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截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截瘫jié tān脊髓损伤后,受伤处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1857年合信《西医略论》卷中:“瘫痪之证有四: 曰全瘫,曰偏瘫,曰单瘫,曰截瘫。”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仅两脚麻痹者,名曰截瘫。” 截瘫 截瘫jietan躯干以下及双下肢的随意运动减弱或丧失。常同时伴有感觉障碍。导致截瘫的常见原因为脊髓受压迫症,如脊椎或脊髓的肿瘤、炎症及脊柱或脊髓的外伤。早期病症可感下肢刺痛、麻木或感觉过敏,继之肢体发硬,行动不便,而后则丧失行动能力。此外,还可出现大小便困难或失禁。诊断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脊柱X线摄片、腰椎穿刺、椎管造影、CT等项检查。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其次则为康复治疗,如针炙、推拿、气功及体疗等。 ☚ 膝跳反射 脑干 ☛ 截瘫paraplegia身体两侧均瘫痪者称为截瘫,为瘫痪的一种类型。病损部位多位于脊髓,依其损伤位置、截瘫面高低表现各异,如腰、胸段脊髓损伤可为双下肢瘫痪,颈髓段损伤则四肢均可瘫痪。截瘫病因很多,常见的有外伤、肿瘤、炎症等。 截瘫躯体某一水平以下的瘫痪。常见的为躯干下半部及两下肢的瘫痪。常伴有下半身感觉障碍,大小便不能控制及潴留,多见于脊髓的肿瘤、炎症、外伤等疾患。应治疗原发病,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截瘫 截瘫截瘫是指两下肢软弱麻痹或瘫痪不能自主活动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常伴二便艰涩或失禁,下肢肌肉萎缩等症。 ☚ 偏瘫 痉病 ☛ 截瘫 截瘫paraplegia指下半身肢体的麻痹。病损可在脊髓、前根或周围神经。由脊髓病变引起的截瘫,病灶多在胸髓。常为痉挛性,其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有伸展性病理反射。叩诊时,膝腱有小腿伸展急速,有时可发生对侧小腿反射性伸展运动,刺激股部外侧或下腹部皮肤,可引起下肢屈曲运动。痉挛性截瘫者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时为伸性截瘫。屈肌张力增高者为屈性截瘫。预后较差。其表现主要为两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并伴有下半身的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或潴留。常为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外伤所致。截瘫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时,可能为急性脊髓横贯损害的脊髓休克期,需注意与腰骶段脊髓前角、腰骶段前根或腰骶周围神经的病损相鉴别,后一组疾病之一均有肌萎缩及电变性反应以及不同的感觉障碍类型,可与脊髓休克鉴别。 ☚ 单瘫 四肢瘫 ☛ 截瘫jié tānparaplegi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