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慈宁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慈宁宫 慈宁宫(1)南宋都城临安大内中的宫殿。也名慈宁殿。位于东宫 “后寝” 区域,是东宫中兴建最早的一个大殿。绍兴九年(1139),宋金和议将成时,高宗听说其母韦后有可能从金营中返回南宋,即命在大内中预先建造慈宁宫,等候太后南归后居住。建造速度很快,正月开工,十月底竣工。从选择殿址,到殿内陈设安置等事宜,高宗都亲临现场决定。此举受到宰执大臣的称赞,誉其“纯孝” 至极。高宗根据大臣的建议,定宫名为 “慈宁宫”,并于十一月八日亲书匾额 《慈宁之殿》 四个大字 (见《中兴小记》 卷122 “绍兴九年十一月八日” 条)。绍兴十二年 (1142) 三月,徽猷阁待制洪皓从燕京传来韦太后南返的确定日期,慈宁宫又被重新整修。八月,宋高宗率诸王及文武大臣等共计2483人,到临平镇 (今属浙江余杭县) “奉迎”太后回到京城大内,在慈宁宫居住养息,绍兴十九年 (1149)和绍兴二十九年 (1159) 正月,韦太后七十岁和八十岁寿辰,都在慈宁宫举行了隆重的庆寿典礼。绍兴二十九年九月,韦太后死于慈宁宫。(2) 北京紫禁城内宫殿。位于隆宗门之西。在永康左门和永康右门之中是慈宁门,慈宁宫南面东西分别是徽音左门和徽音右门、北面是大佛堂。明永乐十八年(1420) 建成,原为仁寿宫,嘉靖十五年 (1536) 在仁寿宫旧址并拆除大善殿,建慈宁宫,两年后建成。万历十一年 (1583) 宫灾,十三年重建。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又修慈宁宫。至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京城,该宫被毁。清顺治十年 (1653) 重建。康熙二十八年 (1689)、乾隆十六年 (1751) 修。慈宁宫阔七楹,重檐南向。正中悬乾隆帝御书匾额“宝箓骈禧” 和 “庆隆尊养”,屏风上刻嘉庆制 《慈宁宫颂》。后殿供奉佛像,悬康熙帝御书匾额 “万寿无疆”。慈宁宫是皇太后正宫。清制,只要皇帝一死,他的后妃等人,不论年龄大小,一律迁入慈宁宫一带,过冷清的生活。宁寿宫、寿康宫等也为太后、太妃们居住,但慈宁宫是名义上的正宫。元旦、寿辰、上徽号等节日及典礼也在慈宁宫举行皇帝时常来慈宁宫向太后请安、行礼、奉膳。该宫东侧有殿宇二层,再东有慈祥门,与启祥门斜对。大佛堂后,有东宫殿、中宫殿和西宫殿三所宫殿,均为明清时妃嫔所居。慈宁门南面,隔道相对是长信门,再南是长庆门 (俗称南天门),长信门与长庆门之间是一广场,别无建筑物,皇太后死后焚化衣衿纸楼之场所。广场西面是慈宁宫花园,园中之咸若馆供佛,乾隆匾曰“寿国香台”; 还有临溪亭。咸若馆东西北三面皆为重楼: 北面是慈荫楼,东西五楹; 东面是宝相楼,内藏景泰蓝制各式喇嘛塔六座,壁悬喇嘛教五彩画像; 西面是吉云楼,皆南北七楹。馆西南是延寿堂,东南是含清斋。院中古柏交柯,阴翳满地。大佛堂供太后念佛、祭祀,慈宁宫花园供太后闲时观赏。 ☚ 毓庆宫 太极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