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意识障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意识障碍
主要责任者: 何伋,路英智,贺敬义等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地: 天津
字数: 290 千字
页码: 1-354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749.93
装帧: 简
语种:中
定价:35.00
出版时间:2012-05
丛书多卷书否: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216条词条。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系指对周围事物如人物、时间、地点、状态的认识能力障碍及对客观刺激不能作出适当的反应而言。为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意识障碍程度可与病情及神经系统疾病程度有关。

意识障碍

对自身状况和客观环境认识能力的减退或丧失。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昏睡、昏迷。多见于脑炎、脑血管意外、中毒性或感染性精神病和药物中毒等。参见“心理学”中的“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见“医药卫生”中的“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客观现实不能形成准确的反映,可分为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两种障碍。
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 可分为:
❶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其中包括嗜睡状态:此时意识的清晰度水平降低轻微,呼之推之能清醒,转而又入睡。意识混浊状态:给强刺激方能叫醒,但表情呆板,反应迟纯。昏睡状态: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深,在强烈痛刺激下方有肌肉防御反射。昏迷状态: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❷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又可分为意识朦胧状态和漫游性自动症。前者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或狭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水平的降低。病人只对狭窄而孤立的意识活动有所感知和体验,对这一范围以外的事物则无何感知和体验。后者是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病人此时可做某种无目的性的、与当时环境不相适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动作,往往突然开始,突然消失,清醒后不能回忆。
❸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第一为谵妄状态:不仅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同时产生大量幻视,多为恐怖性场面,伴有紧张恐惧、不安冲动,多见于急性躯体疾病及中毒时。第二为精神错乱状态:病人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持续时间较长,可数周、数月。第三为梦样状态:梦境样的体验与幻想性的体验交织,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自我意识障碍 可分为:
❶人格解体:指对自我的不真实的感觉。病人觉察不到自己心理活动或躯体存在,认为自己不存在了,同时也感到周围事物虚无飘渺、缺乏真实感。
❷交替人格: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表现两种完全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体验,即两种不同的人格交替出现,多见于癔症。
❸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同一时间内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格,同时是几种不同身份的人。

☚ 知觉障碍   注意障碍 ☛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意识是机体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人的意识是由意识内容和觉醒系统二个组成部分来体现的。意识内容是大脑皮质的活动,包括思维、记忆、定向和情感,并通过视觉、语言、技巧性运动和复杂的机体反应与外界环境保持正常的联系。觉醒系统的功能则是激活皮质,使之维持一定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意识内容。当觉醒系统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时,便可产生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病情变化的信号,其轻重程度往往与病情变化相一致。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混浊和意识内容变化两个方面。
意识混浊即意识清晰度的下降。按轻重顺序表现为以下几种状态:
❶恍惚:机体对直接刺激产生反应,能对答问话,但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❷思睡:卧床即能入睡,呼之立即可醒,觉醒持续时间短暂。
❸昏睡: 对刺激产生短暂反应,无刺激则又重新入睡。
❹木僵:对强烈刺激或反复刺激起反应,但对周围事物一般无反应。
❺昏迷:意识完全丧失,腱反射、浅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应均消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大小便失禁。
意识内容变化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❶精神错乱:见于轻度意识障碍。表现为思维紊乱,对外周事物难以辨别和理解。
❷谵妄: 见于轻度或中度意识障碍。表现为幻觉、错觉和妄想,并伴有精神运动性兴奋,间或能辨别周围事物。
❸意识模糊: 往往伴有意识混浊,注意力涣散,记忆障碍,对复杂事物难以识别和理解,时间和空间定向能力丧失,运动活动的协调困难,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呈无欲状。
❹朦胧状态:出现错觉和幻觉,偶而出现无目的的行为,但行为多接近于正常。
意识内容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混浊;而发生意识混浊时,也或多或少有意识内容的变化。当意识内容发生变化时,意识混浊的程度可能不太严重;但若意识混浊程度严重,甚或昏迷时,则意识内容的变化就显示不出来。
意识的维持乃是脑干-间脑-大脑皮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功能效应。当脑干某些特定部位受损致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功能障碍时,则导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和实验资料均发现,当脑桥上端以上部位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受损时,就可出现意识障碍,其机制可能有二:
❶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兴奋主要依靠来自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以上水平(即脑桥上端以上水平)的神经冲动,当该部位受损后,经侧支来的冲动被阻断时,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就难以向上发放冲动以维持皮质的觉醒状态,因而出现意识障碍。
❷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大脑皮质之间构成的环路受到破坏。正常情况下,感觉神经冲动经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传至大脑皮质之后,皮质发放冲动沿皮质边缘网状激动系统下传至中脑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在此汇集来自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的传出冲动,经丘脑再投射至皮质,循环不已地、持续不断地维持皮质的兴奋性。当此径路遭受破坏时,就丧失了维持皮质兴奋性的上行冲动,于是出现意识障碍(图1)。例如,脑炎、小脑幕切迹压抑中脑网状结构,外伤累及中脑,第三脑室肿瘤累及丘脑下部的后外部等情况均可引起意识障碍。


