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Woguo jinxiandai meishu jiaoyu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屡遭外侮,促使清廷统治者内部产生“洋务派”,主张“洋务教育”。1902年开始办起新式学堂。1905年停止科举。此间,1902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图画、手工课,聘洋教习任教,并于1906年正式成立图画、手工科。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称《癸卯学制》,规定在师范和中、小学设立图画、手工课,开始了我国现代学校普通美术教育的历史。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建立教育部,蔡元培(1868—1940年)首任教育总长,提出“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科学与美术不可偏废”,“教育上应特别注意美术”。在蔡氏的积极建议下,1912年9月公布的教育宗旨中明确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在中、小学教则中均规定了“图画要旨”,增加了图画课时。在蔡元培的重视和倡导下,普通美术教育得到发展,也促进了高师、中师美术教育的发展。1912—1918年间分别有浙江高师、北京高师、广东高师、北京女高师等高等师范学校,陆续设立图画、手工科。从1912年始,各种美术社团和专业美术学校也相继办起了多所,1912年办的有广东春睡画院、丹阳的正则女子美术职业学校、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刘海粟主办),1918年有北平美术专科学校(郑锦办),1920年有武昌美术学校和上海艺术大学(初为吴梦非办),1921年周湘创办布景画传习所,1922年有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颜文梁、朱士杰、胡粹中等发起),1927年有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主持人徐悲鸿、吕斯百),1928年有杭州艺专(林风眠办);在30年代成立有决阔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和有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等,均对我国美术及美术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学校美术教育:1929年颁布《中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将小学图画课改称美术课。1932年10月颁布了《小学课程标准》,对美术课教学标准作了具体规定。1936年7月公布的《修正小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低班美术与劳作合并,每周150分钟,中班90分钟,高班60分钟。将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修改为:“1.培养儿童正确的认识进而陶冶其对于美术的欣赏和识别;2. 利用儿童审美的观念,以引起其学习的兴趣;3.指导儿童了解绘画原则并注意实际应用,以培养其发表和创造的能力。”1942年将小学美术课改称图画课,低、中各年级每周图画均为60分钟,高年级停开。1948年9月公布的《小学第二次修订课程标准》,将小学图画课重又改称美术课,小学低年级又将美术与劳作合并,每周上课180分钟,中、高年级每周上课60分钟。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修改为:“1. 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使有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2.增进儿童审美的能力,使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智能;3.发展儿童关于美的发表力和创造;4.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同年,将中学图画课改称美术课。
苏区和解放区的美术教育: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提出绘画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的主张,曾一度增设“革命画”课程。1931年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规定“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苏区各乡办列宁小学,并在小学或小学附近设立工农读画所,利用绘画进行宣传教育。苏区初小、高小均设美术、音乐课或游艺课。1933年10月发布的《小学课程与教则草案》中明确规定图画课的内容与要求。抗日战争期间,解放区重视美术的宣传教育作用,美术字的革命标语随处可见。延安建有鲁迅艺术学院,其中设美术系,培养了一批(如古元、彦涵、石鲁等)无产阶级美术家,对新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949年后,中国美术教育有了重大发展,成立了9所高等美术院校,尤其在80年代后,中等职业美术学校纷纷成立,高等、中等师范学校美术系科得到迅速发展,业余美术学校如雨后春笋。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自1904年始,历经曲折,学科名称在图画、手工、工用艺术、形象艺术、绘画、革命文艺和美术之间几经易动。目前,各地美术教研机构正趋于健全,对美术教师不但有合格学历证书的规定,更进一步对在职教师进行分级的继续教育,使美术教师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1987年成立了中国教育协会美术教育研究会,各地区成立地区性的美术教育研究会。1989年由国家教委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美术教育》刊物,促使美术教育以蓬勃的面貌向前发展。

☚ 我国古代的美术教育   鸿都门学 ☛
000104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