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写给我的第二故乡准噶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写给我的第二故乡准噶尔

 
 我常想,多难的人生应当有张巨伞,
 这张巨伞应该是一片辽阔的蓝天;
 我常想,郑重的生命应当有只托盘,
 这只托盘应该是一片坚实的地面;
 我常想,灵魂的宫殿应当有个窗口,
 这个窗口应该是一双明哲的锐眼;
 我常想,生命的航船应当有条长纤,
 这条长纤,应该是辽远的地平线……
 
 我得到了。从我亲爱的准噶尔;
 从我的向往,从我的思念。
 从那一条闪烁迷离的虚线之中,
 从这一片沧桑变幻的天地之间。
 云朵和牧歌,总是我不肯抛弃的乘骑,
 车辙与大道,总是我不肯折曲的翎箭;
 即使天边浅露的雪峰,也像白帆,
 让我想到茫茫大海最远的边缘!
 
 我博大广袤的准噶尔呵,
 你给了我多少恢弘的画展!
 黄沙,黄尘,黄风,黄雾……
 曾经是这个风沙王国威虐的 “皇冠”!
 当第一顶帐篷搭进这历史废墟的时候,
 我见到过。并为发黄的白骨心寒。
 那时的天地像只猛兽大张的巨口,
 ——地平线,千百年来的死亡线……
 
 黑沙。黑尘。黑风。黑雾。
 也曾在这片处女地上肆无忌惮。
 我见到过。见到过那个疯狂的年月;
 见到过恐怖,见到过劫难。
 当罪恶与冤孽蒲公英似地乘风撒播,
 我也曾为大漠的晨昏感到迷乱。
 我记得那时天地间像座血腥的牢狱,
 ——地平线,冷得发青的一条锁链……
 
 但这一切都没有扼死准噶尔。
 真的,没有。你看那炊烟。
 你看那条田,看那条田娇嫩的葱翠;
 你看那湖水,看那湖水深沉的湛蓝。
 自然的风暴不曾堵塞金秋的通道,
 人为的风暴也没有战胜绿色的必然。
 而地平线呵,复又闪动少女的青睐,
 ——深情眷恋着时代的变迁!
 ——因为我愿将阻隔明天的一切看穿!
 
 说什么“明天太虚”呢!看不到的未必虚幻。
 道什么“人生如梦”呢!梦想也常是理想的先遣。
 地球上固然有太多的坎坷,(真的,太多!)
 从太空望下——还不是个旋转的椭圆?
 而地球对人们是公道的,
 每一个生命都给予一条地平线;
 只要你走着,结结实实地向前走着,
 未来的天地——不是:无缘;而是:无限!
 
 呵,不出茅舍,不知世界的辽阔!
 呵,不到边塞,不觉天地之悠远!
 准噶尔呵,感谢你哺育了我的视力——
 即使今后走遍天南地北的幽谷,
 我也能看到暮云的尸布、朝晖的霞冠;
 ——日落和日出都在迷人的地平线上,
 ——死亡与新生,都是信念。
 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

 
 杨牧是四川人,青年时代来到了准噶尔。他的青春之血浇灌在这片粗砺的土地上,他艰难跋涉的足迹耕耘着生命的履历表。比起内地人来,这些亚洲中部荒原的开拓者少了一份忧郁,多了一份豁达,少了一份寻求安全感的天性,多了一份冒险欲。他们潇洒高亢,悲壮而深沉……在艰难拓殖的历程中,他们抬起头极目望去,在天地相接之处升腾起一片顿悟的火光——“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 于是,一种深刻的人生经验被镀亮了,它扩大着,由突发渐渐弥漫起来,仿佛天地都受到这顿悟的感应,共同昭示了生命的精义。得到的和失去的、苦难的和崇高的、明亮的和凶险的这些互为矛盾的方面,都纠集起来成为一种极为单纯的内心体验: 骄傲! 这首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顿悟。
 另外,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它的咏唱性。诗人借鉴了新辞赋体诗歌的长处,大量使用铺陈、排比、重叠、对偶等表现手法,偶句俪辞,腾挪生辉,形成一股从外到内的文气,使人读之动魄惊心! 这里的文气,除了文字组合所产生的效果外,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诗意与节奏的密切联系。这种节奏除去诗行音组的大致整齐外,还得力于诗人对重音的安排 (逻辑重音)。这首诗的重音,不是落在句子的主体上,而是落在它的修饰成分、限制成分上。以第一节为例: “多难的”、“辽阔的”、“郑重的”、“坚实的”、“灵魂的”、“明哲的”、“生命的”、“辽远的”,这些都是必须重读的音节,它们不再像以往的诗那样成种很抽象的精神的撞击。正是这些修饰成分从音到意的巧妙安排,使我们从听觉上产生一种前倾的姿势,它们强调了诗人骄傲自得的感情,有效地控制了诗的速度,达到声义的谐调。可以试想,用别的体式去表达这种感情,是否会收到这种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果敢自信、悠然忘返的效果?正是——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写给我的第二故乡准噶尔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 新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写给我的第二故乡准噶尔