图1 意识障碍发生机制
A: 脑桥上端以上水平的网状结构受损; B: 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大脑皮质环路破坏; C:丘脑下部各区和中脑中央灰质受损


此外,业已证明,丘脑下部后区和中脑中央灰质是中枢内的激动驱动结构。丘脑下部后区发出纤维至中脑中央灰质,再由此发出纤维下行,并与上行激动网状结构联系。中枢内的这一激动驱动结构可被特异性上行激动系统的侧支纤维或丘脑下部外侧区的纤维所触发,同时也可被体液因素所触发,产生急需的激醒作用,这是一种起短暂作用的交通联系。另一方面,激动性网状结构也有纤维进入丘脑下部和中脑中央灰质,当上行激动网状结构向上影响大脑皮质的同时,也影响丘脑下部后区和中脑中央灰质。因此,丘脑下部后区和中脑中央灰质与激动网状结构之间形成了一个环路。故当丘脑下部后区和中脑中央灰质受损时,这个环路的功能就被破坏。例如,脑炎的昏迷具有阵发性质,就是因为上行激动系统的功能依然保存,当外界刺激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出现短暂的觉醒,此时患者可对答问话,并具有简单的思维,但当刺激阈值一旦降低时,患者重又进入昏迷状态。
机体代谢障碍时的体内因素往往也可导致意识障碍。缺氧和缺血可使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减少或停止,从而可使包括网状结构,特别是上行激动系统在内的脑组织的神经元之兴奋性极度降低,发生意识障碍。各种类型的酸中毒,特别是代谢性酸中毒(pH7~6.5),可使包括网状激动结构在内的许多脑组织的突触传递停止,致使网状激动结构与大脑皮质的功能联系丧失,从而发生意识障碍,严重者陷于昏迷。这也可能是尿毒症、糖尿病或其他类型酸中毒导致昏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脑组织本身的代谢障碍 (例如低血糖时脑组织能源供应不足)及中毒(如有机磷、麻醉剂和镇静剂等)均可影响或抑制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功能,引起意识障碍,严重时出现昏迷。
昏迷是严重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昏迷情况下伴发一些特殊的功能障碍,其中了解得最多的是呼吸、瞳孔、运动行为及脑电图的变化。了解这些功能变化的特征,有助于测知神经结构的受损部位及功能障碍的程度。
当大脑两半球或双侧间脑受损时或功能抑制时,大脑对低位呼吸中枢的节律性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出现不稳定的周期性呼吸(Cheyne-Stokes呼吸)。中脑旁中央网状结构和脑桥头部的损伤或功能抑制,可引起规则的和持久的呼吸运动增强,称为中枢神经性通气过度。当低位脑桥被盖或延髓受损时,则可直接累及调节呼吸节律的基础中枢,表现为窒息或协调障碍,甚或呼吸暂停。
瞳孔的直径、形状和反应性是了解昏迷的重要线索。位于间脑至脑桥之间任何水平的神经中枢和传导径的损伤或功能改变都可影响瞳孔的大小和反应能力。当丘脑下部的前区受损或功能抑制时,即可阻断该区的传出冲动,使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受限;当间脑后区被盖受损时,光反射径路被阻断,瞳孔散大,并可出现自发的激动性收缩,表现为虹膜震颤。当第三脑神经受损时,由于阻断了副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瞳孔散大。第三脑神经核受损往往是双侧的,其结果是交感和副交感的瞳孔支配神经均有障碍,因此瞳孔固定于中等大小。脑桥被盖受损的结果是瞳孔缩小。脑桥出血的病例,瞳孔显著缩小,如同针尖,对光反应可一时性消失。
昏迷常伴有运动行为的变化。当大脑深部的运动传导径路遭受破坏时,往往出现去大脑皮质的效应,表现为肘、腕和指关节的屈曲,下肢伸直,跖部屈曲的特殊体位。若间脑后部与脑桥上部之间的较尾部受损时,则可伴发去大脑效应,即上肢伸展和内旋,同侧下肢伸直。脑桥被盖受损时,则可伴发上肢弛缓和下肢屈曲,或上下肢均出现弛缓。
意识障碍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从脑电图上反映出来(图2)。当病人处于觉醒状态时,出现α节律;处于谵妄和激动状态中,则转而出现低振幅的β节律;意识丧失时表现为大振幅的θ节律。反射活动显著抑制时,θ节律的振幅减小,活动周期与抑制周期交替出现。最后,脑电图曲线变为平坦,偶尔出现短暂的δ波。当发生呼吸麻痹,脑细胞趋于死亡时偶尔可出现单个小波。


