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悼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悼亡 潘安仁《悼亡》云:“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悲有余而意无尽。江文通拟之云:“明月入绮窗,仿佛想蕙质”,工于述者也。白乐天用之云:“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房空不见人。”又任彦升《哭人》云:“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辰?”白乐天亦用之云:“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凡哭友诗,当极其哀。彼生而荣者,虽哀不宜过也。(纪昀评: 亦视友情之浅深,岂以荣枯为限哉?) 古今悼亡之作,唯韦公应物十数篇,澹缓凄楚,真切动人,不必语语沉痛,而幽忧郁堙之气,直灌输其中,诚绝调也。潘安仁气自苍浑,是汉京余烈。而此题精蕴,实自韦发之。江文通词繁而意寡,中乏警策,且莫辨为谁何,岂伉俪之词哉! 沈休文短制,亦文通之亚。至如元微之、李义山数篇,虽格韵不高,而情思凄然可诵。金源仅秦略 (简夫) 七律一首,风格清老,遗山称之,非过也。元傅若金 (汝砺) 五言数章,亦铁中之琤琤者。独怪梅圣俞名高而诗不称,如“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成何语也? 有时诸家无诗。国初翁山、阮亭两先生并多是作,当合诸前辈有是诗者别为论次云。 元微之有绝句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或以为风情诗,或以为悼亡也。夫风情固伤雅道,悼亡而曰“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矣。 悼亡诗必极写悲痛。韦公“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亦以澹笔写之,而悲痛更甚。 悼亡
王夫之的诗作多反映抗清思想和故国之思。这首诗却是悼念亡妻之作。诗作情浓意醪,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之情。其 《姜斋诗话》论诗主张情景交融,“妙合无垠”,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主张。 一、二句,首先点明妻子故去的时间。十年前,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寒霜逼人的清晨,妻子死了。仙,婉词,即仙逝,是对所爱之人死去的讳称。“惊破晨钟梦亦仙”,采用倒装句式,表现两层含义。一层义,指晨钟敲响,把诗人从残梦中惊醒; 二层义,暗喻妻子死去,诗人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美梦也就顷刻间随之破灭。诗人触景生情,由 “此”晓霜天联想到了 “十年前”的晓霜天。本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江城子》 ) ,再加上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诗人的怀念之情便再也无法控制了。 三、四句,进一步抒写思念亡妻的情绪。“一断”句,写妻子死去,如同藕断,人死不能复生,就如同那折断的藕丝一样,再也无法完好如初。潘岳《悼亡诗》写妻子命归黄泉,“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折”,诗人在这里则以藕丝折断相比,意味更加悠长。“一断藕丝”写妻子去世之突然,诗人似乎无法一下子忍受这样的沉重打击,“无续处”,流露出诗人刹那间失去依傍时的不知所措的心态。既然这样,那么诗人也就更感伤心,更觉凄凉,落句似必以此写开。出人意外的是诗人笔锋一转,由情的抒发一转而作景语 “寒风落叶洒新阡”,使诗意豁然得到升华,诗人感情的抒发也变得更加含蓄和深沉了。这里,出现在诗人笔下的是这样一组意象: 寒风、落叶和新阡。阡,墓道也。欧阳修 《陇冈阡表》有云: “始克表于其阡。”所谓景为情设,这些意象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重埌幽隔,藕断难续,他怎能忘记十年前,在那寒风萧瑟的深秋,自己孤独如飘零之落叶,在亡妻的新墓前久久徘徊,久久徘徊……一个 “洒”字,为传神之笔,一写落叶之飘洒,而感情的倾诉亦如落叶的飘洒,一片片、一层层覆盖在新阡上,以见情之真。