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意识形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意识形态yì shí xíng tài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1926年朱自清《南行通信》:“我没有或不能‘获得’‘普罗’的‘意识形态’,我也不能‘克服’我自己。”◇观念形态、意德沃罗基,此为英语ideology(意识形态)之音译。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又称“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形态”。对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理解、愿望加以系统化的观念形态,表现为一定体系的社会观、思想学说和政治理论。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D·德特拉西创造的,他从1801年开始写作《意识形态原理》一书,把它称作揭示观念中成见、偏见根源的“观念科学”。随着先前未公诸于世的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在1927年的发表,促进K·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在1929年发表,使意识形态学说成为当时欧洲高等院校中重要的课程。意识形态一词包含广泛的意义,一般是指观念、理想、信念、热情、价值观、世界观、宗教、政治哲学、道德证明。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尚不完全成熟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例如人类的某些热情、冲动和态度这些日常经验的形式,还没有构成社会意识形态。只有那些稳定的、完整的、自觉的并对某些社会集团产生稳固制约力的社会理论意识,才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它们可能是一种完全成熟的思想,也可能是关于社会运动的系统知识,表现为关于经济、政治、思想关系的具体科学。

☚ 意识形式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yishi xingtai

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部分的意识形态,更直接地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意识形态的诸形式,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思想理论根据,政治上层建筑为观念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重要保证。同时,它们共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发展除了要受到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外,也离不开它自身发展进程中的继承和扬弃。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斗争,构成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意识形态。

☚ 个人意识   社会意识形式 ☛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又称“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形态”。对社会和自然的各种印象、理解、感情、愿望加以系统化的完整的观念形态。表现为一定体系的社会观、思想学说和政治理论。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D·德特拉西(D·de Tracy)创造的,他从1801年开始写作《意识形态原理》一书,把它称作揭示观念中成见、偏见根源的“观念科学”。德特拉西只赞成、相信感官印象,由此产生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冲动。后来,这个词被一度废弃。随着先前未公诸于世的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在1927年的发表,促进K·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在1929年发表,使意识形态学说成为当时欧洲高等院校中重要的课程。意识形态一词包含广泛的意义,一般是指观念、理想、信念、热情、价值观、世界观、宗教、政治哲学、道德证明。J·普拉梅纳茨认为这是“一个概念家族”。L·特里林于1950年在《不带偏见的想象》中把意识形态定义为:“对某些程式表示尊崇的习惯和仪式,由于各种与情绪有关的原因,我们极为强烈地迷信这些程式,而我们对它们在实际中的意义和后果则无清楚的理解。”在当代社会学中,曼海姆把各种意识形态视为不同的“思想方式”,并区分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和全面的意识形态。特殊的意识形态是指特殊集团的自我利益及其维护这种利益的各种说教,全面的意识形态是指世界观及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信奉。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批社会学家,比如R·阿隆、E·希尔斯、D·贝尔等将全面的意识形态的概念视为一种“世俗宗教”。T·帕森斯将意识形态定义为社会群体用来使世界更易于为他们所理解的解释框架。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尚不完全成熟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例如人类的某些热情、冲动和态度这些日常经验的形式,还没有构成社会意识形态。只有那些稳定的、完整的、自觉的并对某些社会集团产生稳固制约力的社会理论意识,才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它们可能是一种完全成熟的思想,也可能是关于社会运动的系统知识,表现为关于经济、政治、思想关系的具体科学。有时,人类还采用艺术形式的意识系统,深刻、形象地表现审美性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也是以一定理论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的产物,人的社会存在是它产生的前提,因此,意识形态无法摆脱这种存在的制约。马克思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失去独立性的外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奠定意识形态科学基石的是马克思,在他之前,D·德特拉西也曾用心理学方法对观念形态的过程作为意识形态加以考证。但马克思超越了这种心理学的分析,努力探讨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依据。
马克思指出,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经济结构之上的、与“法律的及政治的上层建筑”相适应的观念形态。他断言:“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阐明了曾被视作一成不变的绝对理性的观念形态,其实是与社会基础相适应并被社会基础决定的。只有把观念形态理解为外部世界存在的相应反映,作为科学范畴的意识形态的概念才能够成立。意识形态由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现实生存需要产生出种种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如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宗教思想、艺术思想、科学思想、道德思想等,由此以不同的表现手段构成各种意识形式。其中主要有宗教信仰、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这些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从不同方面反映社会存在,并通过各自的特点对社会存在发生影响,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这就是说,决不能忽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显著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支配某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必然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承认由于与资本家阶级对立的工人阶级的出现,与资本家阶级意识形态对立的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便具有了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力量。
具有各种地位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构成一定社会中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性和统一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受到阶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每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各自阶级的要求和一定经济基础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它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社会形态里,往往有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这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及其道德观、艺术观,这是反映这个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观念;二是与统治阶级思想对立的被统治阶级的观念;三是旧制度遗留下来的历史上意识形态的残余观念。在任何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占统治地位,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受到压制和排挤。意识形态不仅是认识社会的结果,而且还成为获得多数人赞同并与自己阶级或群众利益相适应的政治方针的有力说服手段。自近代社会以来,政治意识形态已变为获得政治权力不可缺少的武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取代了过去宗教和习惯势力所起的作用。

☚ 意识产业论   意识形态论 ☛

意识形态

ideology

意识形态

ideology
他不再是负责~工作的人。He is no longer the ideology man./党的~party ideology/负责重要的~工作take charge of the important ideology portfolio/不以~划线not conditioned upon ideology/社会~social ideology/~工作ideological work;work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争论argue over ideological differences/~外交ideological diplomacy

意识形态yì shì xínɡ tài

指政治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ideology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ideology

提供给个体或群体的能够解释世界和社会的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信念、态度和价值体系。包括哲学、政治、法律、艺术、宗教等。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能动作用;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历史继承性;自从阶级产生后,具有阶级性。

☚ 社会意识   社会潜意识 ☛
000045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