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戒庵老人漫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戒庵老人漫笔 戒庵老人漫笔又名《戒庵漫笔》。笔记。明李诩撰。诩(1505—1593),字厚德,自号戒庵老人,江阴县(今属江苏)人。一生坎坷,七进考场均落第。后居家读书著述。著有《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记》、《心学摘要》等,流传下来的仅有《戒庵漫笔》。该书八卷,记载了明代有关典章制度以及典故、轶闻异事。内有传说、故事《护花鸟》、《南都打春》、《鬼畏》、《布谷鸟》、《石婆婆》等。初刻于万历二十五年(李如一刻),附于《藏说小萃》中,清顺治五年重刻。通行本是盛宣怀光绪二十二年刻本,收入《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子类。今有魏连科点校本(中华书局,1982)。南都打春 明代风俗传说。见明李翊撰《戒庵老人漫笔》卷一。金陵春前一月,沿街鸣锣,跳唱乞米,名打春。相传太祖见田野中有此,命翰林撰词,使城中亦为之。至今及其时,江宁、上元两县举行不废,谓之村田乐,然所唱非旧词也。 ☚ 刘司马公 护花鸟 ☛ 戒庵老人漫笔一名《戒庵漫笔》。笔记。明李诩(1505—1593)撰。八卷。诩字厚德,自号戒庵老人,江阴(今属江苏)人。一生坎坷不遇,“七试场屋”均落第。性耽文史,好评骘古今,性格耿介,不与权势通。后淡于仕进,居家读书自适。随笔缀录闻见杂说及读书心得,晚年成是编。凡五百六十二条,约二十万字。书载古今人事轶闻,史料价值较高。其有关明代典章制度及人物行实的记录,多可补史传典制之失载或与之参证。如叙明户帖、匠班银、官吏解职还里诸条,实为明初户帖、徭役、官吏等有关政治、经济制度的可贵史料。其记朝野典故及严本,徐学诗行实,多可资史传考补。其载宋、元人的诗文书札,有裨补文集缺漏。辨析苏小妹嫁秦少游之诞妄,考订洪迈《夷坚志》之蹈袭数条,均有见地。其他有资文史讹误辨证者亦复不少。惟编次零乱,时载荒诞异闻,考证亦间有疏误。书由诩孙李如一初刊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收入其丛编《藏说小萃》中。清顺治五年(1648)重刻时有所补充。美国国会图书馆现藏明万历间刊刻《藏说小萃》零本,收录本书九册,善本。通行本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收入《常州光哲遗书》第一集。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魏连科点校本。 戒庵老人漫笔书名。又称“戒庵漫笔”。明李诩撰。八卷。成书于万历初年。李诩,七试场屋不第,家居读书著述。本书系作者晚年笔记,“蚤岁课业必纪,已稍稍旁及奇闻异见,晚乃纪岁月阴晴、里闬人事。每于披阅所得,目前所传,感怆所至,无论篇章繁简,意合兴到,随笔简端。”(李如一《序》语)。对科举考试、学校亦多有记述。如卷一的《南京谣》,卷二的《授书中贵》、《试录原始》、《二举人定数》、《教职净身》,卷三的《吴文恪公教外孙》,卷五的《张太岳善鉴文》、《钱鹤滩馆江阴遗诗》、《梅国光两次中式》,卷六的《赵定宇父子苦志》、《孙伯谭巍科预定》、《薛宪副三同年》,卷八的《时艺刻坊》、《浙场中卷》等,颇具史料价值。有万历二十九年(1601)初刻本,清顺治五年(1648)重刻本、《常州先哲遗书》本,今有中华书局校勘本。 戒庵老人漫笔见《戒庵漫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