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慢性腹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腹泻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此种腹泻原因复杂,可有胃原性、肠原性、胰原性、慢性感染、结肠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不良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此种腹泻须详细查找原因方能鉴别。 慢性腹泻每日大便超过三次,粪质稀薄,容量增加,脂肪增多或有不消化食物、脓血等称为“腹泻”,病程超过二个月为慢性腹泻。临床有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均伴有此症。除应用止泻药外,主要是病因治疗。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腹泻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称为慢性腹泻。 ☚ 慢性上腹痛 胃肠官能症 ☛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凡起病不论急缓,每天排便次数增多,便溏并伴有或不伴有病理成分,持续或间断存在2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腹泻。但慢性腹泻与急性腹泻并无截然分界,病因也互有交叉,不典型病例的诊断须互相参照。 慢性腹泻的病因分类
诊断步骤 须参考下列各项: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籍贯、居留地、病程,过去发作情况,诊断、治疗经过与疗效,诱发与缓解症状的因素,伴随症状如食欲与体重的改变、腹胀、腹痛、里急后重、以及排便次数、排便量与粪便性状等。过去消化系病史、过敏性疾病史、内分泌代谢障碍病史、胃肠手术史等,均有助于诊断。 血吸虫病有严格的地区性与疫水接触史。阿米巴痢疾盛行于热带与亚热带。肠滴虫病常为散发性,但亦有较集中的高发地区。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多发生于猪饲养员。变态反应性胃肠病见于过敏性体质患者。慢性细菌痢疾的形成常和不规则的抗菌药治疗有关。肠菌群失调可见于长期广谱抗生素疗程中、肠侧侧吻合术后等情况。高山性腹泻是发生在数千英尺以上高地的慢性腹泻,曾有报道见于印度高山地区,目前认为与热带性斯泼卢是同一疾病。 慢性腹泻伴有痉挛性下腹痛常见于结肠疾病,排便后腹痛往往暂时缓解。慢性腹泻伴脐周痛或右下腹痛,于排便后腹痛仍不缓解者,提示为小肠疾病。间歇性腹泻伴肠绞痛发作、局限性腹胀与肠蠕动亢进,提示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见于肠结核、局限性肠炎、小肠恶性淋巴瘤、结肠癌等。慢性腹泻而无腹痛,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肠菌群失调、糖尿病性肠病等。 腹泻与便秘交替,可见于肠结核、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痢疾、结肠激惹综合征等。慢性腹泻伴发热,须注意肠结核、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小肠恶性淋巴瘤、结肠癌、结缔组织病等。慢性腹泻伴有便血,可见于肠结核、局限性肠炎、小肠恶性淋巴瘤、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结肠直肠癌等。慢性腹泻伴食欲不振,常见于慢性肝胆道疾病、胃肠道恶性肿瘤、慢性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胰性脂肪泻常不影响食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所致慢性腹泻常伴食欲亢进。慢性腹泻与消化性溃疡同时出现,应注意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慢性腹泻发生于腹部或盆腔疾患放射治疗后,应注意放射性肠炎。 体格检查 慢性腹泻患者有进行性消瘦,应注意重症肝胆道疾病、慢性胰腺疾病、胃肠道恶性肿瘤、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免疫球蛋白A重链病等。伴手足搐搦症者系因低钙血症所致,见于各种原因的脂肪泻、慢性尿毒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伴腹水者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变、腹腔结核、腹腔转移癌等。伴腹块者见于腹腔恶性肿瘤、腹腔结核、小肠恶性淋巴瘤、局限性肠炎、血吸虫性肉芽肿等。腹泻、腹痛伴皮肤潮红发作,常见于类癌综合征。 多关节炎常并发于Whipple病。慢性腹泻伴变态反应现象(多关节痛、虹膜炎、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等),可见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肉芽肿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肠结核等。 实验室检查 注意以下几项检查。 血液检查: 大红细胞性贫血见于全胃切除术后、盲襻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侧侧吻合术后等慢性腹泻疾病。血象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胃肠病、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蠕虫病等。