图2 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抑制过程中脑电图的变化

☚ 脑脊液循环障碍   记忆障碍 ☛

意识障碍disturbanceofcon-sciousness

周围意识障碍和自我意识障碍的总称。通常亦把周围意识障碍简称为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 (1) 轻度意识障碍,即意识清晰度轻度下降,可见于正常人的思睡、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普通醉酒,亦可见于某些疾病。(2) 显著意识障碍,即意识清晰度明显下降,如朦胧(意识明显混浊)、迷惘(恍惚困乏)、困惑(不知所措)、梦呓(出现幻觉)、错乱(意识紊乱)等,多见于中毒、各种精神病、癔症、癫痫等。(3) 昏睡与昏迷,即严重意识障碍。昏睡处于半昏迷状态,昏迷则意识完全丧失。属内科、神经科急诊对象。(4) 谵妄状态,其症状表现为明显意识障碍、伴有生动的错觉和幻觉、出现惊恐反应、事后只记得片断情节等。多见于急性中毒、急性脑病、症状性精神病,亦可见于脑外伤急性阶段、癫痫发作前后、急性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此外,还有把神游症、梦游症、夜惊症等列入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周围意识障碍和自我意识障碍的总称。通常亦把周围意识障碍简称为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 (1)轻度意识障碍,即意识清晰度轻度下降,可见于正常人的思睡、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普通醉酒,亦可见于某些疾病。(2)显著意识障碍,即意识清晰度明显下降,如朦胧(意识明显浑浊)、迷惘(恍惚困乏)、困惑(不知所措)、梦呓(出现幻觉)、错乱(意识紊乱)等,多见于中毒、各种精神病、癔症、癫痫等。(3)昏睡与昏迷,即严重意识障碍。昏睡处于半昏迷状态,昏迷则意识完全丧失。属内科、神经科急诊对象。(4)谵妄状态,其症状表现为明显意识障碍,伴有生动的错觉和幻觉、出现惊恐反应、事后只记得片断情节等。多见于急性中毒、急性脑病、症状性精神病,亦可见于脑外伤急性阶段、癫痫发作前后、急性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此外,还有把神游症、梦游症、夜惊症等列入意识障碍。

☚ 意识模糊   意志活动异常 ☛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conscious disorder

心理障碍的一种。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发生障碍。一种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直至昏迷;另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特点,表现为高级中枢急性活动失调,包括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

☚ 情感幼稚   谵妄 ☛
000051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