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战争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战争论》

《战争论》

德国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7月出版。全书分为3卷,共73万字。作者是19世纪普鲁士军事史问题的伟大作家,军事理论家。在他1831年去世后,其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分10卷,本书是其中的第1、2、3卷。本书是一部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军事思想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初期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对战争本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正确的见解,对军事思想的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书中,作者集聚了大量的材料,力图用辩证的方法研究战争理论,作出了许多至今仍属正确的论断。作者在《自序》中说:“本书的科学性就在于要探讨战争现象的实质,指出它们的那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作者认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作者援引了大量战争的史料,也注入了他自己参加战争的实际经验,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理论、战斗、军队、防御、进攻、战争计划等战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详实的理论阐述,提出了战争各要点之间关系的一般原则,回答了战争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对战争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130多个战例,并对之作出极为精彩的评述。《战争论》为军事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即便是在面对现代战争的情况下,该书仍是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文献。

战争论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Karl VonClausewitz (1780—1831)著。1818年到1830年在柏林军官学校当校长期间写成,他生前未出版,死后经其妻玛丽整理,于1832年和1833年出版。全书共3卷、8篇。第1卷论述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第2卷论军队、防御。第3卷论进攻、战争计划。认为整个战争渗透着政治因素,“根本不可能对一次战争的战略单纯从军事上作出评价。”(《战争论》第1卷,第326页)“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没有目的的手段永远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同上书,第43—44页)他把“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等,其中“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精神要素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同上书,第187页)他反对把精神要素排斥在战争理论之外的观点,指出:“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不可能像用化学方法分析合金那样把它们分解开。”(同上书,第188页)因此,在考虑物质力量时,必须考虑精神力量可能占有的比重。“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同上书)而其中主要的则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同上书,第190页)。着重指出:“军队的武德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同上书,第195页)这种“武德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深刻了解一种事业的精神实质,激发、锻炼和吸取那些在战争中活动的力量,把自己的全部智力运用于这个事业,通过训练使自己能够确实而敏捷地行动,全力以赴,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称职的军人。” (同上,第192页)军事统帅只有依靠富有武德的军队,才能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取得惊人的成就。《战争论》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有很大影响,他们把它视为必读之书。恩格斯、列宁对该书也给予了较高评价。

《战争论》

兵书。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1780~1831)用12年时间写成。自1832年问世以来,已再版20多次。198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译本。共3卷,8篇,124章,近70万字。第1篇,论战争的性质;第2篇,论战争理论;第3篇,战略概论;第4篇,战斗;第5篇,军队;第6篇,防御;第7篇,进攻(草稿);第8篇,战争计划(草稿)。主要论述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理论、军队、战略战术等方面的问题。

战争论

书名。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德国克劳塞维茨著。全书共3卷8篇124章,69万余字。主要论述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理论、军队、战略战术等方面的问题。该书在军事思想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初期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在战争本质等问题上所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奠定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基础。作者第一次明确和深刻地阐明了战争的实质和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该书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国影响很大,被公认是军人的必读之书,至今仍为资本主义国家军事界所推崇。

战争论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生于普鲁士贵族家庭,12岁加入普鲁士军队。1793年参加对法作战,1795年晋少尉。1801年入柏林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1806年同法国作战时被俘,第二年被释放后进入总参谋部,晋升少校。1810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1812年去俄国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晋升中校,1815任军团参谋长,1818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升为将军,他在任校长的12年期间,致力于 《战争论》 的著作工作,先后研究整理战例130多个,写了许多战评文章和亲身经验。1830年被调到炮兵部门工作。当时 《战争论》 未修定完毕,他将3千多页手稿包封并贴上标签,准备以后修改。但于1831年11月16日因患霍乱而不幸逝世。后经其妻子整理出版了 《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
《战争论》 是其中的前3卷,8篇24章,计69万余字。该书1832—1833年出版以后,对世界军事产生了极大影响。《战争论》 是一部军事巨著,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战争本质的认识。作者对战争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认为战争的本质 “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 “政治头脑,战争只不过是工具”;“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列宁充分地肯定了他的观点,并指出: “马克思主义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考察每一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673页)
(2) 建立了战争的理论原则。作者提出了战争理论不是教条,应当来自实践和战例; 在战斗力中,精神要素也是战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3) 确立精神要素在战斗中的作用。认为精神要素贯穿于整个战争之中,它不仅仅是指军队内部的精神要素,而且包括政府的智慧、作战地区的民心等诸方面,因此对精神要素应从战略角度去认识。
(4) 探讨了进攻与防御的关系。作者运用哲学的观点研究了进攻与防御两种作战形式的辩证关系,指出战争中的防御和进攻都是相对的,进攻包含着防御、防御包含着进攻,二者是可以转化的。
(5) 提出人民战争的思想。他认为民众参加战争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力量,开展民众战争可以有效地牵制、瓦解、蚕食敌人的有生力量,配合正规军作战。
(6) 总结了作战中的致胜因素。作者强调指出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重心,速战速决,迂回包围,进攻防御度的选择和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关系等因素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忽视这些因素的危害性。《战争论》 受到世界军事领域的高度评价。克劳塞维茨也因此享有崇高的荣誉。

☚ 火龙神器阵法   制空权 ☛
战争论

《战争论》

作者克劳塞维茨生于普鲁士贵族家庭,12岁加入普鲁士军队,1793年参加对法作战,1795年晋升少尉。1801年入柏林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1806年同法国作战时被俘,第二年被释放后进入总参谋部,晋升少校。1810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1812年去俄国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晋升中校,1815年任军团参谋长,1818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升为将军。他在任校长的12年期间,致力于 《战争论》的著作工作,先后研究整理战例130多个,写了许多战评文章和亲身经验。1830年被调到炮兵部门工作。当时 《战争论》未修订完毕,他将3千多页手稿包封并贴上标签,准备以后修改。但于1831年11月16日因患霍乱而不幸逝世。后经其妻子整理出版了 《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
《战争论》是其中的前3卷,8篇24章,计69万余字。该书1832—1833年出版以后,对世界军事产生了极大影响。《战争论》是一部军事巨著,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战争本质的认识。作者对战争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认为战争的本质 “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 “政治头脑,战争只不过是工具”;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列宁充分地肯定了他的观点,并指出: “马克思主义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考察每一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673页)
(2)建立了战争的理论原则。作者提出了战争理论不是教条,应当来自实践和战例;在战斗力中,精神也是战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3)确立精神要素在战斗中的作用。认为精神要素贯穿于整个战争之中,它不仅仅是指军队内部的精神要素,而且包括政府的智慧、作战地区的民心等诸方面,因此对精神要素应从战略角度去认识。
(4)探讨了进攻与防御的关系。作者运用哲学的观点研究了进攻与防御两种作战形式的辩证关系,指出战争中的防御和进攻都是相对的,进攻包含着防御、防御包含着进攻,二者是可以转化的。
(5)提出人民战争的思想。他认为民众参加战争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力量,开展民众战争可以有效地牵制、瓦解、蚕食敌人的有生力量,配合正规军作战。
(6) 总结了作战中的制胜因素。作者强调指出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重心,速战速决,迂回包围,进攻防御度的选择和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关系等因素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忽视这些因素的危害性。《战争论》受到世界军事领域的高度评价。克劳塞维茨也因此享有崇高的荣誉。

☚ 火龙神器阵法   制空权 ☛
000046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