诗人论诗名言曰: “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古人绝唱多景语,如‘高台多悲风’ ,‘蝴蝶飞南园’ ……皆是也,而情寓其中矣。” ( 《姜斋诗话》卷二) 诗人确实深谙此道。 悼亡当时和泪织璇玑①,零落惟余旧锦机②。 明月妆楼人寂寂③,海棠庭院雨霏霏④。 葳蕤不闭黄金锁⑤, 刀尺空裁白苎衣⑥。 恨杀春来双燕子⑦,画梁同宿不同归⑧。 泠泠锦瑟向谁弹⑨,曲里潇湘雁影寒⑩。 一任繁花自开落(11),从教明月下阑干(12)。 云封贝带香犹在(13),雨湿胭脂露未干(14)。 寂寂空庭孤坐处(15),何人对案劝加餐(16)。 这是两首联章的悼亡诗,纯用空写,其情自深。 第一首,全诗以回忆织锦开头,展开对爱妻的追悼。“当时和泪织璇玑”句,说织锦而 “和泪”,已埋下病重的伏笔。“零落惟余旧锦机”,唯一留下的只有 “旧锦机”,物是人非,自然不胜感伤。“明月”以下四句,集中渲染空寂凄凉的环境。“寂寂”的 “妆楼”空对着光照如霜的 “明月” ,倍感孤凄。况复 “海棠庭院”虽好,却是 “雨霏霏”; 风吹雨打,不但 “海棠”可怜,就是人也多添了几分惆怅。“葳蕤不闭黄金锁”,是感叹爱妻去世门无人锁; “刀尺空裁白苎衣”,又感叹爱妻去世 (白苎) 衣无人穿。“不闭”与“空裁”,下笔空灵,含蓄而又指实,手法颇为绝妙。因为如今已经无人来闭葳蕤金锁,那么,白苎衣岂不是空裁! 一 “不”一 “空”,可见哀情之深重。结末二句 “恨杀春来双燕子,画梁同宿不同归”,极写伤逝者的悲伤。“双燕子”在 “画梁”间呢喃软语,反衬出人的孤单。“恨杀”二字很是反常。一般来说,燕语莺声甚是悦耳,这里却用来强调了主人公恨与爱妻不能 “同归”,所以,才产生这样的不正常的心态。“恨杀” “双燕子”,反衬出他对妻子的爱情甚笃。 第二首,进一步特写作者丧偶后的孤单。开头二句 “泠泠锦瑟向谁弹,曲里潇湘雁影寒”,烘托出孤单凄凉的气氛。清越的琴声 “向谁弹”,强调已无听琴的人儿; “雁影寒”,极写凄凉景象。潇湘之地的衡阳有归雁峰,秋寒季节,大雁成群结队飞归衡阳之浦。故由 “雁影”而生 “寒”意,借此抒发人的凄凉之感。“一任繁花自开落,从教明月下阑干”二句,进一步抒发孤独无聊的情绪。对 “繁花”无心欣赏,只是任凭它们 “自开落”; 对 “明月”也不感兴趣,只是尽让它空皎洁。一切的一切,都无心去管,听凭它们自生自灭!“一任”与“从教”用得巧妙,透露出作者无心尘世、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情。“云封贝带香犹在,雨湿胭脂露未干”二句,以爱妻的遗物犹在,并且历历在目,抒发燕去楼空,物是人非之感。作者在爱妻亡后,精神上是很痛苦的,但这里并不明言自己的悲痛,而是借物咏怀,实际上包蕴了更为深沉的悲苦。想来他们夫妻之间,在过去必定有着诗情画意的生活。如赋琴、观花、赏月等等,该是多么令人难忘啊! 而今却是“寂寂空庭孤坐处”,思想起来真是令人难堪。“寂”、“空”、“孤”三字,把作者爱妻亡后的孤凄境遇,刻画得深刻入微。这和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浣溪沙》 (上片)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有许多近似之处。因为他们夫妻之间有着“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的深挚爱情基础,所以,结末才迸发出一句“何人对案劝加餐”?爱妻在世时,当然是经常关心自己,每顿饭必定“对案劝加餐”。可是,爱妻已故,还有“何人” “对案劝加餐”呢?反话的结果,肯定了再没有人像爱妻那样以“对案劝加餐”来关心自己了! 这一句写得别致,既有弦外之音而又余味无穷,更加显露了作者十分伤痛的情怀。 这两首联章悼亡诗,把作者蕴藏在心中对爱妻的悲悼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借睹物以思人,以咏物而怀人; 写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进而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真挚强烈的爱,笔法空灵而感情自深; 暗喻着思念之情长存,而对亡妻的爱虽隔世而千古不衰。既真挚诚笃,又深惋缠绵,凝聚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悼亡