《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写给我的第二故乡准噶尔·杨牧》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常想,多难的人生应当有张巨伞,

这张巨伞应该是一片辽阔的蓝天;

我常想,郑重的生命应当有只托盘,

这只托盘应该是一片坚实的地面;

我常想,灵魂的宫殿应当有个窗口,

这个窗口应该是一双明哲的锐眼;

我常想,生命的航船应当有条长纤,

这条长纤,应该是辽远的地平线……

 

我得到了。从我亲爱的准噶尔;

从我的向往,从我的思念。

从那一条闪烁迷离的虚线之中,

从这一片沧桑变幻的天地之间。

云朵和牧歌,总是我不肯抛弃的乘骑,

车辙与大道,总是我不肯折曲的翎箭;

即使天边浅露的雪峰,也像白帆,

让我想到茫茫大海最远的边缘!

 

我博大广袤的准噶尔呵,

你给了我多少恢弘的画展!

黄沙,黄尘,黄风,黄雾……

曾经是这个风沙王国威虐的“皇冠”!

当第一顶帐篷搭进这历史废墟的时候,

我见到过。并为发黄的白骨心寒。

那时的天地像只猛兽大张的巨口,

——地平线,千百年来的死亡线……

 

黑沙。黑尘。黑风。黑雾。

也曾在这片处女地上肆无忌惮。

我见到过。见到过那个疯狂的年月;

见到过恐怖,见到过劫难。

当罪恶与冤孽蒲公英似地乘风撒播,

我也曾为大漠的晨昏感到迷乱。

我记得那时天地间像座血腥的牢狱,

——地平线,冷得发青的一条锁链……

但这一切都没有扼死准噶尔。

真的,没有。你看那炊烟。

你看那条田,看那条田娇嫩的葱翠;

你看那湖水,看那湖水深沉的湛蓝。

自然的风暴不曾堵塞金秋的通道,

人为的风暴也没有战胜绿色的必然。

而地平线呵,复又闪动少女的青睐,

——深情眷恋着时代的变迁!

 

这里变了。真的,变了。

你看那苗圃。你看那果园。

你看那林带,从那浓淡交融的纵深;

你看那长渠,向那美学透视的焦点。

也许正是经历了历史狭窄的胡同,

人们才更爱直率和平坦;

人们才发现天地豁开了理想的门扉,

——地平线,好一道诱人拥抱的光环!……

 

荒野的路呵,曾经夺走我太多的年华,

我庆幸:也终于夺走了我的闭塞和浅见;

大漠的风呵,曾经吞噬我太多的美好,

我自慰:也吞噬了我的怯懦和哀怨。

于是我爱上了开放和坦荡,

于是我爱上了通达和深远;

于是我更爱准噶尔人的发达的胸肌,

——每一团肌肉都是一座隆起的峰峦!

 

准噶尔人呵,失去的恐怕比别人更多,

因为他偏僻;但也失去了华贵的缱绻。

准噶尔人呵,得到的恐怕比别人更少,

因为他边远;但却得到了难得的辽远。

于是我赞美粗犷和爽快,

于是我敬重豪放与乐观;

于是我不信看不到辽远能“看透”一切,

——因为我愿将阻隔明天的一切看穿!

 

说什么“明天太虚”呢! 看不到的未必虚幻。

道什么“人生如梦”呢! 梦想也常常是理想的先遣。

地球上固然有太多的坎坷,(真的,太多! )

从太空望下——还不是一个旋转的椭圆?

而地球对人们是公道的,

每一个生命都给予一条地平线;

只要你走着,结结实实地向前走着,

未来的天地——不是:无缘;而是:无限!

 

呵,不出茅舍,不知世界的辽阔!

呵,不到边塞,不觉天地之悠远!

