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戈壁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戈壁舟1916—四川成都人 戈壁舟戈壁舟 林曼叔等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07页 戈壁舟
戈壁舟 戈壁舟1916—1986诗人。原名廖耐难。四川成都人。1940年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6年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陕甘宁边区创作组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西北文联创作室主任,作协秘书长和《延河》主编。1962年任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兼秘书长。1974年任省博物馆顾问等。著有诗集《别延安》《延河照样流》《黑海赞歌》《岩上青松》《宣誓集》《登临集》《延安诗抄》,长诗《把路修上天》《青松翠竹》《沙原牧女》《三弦战士》,诗剧《山歌传》和诗选集《我迎着阳光》等。 ☚ 陈其通 袁水拍 ☛ 戈壁舟 戈壁舟1916.3.18—1986.3.5原名廖信泉。曾用名廖耐难。笔名有王众等。四川成都人。5岁启蒙读书,以后开始习作旧诗。15岁入城里中学学习,爱读新文学作品,学习写新诗。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学生救国联合会。在成都《大声周刊》上,初次发表新诗《血钟》。曾三次出川投奔延安,终于在1939年到达陕北,在安吴青训班学习。1940年调到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艺术部编写组。1941年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写了《我生产了十七石》等小诗。鲁艺毕业后,分到伊克昭盟乌审旗中央民族学院任教,创作《蒙古人之歌》、《蒙古大合唱》等歌词和小诗。1946年秋到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八阵图》、《打伞兵》等小诗,同年10月到富县参加土改。1947年5月调到新华社作随军记者,与第一野战军转战陕北各地,创作《扫雷兵》等一大批小诗。1948年秋,筹办延安《群众文艺》月刊,任编辑,此间完成长诗《沙原牧女》。1949年5月向西安进军途中写成《别延安》。建国后任西安文联创作室主任。1951年写成长诗《把路修上天》。1955年任西安作家协会秘书长兼《延河》月刊主编。1958年春调四川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别延安》(1951年)、《把路修上天》(1953年)、《延河照样流》(1956年)、《沙原牧女》(1957年)、《岩上青松》(1958年)、《黑海赞歌》(1959年)、《我迎着阳光》(1959年)、《山歌传》(1959年)、《宣誓集》(1959年)、《三弦战士》(即《三弦响铮铮》1961年)、《登临集》(1963年)、《延安诗抄》(1978年)。 ☚ 戈振缨 冈夫 ☛ 戈壁舟1916~1986诗人。原名廖信泉,又名廖耐难,华阳 (今成都) 人。1936年在成都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学生救国联合会。1939年赴延安,1941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任随军记者、编辑。1945年到伊克昭盟中央民族学院任教。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写下大批诗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文联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秘书长、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四川省民间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诗集有 《别延安》、《青松翠竹》、《延安诗抄》 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