商景兰是明末殉国官员祁彪佳的夫人。清顺治二年(1645),四十四岁的祁彪佳闲居绍兴故乡,闻得清兵已攻陷南京并进逼杭州,清廷已派人以书信来对自己招降礼聘,他不肯作“二臣”,绝食后趁家人不备端坐水池自尽。商景兰以《悼亡》二首悼念亡夫。这是其中第一首。 首联“公”是对丈夫的敬称。“公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写丈夫已为国家民族殉节,定然名垂千古而不朽,自己却不能以身殉夫志,还在留恋着人生。颔联上句“君臣原大节”承首联上句,写丈夫死得其所,作为明朝臣子,明亡殉国本是应有的气节;下句“儿女亦人情”承首联下句,写自己之所以“恋一生”,乃是为了抚育膝下的儿女,这也是为人父母的常情。此意在她的《琴楼遗稿序》中表达得更为明了:“中丞公(即祁彪佳,祁曾任明朝御史,故称中丞)殉节,余不敢从死,以儿女皆幼也”,正可作为此句之注脚。这一句诚然是对自己“恋一生”的解释,但却决不可目为贪生的解脱语;此句更深的含意在于对死者的安慰:祁身后留下二子四女,坚持气节的父亲不可能不挂念子女的品德,因此,有了母亲的教养,则可告慰亡灵于九泉了。 颈联通过典故转入对亡夫生前忠直秉性与死后传世英名的颂扬。“折槛”一典出自《汉书·朱云传》:成帝时,任槐里令的朱云上殿要求处死“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的幸臣张禹,触怒成帝,立判朱云死罪。朱云攀住殿槛(栏杆),大呼不畏死,只担心朝廷结局。殿槛被攀折。后成帝下令勿换折槛,以表彰直谏之臣。“遗碑”一典出自《晋书·羊祜(hu)传》:羊祜驻襄阳时,兴办学校,关心民众,甚得民心,死后襄阳百姓在他平时游憩的岘山建碑,年年祭奠,见者落泪。“折槛”之典为实用。崇祯及南明福王时,祁彪佳曾多次直言进谏,以致惹怒权奸遭陷被贬。女诗人借朱云犯死直谏对丈夫生前忠直进言加以称颂。“遗碑”之典是虚用。祁彪佳此时尚无百姓为之立碑祭祀之事,女诗人以羊祜死后遗碑预言丈夫的忠心节概必将为后世所景仰怀念。诗中用典常可收到言辞简净而内蕴深邃、拓展艺术空间的效果,但此处商景兰用典更有其深衷在:她意在表明,丈夫忠直不吝惜生命是对古代正直官吏传统美德的继承,丈夫的英名也必将如古代贤明臣子一样死后留芳。如此,商景兰就不是在悼亡中出自一己之见的“夸夫”,而是把丈夫放在历史的大传统中加以定位和评价;如此之褒扬不但不显其浅露,反而更见其凝重与庄严。对丈夫的名节作了这样坚实的肯定之后,尾联就进入自己对丈夫名节的继承上:“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你我一生一死虽不再同途,但共同坚守的忠贞与清白的节操却是彼此相辅而更相成的。这无异于是在丈夫灵前发出的继承遗志、坚持操守的誓言。 商景兰《锦囊集》中不少诗词写得相当清丽婉转,但这首《悼亡》却相当古朴,毫无藻饰,这既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庄严沉重的胸臆语所致,又与诗作严肃的政治内涵直接相关。 这一首血泪凝成、掷地有声的五律,通篇四联全用对仗。首联颔联同是上句写丈夫下句写自已,夫妻并列,在对仗中二人的不同命运(一死一生)以及形成此不同命运的原因(大节人情)鲜明地得以体现。颈联与尾联则是分别写丈夫与自己。颈联以丈夫的生前与死后相并列,对仗中突现丈夫的全名全节;尾联一改上述三联的对仗方式而为“流水对”,抒怀言志,情感贯通,语势悠长。对仗在律诗中可形成一种整饬之美,这正与本诗的庄重情调相切合。而此诗对仗在形式上的几多变化,又使整齐中不致呆板,且对仗之中双方思想情操得以对照、交流、映衬,相得益彰。 历代悼亡诗几乎都是悼念亡妻,大多写得心意深挚、情思绵邈,催人泪下。商景兰是女性作者,悼念亡夫。她与丈夫祁彪佳夫妇情笃,“伉俪相重,未尝有妾媵(ying)”(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但因丈夫是殉节,她本人又深明大义、意志刚强,所以她的悼亡之作独能一反历来悼亡诗之凄婉、哀怨的传统格调,她不以嫠妇的凄苦来赚取廉价的泪水,而是把夫妻深情融入于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中,义胜于情,壮过于悲,从而使此诗在历代悼亡之作中成为罕见的充溢着民族大义的战斗诗章,成为难得的颇富阳刚之气的力作。 悼亡 悼亡晋代潘岳丧妻,作《悼亡》诗三首。后因以称丧妻。姚鼐《与胡雒君》:“雒君乃有~之恨,实深凄恻,此况亦鼐所身尝也,命也奈何!”李鸿章《与郭意城》:“弟秋间~,仍依师幕。” ☚ 朝云之痛 (4) 丧子 ☛ 亲丧 亲丧凶难 ☚ 僧道死 舍生 ☛ 悼念 悼念悼(~文;~词;~惜) 另见:吊唁 怀念 祭奠 丧事 ☚ 悼念 伤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