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戈公振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戈公振1890—1935江苏东台人 戈公振
戈公振
戈公振1890——1935原名紹發,字春霆,號公振,江蘇東臺人,189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生。畢業於東臺高等學堂。1912年在《東臺日報》任國畫编輯,1913年赴上海,在有正書局任職。未幾升任出版部主任。1914年調《時報》任校對、编輯、總编輯。1925年起,先後在上海國民大學、南方大學、大夏大學、復旦大學擔任報學系(或新聞學系) 系主任和教授。1927年1月出國考察報業; 8月應國際聯盟邀請參加在瑞士舉行的國際新聞專家會議。1928年底返國。1929年入《申報》,任總管理處副主任。1930年5月,主编《申報》增刊《圖畫週刊》。1932年任《申報》總管理處設計主任,並在上海各大學主講新聞學; 同年3月,以記者身份随國聯調查團前赴東北,調查九一八事件; 9月隨調查團赴歐洲,在蘇聯居住三年,爲國内報刊撰寫介紹蘇聯建設情况之通訊報導。1935年10月回國參加《生活日報》籌備工作; 10月26日在上海病逝。終年45歲。著有《新聞學撮要》、《中國報學史》等。 戈公振 戈公振1890.11.27—1935.10.22原名戈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早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苏北东台高等学堂。毕业后,参加《东台日报》的编辑工作。1913年到上海,先后在具有进步思想的狄楚春创办的有正书局和《时报》工作,从学徒、校对、助编、编辑,一直升到总编辑。1927年,他曾出国考察新闻事业,第二年回国后,任史量才主持的《申报》总编辑处设计主任,并于1931年创办《申报画报》。戈公振不仅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新闻工作者,而且是一位爱国的进步学者。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同时开始研究马列著作和苏联书籍。曾与邹韬奋等人筹划创办《生活日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未能出版。1931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以记者的身份,随李敦国际调查团赴东北调查,同年九月赴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讨论关于日本侵略中国问题的特别大会,其间写了许多通讯报告,他去世后由邹韬奋编辑出版了《从东北到 ☚ 韦素园 戈杨 ☛ 戈公振1890年11月27日生,1935年10月22日病逝。1912年毕业于东台高等学堂,后任《东台日报》图画编辑。1913年进入上海《时报》,历任校对、助理编辑、编辑、总编辑,努力改革报纸业务,创办《图画时报》和多种副刊,同时从事新闻教育的新闻学研究,发起成立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主持创办会刊《记者周报》,组织上海报学社,先后执教于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讲授新闻采访和新闻史。1928年应聘于上海《申报》。著有《新闻学撮要》、《中国报学史》、《新闻学》等书。《中国报学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戈公振 195 戈公振1890—1935新闻学家、报刊活动家。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1912年从东台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当地报社当编辑,后入上海新闻界。1914年起在《时报》工作15年,任编辑和总编辑。他大力进行报纸改革,率先为该报创办多种副刊,首创《图画时报》,将我国沿用的石印图画首次改为铜版印刷,在新闻界有广泛影响。1927年初到欧美和日本考察西方新闻事业,著有《世界报业考察记》。1929年底回国后,入上海《申报》,任设计处主任兼《申报星期画刊》主编,协助该报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出国前即开始进行新闻学和中国报刊史的研究,曾先后在上海的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和复旦大学讲授新闻学和报学史,担任教授、系主任,另在上海组织报学社,在杭州创办报学讲习所。1931年愤于国难,从事救亡活动,次年随国联调查团到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又随团去欧洲。1933年访问苏联,有通讯集《从东北到庶联》。1935年回国,10月抵沪,当月22日猝然病逝。著作另有《新闻学》、《新闻学撮要》和《中国报学史》,后一部多次重印,有日文译文,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 胡政之 陈布雷 ☛ 戈公振1890—1935中国新闻工作者、新闻学家。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1912年毕业于东台高等学堂,后在上海《时报》担任编辑工作15年。1927年出国考察欧美各国新闻事业。回国后在上海《申报》工作,曾在上海国民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讲授新闻学。1933年访问苏联。1935年应邹韬奋邀请回国参加《生活日报》筹办工作,10月抵上海,10月22日在上海病逝。著作有《中国报学史》、《新闻学》、《从东北到庶联》等。 戈公振 戈公振1890—1935著名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拓荒者、新闻学教育家。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1890年11月27日生,江苏东台人。1908年入东台高等学堂,1912年毕业后供职于《东台日报》。1914年起,供职上海《时报》,历任校对、助编、编辑和总编辑,为时15年,此间主持报纸改革,1920年创办《图画时报》,同时开始研究新闻学和中国报刊史。1925年2月出版《新闻学撮要》。1927年2月,出国考察欧美、日本各国的新闻事业,同年8月出席国际联盟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新闻专家会议。同年出版《中国报学史》,这是我国最早一部叙述中国报纸历史的专著。1929年冬,进上海《申报》任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曾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和复旦大学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在上海组织上海报学社、举办新闻讲习班,培养新闻人材,在杭州创办“星期报学讲习所”,举办报纸展览会。1930年创办《申报星期画刊》,任主编。“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1932年冒生命危险随国联调查团去东北采访,曾为日方拘留。1933年3月赴苏联考察,在苏居住3年,写了不少通讯报道,向中国人民系统地介绍了苏联革命和建设的情况,由邹韬奋汇成专集《从东北到庶联》出版。1935年8月4日,和邹韬奋一起筹备《生活日报》的创刊工作。著有《新闻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历任上海国民、南方、大夏、复旦等大学教职。《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和阐述中国新闻业史的著作,出版后曾多次重印,是中国新闻业史学的奠基之作。1935年10月22日病逝。1940年4月所著《新闻学》出版。 ☚ 王中 “开天窗”法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