血清钾降低可见于胰性霍乱、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重度脂肪泻等。在免疫球蛋白A重链病时,血清免疫电泳显示免疫球蛋白A重链(α链)明显增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时血清蛋白电泳显示丙种球蛋白明显低下。在胰性霍乱时,血中肠血管活性肽(VIP) 与肠抑胃肽(GIP)均明显增加。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时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增加(正常值低于100pg/ml,本综合征时常高出10倍或更多)。 尿检查: 类癌综合征时尿中5-羟基吲哚乙酸 (5-HIAA)增高(正常上限为10mg/24小时)。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与17-酮类固醇测定对慢性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大便检查: 细致观察新鲜大便。粪便量多而常呈水样者,见于胰性霍乱、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等。粘液便提示直肠、结肠激惹或炎症。脓血便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结肠癌、肉芽肿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等。大便成堆、不成形、色浅淡、泡沫多、呈酸臭气者见于发酵性消化不良。便溏、深棕色,氨含量多,呈碱性反应,有恶臭气者,见于腐败性消化不良。腹泻间歇期大便如羊粪,上附粘液,常见于结肠激惹综合征。 宜选取新鲜大便中病理性有形成分进行镜检。发现大量红细胞与脓细胞,是结肠炎的表现。发现大量未消化脂肪滴,提示为脂肪泻;如有未消化的淀粉粒、肌纤维与脂肪滴,提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镜检并可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与囊胞、肠道鞭毛原虫、结肠小袋纤毛原虫、血吸虫卵和其他肠道蠕虫卵等,有助于明确慢性腹泻的病因。 大便进行痢疾杆菌培养与肠菌谱鉴定,对慢性菌痢与肠菌群失调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痢疾杆菌阳性率随培养次数而递升,须采取新排粪便,防止尿液渗杂。阳性率高低的一般规律依次为:脓血样便、血性粘液便、粘液便、稀便、粥样便、成形便。 在试验餐后做消化与吸收功能试验,如脂肪负荷试验餐、Lundh试验餐,有助于了解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以及胰腺外分泌功能。放射性核素示踪化学物质吸收试验,既简便又准确,例如口服放射性胆酸甘氨酸14碳后的呼气试验、放射性维生素B12吸收试验、131碘三油酸酯吸收试验等,均有助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诊断。 器械检查 对慢性腹泻病例有便血史者应做直肠指检或直肠镜检。胃肠钡餐检查可发现上消化道与小肠的病变。钡剂灌肠造影有助于回盲部与结肠病变的诊断,目前推荐双重造影检查法。如检查结果不满意,则须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在操作熟练者可观察到回盲部,并可采取活组织或溃疡表面分泌物涂片检查,对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肉芽肿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性肉芽肿、结肠癌等慢性腹泻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近年应用经口水压式小肠粘膜活检装置,对诊断小肠粘膜病变,如吸收不良综合征、Whipple病等有重要帮助。 神经官能性腹泻的诊断要慎重,须经详细检查和较长时期的观察方能确定。 ☚ 急性腹泻 里急后重 ☛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依斯哈力 木孜慢,是指腹泻久而不愈为主要特征的腹泻。病因至今不清楚是哪一种体液的失调或腐败所致,但多见于热带地区。症见嘴唇和舌质绛红,有时在口腔和舌苔有创伤或有粒状小泡,口流涎水,饮食困难,白天尤甚在上午腹泻3—4次,腥臭带泡,色白或青绿,日见羸瘦,颜面苍白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预后不佳。治宜清理肠道,调节饮食为主。清理肠道宜用去毒蓖麻子油30 g内服。治疗本病调节饮食极为重要,可饮用牛奶1—3月,若有不适者,可改饮酸奶加冰糖或砂糖。若乳制品不合适者,可改食用绵羊肉、山羊肉或牛犊肉浆,若加砂糖更佳。忌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及要戒酒为宜。 ☚ 神经性腹泻 便秘 ☛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指原有之排便习惯发生变化,包括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带黏液或脓血,持续或间断两个月以上者。主要是由于肠黏膜分泌异常增多 ,肠蠕动过快,消化和吸收不良等所致。慢性腹泻的病因分类大致为肠源性慢性腹泻、肠寄生虫病、肠道肿瘤、肠吸收不良、胃源性慢性腹泻、胰源性慢性腹泻、肝胆源性慢性腹泻、内分泌代谢障碍性慢性腹泻、药物或食物过敏性慢性腹泻、神经调节障碍性慢性腹泻,以及未明原因之慢性腹泻。 ☚ 急性腹泻 里急后重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