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我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我将 我将《诗经·周颂》篇句。《毛诗序》云:“《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鲁诗》同。这是在明堂祭祀上帝,而以文王配祭的乐歌。前人有以为作于周公攝政五年(前1111年)。今人有以此诗为《大武》舞曲第一章,可备一说(见高亨《周颂考释》)。全诗一章,十句。前三句祭天,中四句祭文王,末句为祭者告诫周王之词。条理十分清楚,反映了周人祭天祀祖的礼制及敬畏天命的天道观念。 ☚ 昊天有成命 时迈 ☛ 我将这是在明堂里以文王配祭上帝 (天) 时所唱的东诗。 天即上帝。周代国王自称为天子。天子在人间的生命结束之后,自然要回到天国父亲的身边。因此,在《大雅》中有“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的说法。此诗便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天与天子之间那种十分微妙的关系。 全诗一章十句,依内容可分为前后三层。开头三句祭天。天无言,深不可测。这是中国式上帝的特色。我们在这里根本看不到天的行为与态度,只看到虔诚的祭祀者忙忙碌碌地奉献牛羊等硕大贵重的牺牲品,祈请尊贵的上天享用。(将,奉; 享,献; 古,古时祭祀,神坐东向,恰在祭品的右边以示尊崇) 那么上天的恩惠又从何显示出来呢?诗歌第二层告诉我们: 上天通过天子来给人类指明前进的道路,祭祀者表示一定要格守效法文王制定的典章制度以安定天下四方 (仪、式、刑均奉守、模仿之意),因此,文王可以配于上天以受人们的祭祀。嘏伟大之意。右飨,亦即于右面受享之意。正因为上天有如此伟大的神力,所以诗歌第三层 (最后三句) 便特别表明祭祀者的敬畏之心,他们表示要日夜敬畏上天的威灵,永保上天所赐与的福命。 此诗结构以天为主线,文王为副线,或隐或显,平行发展。朱熹《诗集传》引吕祖谦的话说:“於天维庶其飨之,不敢加一辞焉。於文王则言仪式其典,日靖四方,天不待赞,法文王所以法天也。卒章惟言畏天之威,而不及文王者,统于尊也。畏天所以畏文王也,天与文王一也。”这是符合实际的。 《我将》《我将》
《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说:“《我将》,祀文王于明堂。”宋朱熹《诗集传》:“此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之乐歌。”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然诗以祀帝为主,文王配焉;自当云‘祀帝于明堂,而以文王配之也。’若《序》言,是专祀文王,而无所谓配天之说矣。”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我将》,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之乐歌。《孝经》与《序》说合。配上帝义同配天。”高亨《诗经今注》:“《我将》是《大武》舞曲的第一章,叙写武王在出兵伐殷时,祭祀上帝和文王,祈求他们保佑。”朱熹之说,是。本诗层次清晰,语言质朴。 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①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②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③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④ 【注释】 ①将:奉,拿。享:敬献。右:保佑,佑助。②仪、式、刑:三字同义,皆为效法之义。典:法则。靖:平定。③伊:发语词。嘏:同“假”,伟大。飨:享受祭礼。④其:语助词。夙:早晨。时:通“是”。之:指国家。 【译文】 我奉祭呀我敬献,贡品都是牛和羊。佑我大周有苍天,典章法度效文王。日日谋求定四方,伟大文王英名扬。保佑后祖受献飨,日夜操劳为国忙,敬畏天命谨行事,才能治国保家乡。 【集评】《毛诗序》:“《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毛诗正义》卷十九) 唐·孔颖达:“陈周公、成王法文王之道为神佑而保之,皆是述文王之事也。”( 《毛诗正义》卷十九) 宋·吕祖谦:“于天维庶其飨之,不敢加一辞焉,于文王则言仪式其典,日靖四方,天不待赞,法文王,所以法天也。卒章惟言畏天之威,而不及文王者,统于尊也,畏天,所以畏文王也,天与文王一也。”(《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十八) 清·方玉润:“首三句祀天,中四句祀文王,末三句则祭者本旨,宾主次序井然。” ( 《诗经原始》卷十六) 近·吴闿生: “通篇在末二句, 所以戒成王也。”(《诗义会通》卷四) 今·高亨:“《我将》是《大武》舞曲的第一章,叙写武王在出兵伐殷时,祭祀上帝和文王,祈求他们保祐。”(《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总案】 《我将》也是一首祭祀诗,它祭祀的是天帝和周朝的创始人——文王姬昌。古人对上天畏惧而又崇拜,因此祭天时牛羊齐全,并小心地侍奉,以求上天保佑;祭文王则既赞颂文王的丰功伟绩,也强调效法文王的典章制度,并祈祷文王显灵保佑他们平安。诗中的“畏天之威”,这天也包括了先祖在内, 只是在诗中不便明说而已, 诗也劝诫当政者应日夜尽职,先祖才能保佑他们而不是降祸于他们。短短十句诗,周人对先王、上苍的崇拜效法、虔信畏惧,都跃然纸上,对我们了解周人崇拜苍天,笃信鬼神的天道观很有帮助。 我将 我将[原文] ☚ 吴天有成命 时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