,凡杀死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均戮尸。其后更推广至强盗案件,凡斩、枭犯在监死之者,均戮尸。清末废止。 戮 戮对有罪的人处死后,陈尸以警他人。《左传·哀公二年》: “若其有罪绞缢以戮。” 《史记·孔子世家》: “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集解,韦昭曰: “防风氏违命后至,故禹杀之。陈尸为戮。” ☚ 流囚强盗持仗不曾伤人但得财 戮尸 ☛ 戮lù❶杀。《左传·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绞缢以戮。” ❷戮力,尽力,并力。 ❸羞辱。 《左传·文公六年》:“贾季戮臾骈。” 戮[❶剹、 ❷勠]lù ❶ (杀) kill; slay: 杀 ~ slaughter; ~ 尸 chop up corpse (as revenge) ❷ [书] (并; 合) unite; join; pull together: ~ 力 join hands; unite ◆戮力同心 pull together and work hard as a team; all exert themselves as one man; all work with a singleness of purpose and unity of effort; be all united and with one mind; be of one [a] min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unite in a concerted effort; work together in a coalition 戮死刑之一。其施刑方式,是先刑辱示众,再行斩杀。夏、商、周三代均作为重刑使用,楚亦沿用。《尚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尚书·汤誓》:“尔不从誓言,孥戮汝。”《周礼·秋官》:“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注:“戮,犹辱也,既斩杀之,又辱之。”《左传》昭公四年记载楚灵王“戮庆封”,就是让庆封背负斧钺巡行诸侯,自陈其罪以示众,然后再予斩杀。 戮秦汉死刑的一种。《说文》:“戮,杀也。”《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戮者何如?生戮,戮之已乃斩之之谓也。”意即先加以刑辱然后斩首。《周礼·秋官·司寇》郑玄注:“戮,犹辱也。既斩杀又辱之。” 戮lù❶ 戮力同心
❸ 鞭墓戮尸|齐心戮力|协心戮力
❹ 引颈受戮 戮 金文; 篆lù[戈(意符)+翏(聲意符)→戮(《説文》:“戮,殺也。從戈,翏聲。”戮,甲骨文從戈從翏〈人舉雙手形〉,戈下有“血濺”,完全是一幅“殺人的畫面”。金文從歹〈死〉從翏〈雙手被砍斷,有血流下〉,表示人已被殺死。篆文從戈從翏〈雙手演變爲羽〉,後人誤以爲“羽毛新生豐滿可以高飛也”,翏爲意符兼聲符,而非單純的“聲符”。戮,殺〈殺戮〉,引申爲同心拼殺〈戮力同心〉。)] 《孟子·離婁下》:“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假如没有犯罪就屠戮老百姓,那麼,士人便可以遷居到别處去。) [西漢] 司馬遷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爲戮没矣。”(秦國的風習有太多的禁忌,忠言還未説完,却已遭殺戮。) △戮〔剹〕lù15画 戈部 杀: 杀~|屠~。 戮 ☚ 截 ">  ☛ 00004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