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惠斯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惠斯勒美国画家。1834年7月14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洛威尔,1903年7月17日卒于伦敦。年轻时上过西点军校,当过制图员,后专心于绘画。1855年到巴黎,4年后到伦敦定居,再未回美国。他的作品受法国、英国等欧陆绘画流派的影响,后来又受东方艺术的熏染,作有肖像、人物、风景,擅长作铜版画。曾任英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画家的母亲》(1871~1872)、《白衣女郎》(1862)等。 惠斯勒 惠斯勒1834—1903J·A·M·Whistler美国画家。在巴黎曾进行过短时期的绘画学习,后侨居英国。在代表作《白衣少女》中,显示出他对印象派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可以看到受日本浮世绘的强烈影响(1862年日本美术在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然而与被丰富的色彩所笼罩的自然相比,倒不如说惠斯勒更喜好薄暮的光,寓抒情于色调的微妙推移变化之中。他将绘画与音乐结合,渐渐形成如同室内音乐一样的画面。他曾因在伦敦的个人画展上展出《黑与金的夜曲》,而与非难他的罗斯金进行了激烈论争。除油画之外,惠斯勒在铜版画方面,也留下了出色的作品。 ☚ 修拉 卡萨特 ☛ 惠斯勒 惠斯勒1834—1903HuisileJ·A·M·Whistler美国画家,生于麻萨诸塞州罗维尔。早年曾在西点陆军学校受训,后任海军制图员时掌握了一些绘画技艺。1855年,赴巴黎学画,受写实派画家库尔贝的影响,初期作品大都描绘眼见的自然与生活场景。1859年定居伦敦,又频繁往来于英、法之间,与马奈、莫奈结友;1863年作《白衣少女》,虽落选于巴黎沙龙展,但深受同行挚友的好评。这时期日本浮世绘艺术对其启发很大。作品《金色的屏风》(1864)显示浓郁的东方情调。60年代末,他发现构成画面特定色调的色彩,有音乐律动般的功能,遂用音乐术语为其画命名。这种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观,对欧美画家影响很大。这期间的作品亦显出和谐、富有装饰性的风格。1892年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 修拉 伊肯斯 ☛ 惠斯勒1834—1903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詹姆斯·艾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画家。生于马萨诸塞州洛维尔(Lowell)。幼年随父侨居俄国圣彼得堡,曾入美术学院学习。返国后,1851—1853年在西点军校学习。后参加海岸测绘工作,当过地图镌版工。1855年赴巴黎学画。1859年移居伦敦。1863年第一幅重要作品《白衣少女》在“落选作品沙龙”展出,名闻画坛。受西班牙委拉斯开兹(Diago Velazquez,1599—1660)等以及日本画的影响,追求简练质朴和谐匀称的画风,强调线条和色调的和谐,代表作有《艺术家的母亲》等。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所创作的作品,常以音乐术语作为标题,如《交响乐》等。其铜版画充满诗意,重视整个画面的气氛渲染和内容的统一,代表作有《威尼斯风景》、《卡莱尔画像》及《泰晤士系列画》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