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改良
五四时期对传统旧戏的改革运动。1917年至1918年,《新青年》开展了一场“旧剧评议”的讨论,对当时已经走向堕落的“文明新戏”和传统旧戏(主要是京剧)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批判的锋芒主要指向传统旧戏所包含的儒教和道教思想毒素的封建性内容及其某些形式。刘半农、钱玄同、胡适、傅斯年、洪深、周作人、欧阳予倩等人都发表过文章。在讨论中,他们对旧戏是否应该保留尚有不同意见,但一致认为旧戏必须改革,主张戏剧应表现人生,反映现实内容,成为“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提出现实主义的戏剧应以西洋戏剧为楷模。这场“戏剧改良”的讨论推动了现代戏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文明戏在辛亥革命前后所起的积极作用估计不足和全盘否定京剧、全盘西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