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空间资源开发
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当今,空间技术已是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国力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空间资源开发是属于一个国家的总体战略,空间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是国家领导人根据满足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70年代,邓小平指出:要把力量集中到实用的应用卫星上来; 90年代,江泽民题词: 发展空间技术,开发空间资源。“中国航天” 像接力棒从国家的三代领导人手中传递,这种传递虽然只跨越了40年,但却演绎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全部历史,展示了未来空间资源开发的美好前程。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经过早期探索艰苦创业、工程研制配套发展、广泛应用改革发展三个时期。自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之后,就把研制发展应用卫星作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针。到1997年底,我国已发射了自行研制的40颗卫星,其中返回式对地观测卫星17颗、气象卫星3颗、通信广播卫星8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2颗。空间技术在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中应用逐步扩大,取得了初步的社会经济效益。它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科技进步,增强国防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为了推进空间资源开发,加速空间技术产业进程,一定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远景规划为指导,择优跟踪,在部分重要领域有所突破,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以 “三个有利于” 作为衡量标准,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加速空间技术研究各方面的改革。主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坚持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实行天地一体化,产业技术集团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利用空间资源,造福于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