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注释】:

或:

①有的人;有的(物)。《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亡:逃亡。)《论语·先进》:“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②副词。1. 或许;也许。范缜《神灭论》:“刃之与利,或如来说。”2.又。《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监:酒监。史:席间御史。)《史记·李将军列传》:“军之导,或失道,后大将军。”③连词。1.或者。《荀子·修身》:“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及:到。)2. 如果。《水经注·江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④助词。用在否定句中。《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承:继承。)⑤通“惑”。迷惑。《孟子·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淮南子·汜论》:“论事如此,岂不或哉!”⑥疑怪。《孟子·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看:

①向远处看;望。《世说新语·文学》:“庾阐始作《扬州赋》……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kuàng)之。”(庾公:指庾亮。贶:赠,赐。)②观察。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西林:庐山寺名。)又表示估量。高适《送田少府贬苍梧》:“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贫贱。”(苍梧:县名。合:应该。)③观赏。李白《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倾国:指佳人,美女。)④看望;探访。《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为邺令,其姊往看之。”⑤听;闻。杜甫《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⑥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后,表示试一试。白居易《眼病》:“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争得:怎能。金篦:即金戉,一种金属小刀,为医生刮治眼病的工具。)[看护]照料;护理。张之翰《金缕曲·乙未清明》:“先茔(yíng)松柏谁看护?”(先茔:祖先坟地。)

翡:

[翡翠]1.一种羽毛赤红的鸟。栖息于水边,在山洞树穴中筑巢,捕食鱼虾昆虫。羽毛可做装饰品。司马相如《子虚赋》:“揜翡翠。”2. 美玉名。绿色的玉。《淮南子·泰族》:“碧瑶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

翡翠:

①翠鸟,翠雀。《楚辞·招魂》:“~~珠被,烂齐光些。”②碧玉,美石。班固《西都赋》:“~~火齐,流耀含英。”

翠:

①“翡翠”的省称。《楚辞·招魂》:“砥室翠翘(qiáo)。”(砥:石。翘:羽毛。)权德舆《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珠环翠佩声珊珊。”(佩:佩饰。珊珊:玉声。)②青绿色。李白《庐山谣》:“翠影红霞映朝日。”③一种青绿色的雌鸟,也叫“翠鸟。”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兰:

①兰草,泽兰。菊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秋末开花。《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②兰花。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归有光《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③木兰。一种香木。《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④通“欄(栏)”。栅栏。《汉书·王莽传》:“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⑤通“拦”。阻隔。《战国策·魏策三》:“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有河山以兰之。”⑥通“阑”。指放兵器的架子。《管子·小匡》:“轻罪入兰、盾、鞈革。”(入:交纳。鞈革:护胸的双层革甲。)

苕:

①一种草。即紫葳,也叫凌霄花。《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邛(qióng)有旨苕。”②芦苇的花穗。《荀子·劝学》:“系之苇苕,风至苕折。”[苕苕]1.通“迢迢”。遥远的样子。谢灵运《述祖德》诗:“苕苕历千载。”2.通“岧岧”。高的样子。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北面列观临河,苕苕孤上。”

上:

(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

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掣:

①拉拽;牵制。《吕氏春秋·具备》:“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②疾速;疾行。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高都护: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③拔;抽取。《晋书·王羲之传附献之》:“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

碧:

①青绿色的玉石。《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②青绿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碧海:

青天。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青松寒不落,~~阔愈澄。”

海:

①海洋;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尚书·禹贡》:“(扬州)沿于江海。”也指大的湖泊。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②连成片的同类事物。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③来自海外的。江总《山庭春日》:“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④大的(容器或容量)。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百家之学海。”[四海][海内]古人认为中国为海环绕,所以用来指全国。《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推恩:施恩惠于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 可可诗词网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诗句】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四》。
 
【意思】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点评】
翡翠: 鸟名,羽毛艳美。兰苕; 兰花和凌宵花。郭璞 《游仙诗》: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此用以喻时人所作但以辞采秾丽纤巧见长。掣: 牵引。掣鲸鱼碧海: 喻笔力雄健。句意:所能看到的只是摹写景物、辞采秾丽纤巧的作品,至于反映重大社会问题,气度宏恢的佳作就看不到了。慨叹当时无杰出的诗人,能创作出笔力千钧的雄伟诗篇。
唐杜甫 《戏为六绝句》 之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杜诗详注》一一卷900页)
 
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 卷 一 二引王安石云: “诗人各有所得,……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此老杜所得也。” 俞陛云 《诗境浅说》 续编: “后二句紧接次句,谓今之作者,文采华赡,若翡翠戏于兰苕之上,或有其人,但精美有之,而广大不足; 若论才力雄伟,若掣长鲸于碧海中者,殆无其人。慨出群才之难得也。”
 
【全诗】
 
《戏为六绝句·其四》
.[唐].杜甫.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赏析】
 
鲸鱼碧海:
 
唐杜甫的诗歌美学用语。鲸鱼,本谓碧海中之大鱼,借指笔力雄健的诗篇。《戏为六绝句》:“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以“鲸鱼碧海”来与“翡翠兰苕”对比,诗人认为如果想跨越前人,只是“翡翠兰苕”的风格是不够的,必须出现掣鲸鱼于碧海般的雄浑、壮美的诗境。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前二句指的是秦观《春雨》诗句,就诗的风格而论,跟韩愈《山石》诗中的“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相比,则秦近“翡翠兰苕”,韩近“鲸鱼碧海”。也有的把反映巨大的社会现实之诗作,比喻为“鲸鱼碧海”。杜甫极为称赞元结反映唐代战乱之后人民伤亡疲敝惨状的《舂陵行》和《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是赞美元结之诗“与日月争光”之意。反映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的美学思想。
 
 
 
 
字词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 诗句大全·卷2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诗句出处:《戏为六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