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成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成汉秦以后西南地区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也是 “十六国” 中最早建立的国家之一。西晋永宁元年 (301年) 巴氐族首领李特在蜀中领导甘肃流民起义。永兴元年 (304年) 十月,李特子李雄自称成都王,改李特年号建初为建兴。建兴二年 (306年) 六月,李雄即皇帝位,再改元晏平,国号大成。到东晋咸康四年 (338年) 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全盛时疆土东守三峡,南至南中,西尽岷邛,北据汉中,相当于今四川盆地及陕、滇、黔等省部分地区。历5代、43年。其间李雄在位的31年(304年~334年),政治比较宽松,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上开始复苏。以后即陷入混乱局面。东晋永和三年 (347年) 被桓温灭掉。 成汉十六国之一。巴氐人李氏所建。西晋永宁元年(301),巴氐族豪强李特率领来自西北略阳、天水等郡的流民在蜀起义。太安二年(303)李特战死,子李雄率流民起义军继续战斗,永兴元年(304)攻克成都,控辖益州(今四川),称成都王。建兴三年(306)任用蜀地汉族地主范长生辅政,自称皇帝,都成都,国号大成。玉衡二十四年(334)雄死,子侄争帝位相互夺杀。玉恒四年(338)雄侄李寿称帝后,改国号汉,故史称成汉。辖境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嘉宁二年(347)为东晋桓温所灭。共历四主,凡四十五年。 成汉十六国之一,李雄为开国君主。301年,流民领袖李特率流民起义,反对西晋统治。303年,特战死,其弟李流继领其兵。不久,流死,特子李雄率众下成都,据益州,304年,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改称皇帝,建都成都,国号大成,成汉建立。347年,东晋权臣桓温伐蜀,成汉李势兵败出降,成汉国亡。成汉共存在44年,历6主。 成汉 成汉十六国割据政权名。巴氐 (賨) 族李雄所建。西晋惠帝时,李特随关西六郡饥民10余万人流入蜀地求食,301年李特、李流兄弟于绵竹倡流民起义,攻取广汉,称益州牧。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所杀,其子李雄继为帅。次年攻取成都称成都王。304年李雄称帝,都成都,国号成。李雄死后,子侄争位,相互残杀。汉兴元年 (338) 李寿为帝,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统治地区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共5主,历44年 ☚ 前赵 前凉 ☛ 成汉十六国之一。又称大成国。西晋永安元年(304)始建国。晋惠帝元康八年(298),频岁大饥,※ 賨民(一称巴氐)※李特等率流民数万家就谷汉中,遂入巴蜀,居于巴西宕渠。因随军征讨赵廞叛乱有功,拜宣威将军、长乐乡侯。被流民推为镇北大将军。永宁元年(301), 自称大将军、大都督。太安二年(303),为益州刺史罗尚败于绵竹赤祖(在今四川德阳县境内),遇害。次年,其少子※李雄称成都王,年号改为建兴,置百官。光熙元年(306),称帝,号大成,改元晏平,定都成都。据三蜀、梓潼、巴西等数郡。除晋法,约法七章,发展生产,增强实力,扩充地域。后,汉中、牂柯平夷(在今贵州毕节)、南广(今云南盐津)皆归之。成汉玉衡二十二年(332),宁州14郡,除牂柯郡外,13郡俱归入大成版图。次年,以南中12郡为建宁国,封李寿为建宁王。其版图东到巴东,北至汉中、仇池(今甘肃成县、文县一带),西达汉嘉、沈黎(今四川雅安),南抵宁州(今云南晋宁)。二十四年(334),李雄病故,子侄争位,互相攻杀,太子李班即位不久,被李期刺杀,期自立为王。成汉玉恒四年(338),李寿克成都,废李期为邛都公。四月,改国号汉,故史称成汉。李氏皇族内讧不断,李寿肆杀李始及兄弟10余人,又杀李雄诸子,并滥用刑罚,耽于奢侈。成汉汉兴六年(343)寿卒,子李势即位。嘉宁元年(346),太保李奕从晋寿(今四川广元南)举兵反。东晋荆州刺史桓温率军伐成汉,兵临成都。二年三月,李势降,成汉亡。李势及宗室被徙于建康(今南京)。自李雄改国号大成,共历5主,凡42年。 附:成汉诸帝世系 成汉十六国之一。公元304年巴氐贵族李雄建立。雄始号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大成,都成都。338年其侄寿改国号为汉,故史称成汉。该政权是在流民起义中建立,巴氐族又是内迁少数族中汉化程度最高者,故吏治清明,政役宽和,一度出现兴旺气象。《华阳国志·李雄志》称其统治“事少役稀,百姓富实,至乃闾门不闭,路无拾遗,狱无滞囚,刑不滥及。”其疆域“东守三峡,南兼僰爨,西尽岷邛,北据南郑。”据有今四川东部,云南及贵州的一部分。后期日趋腐朽,347年为东晋所灭。历四主,四十四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