准噶尔呵,感谢你哺育了我的视力——

即使今后走遍天南地北的幽谷,

我也能看到暮云的尸布、朝晖的霞冠;

——日落和日出都在迷人的地平线上,

——死亡与新生,都是信念。

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

 

1980年于准噶尔

 

 

杨牧总是亲切地把准噶尔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首诗便是诗人献给她的一支心曲。这是一首壮美的诗。贯穿全诗的那条闪烁迷离的地平线,是诗人情思的引爆线,也是诗人情思发展的牵引线。诗作始终围绕着这条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平线,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诗人的思绪在自然——社会——人所组成的复合空间中纵横驰骋,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观照生活与人生,揭示生活的本质与人生的哲理。诗作在描写准噶尔时,采用实境和虚境相结合的手法,展示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由黄沙、黄尘、黄风、黄雾和“发黄的白骨”所组成的自然图景,“那时的天地像只猛兽大张的巨口,/——地平线,千百年来的死亡线”,这就形象地表现出准噶尔未开垦时的荒凉和死寂。另一幅画是由黑沙、黑尘、黑风和黑雾所组成的社会图景,象征着“那个疯狂的年月”,到处都是“恐怖”和“劫难”。“我记得那时天地间象座血腥的牢狱,/——地平线,冷得发青的一条锁链……”,这样的画面渗透着诗人强烈的生活感受,是诗人对生活实境的一种变形描绘,艺术地表现出那场“人为的风暴”给准噶尔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从诗的艺术构思上看,诗人描绘这两幅昏暗的画面,决不是为了展览自然的灾难和人生的苦难,而是有意造成一种“蓄势”,为下面诗思的突转和推进作好铺垫。“但这一切都没有扼死准噶尔”;“自然的风暴不曾堵塞金秋的通道,人为的风暴也没有战胜绿色的必然”,这一突转,使诗情陡然掀起大波,诗的基调便由低沉向趋昂扬。在开拓者的心目中,地平线永远是“一道诱人拥抱的光环!”任何艰难和坎坷都阻挡不了人们追求希望和美好的步履。诗人还由此联想到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荒野的路呵,曾经夺走我太多的年华,/我庆幸:也终于夺走了我的闭塞和浅见;/大漠的风呵,曾经吞噬我太多的美好,/我自慰:也吞噬了我的怯懦和哀怨。”诗人以一种达观的态度看待自己投身边疆的得与失,体现了生活的辩证法,诗中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还进一步抒发出自己对“开放和坦荡”、“通达和深远”的热爱之情,表达出对“粗犷和爽快”、“豪放和乐观”的赞美之意,并且郑重地表示“愿将阻隔明天的一切看穿!”不仅如此,诗人接下来又调转笔锋,驳斥那种“明天太虚”,“人生如梦”等消极落后的人生观,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生活与人生。“地球上固然有太多的坎坷,(真的,太多!)/从太空望下——还不是一个旋转的椭圆?”这是从微观和宏观、局部和整体、现象和本质的哲学高度去启迪人们正确把握人生的真谛,从而激励人们树立起进步的人生观。“而地球对人们是公道的,/每一个生命都给予一条地平线;/只要你走着,结结实实地向前走着,/未来的天地——不是:无缘,而是:无限!”这质朴明朗的诗句道出了人生的至境至理,将全诗的思想和情感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到诗的最后,诗人不仅满怀深情地感谢准噶尔“哺育了我的视力”,而且以豪迈的情怀唱出了高亢激越的尾声:“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从而把诗情推向高潮。全诗就这样把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展望和对未来的沉思交织起来,显得激情奔放而又哲理横生,境界开阔而又气势雄浑,诗思跌宕起伏而又层层推进,能给人以一种豪放雄壮的诗美感受。

这首诗大量采用了排比、对偶、反复等手法,造成一种奔放的气势,使全诗获得一种开合自如而又一气贯注的艺术效果,还给全诗增加了一种整齐对称,流畅回环之美。如开头一节诗,诗人一连用了四个“我常想”,把排比和对偶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这节诗既有排比句那种奔放的节奏,又有隔句对那种对称的美感,能行云流水般地展示出事物之间的承接转换,揭示出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诗中还灵活地运用了反复的艺术手法。如:“我见到过。见到过那个疯狂的岁月;/见到过恐怖,见到过劫难。”这里,诗人运用了词语反复的手法,一连用了四个“见到过”,如暴雨直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满腔愤恨。再如:“地平线,千百年来的死亡线”;“地平线,冷得发青的一条锁链”;“地平线,好一道诱人拥抱的光环!”诗人运用了间隔反复的手法,对地平线进行反复吟咏,既有利于把各节诗行粘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又有利于强化感情,深化主题,从而使诗取得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审美效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