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1895—1931祖籍江苏武进(今常州),生于湖北武昌。 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以中共党员身份出席国民党二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主持武汉中央军事政校。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和广州起义,后负责编辑《红旗》。1930年在上海任沪东行动委员会书记时被捕,次年在南京遭杀害。编著有《政治讲学大纲》、《阶级斗争》、《国民革命》、《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恽代英日记》、《民族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闽西苏维埃的过去与将来》等。 谱名:蘧轩 乳名:育育 字:子毅 笔名:一、代英、子怡、天逸、代音、记者、旦一、但、但一、英、洗梁、逸、稚宜、缨、毅、DY、FM 化名:王作林、王作霖 英文中译名:温得应 外号:圣人 恽代英1895—1931
恽代英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又名蘧轩,号子毅,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五四运动期间,在武汉领导学生运动。1919—1921年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二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曾兼任宣传部长,主编《中国青年》,任上海大学教授。1926年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同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1927年春,主持武汉军事政治学校,指挥学生和武汉工农武装抗击了夏斗寅、杨森等国民党右派军队的袭击。同年出席党的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27年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党的前敌委员会委员。十二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7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30年3月任上海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 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当即抓破自己的脸化名王作霖,未暴露真实姓名。在狱中组织和领导难友们学习革命思想和开展对敌斗争。1931年4月,被叛徒顾顺章出卖,29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一说在南京狱中被害)。遗著有《恽代英日记》。恽代英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的故事 恽代英日记 | 铁流 |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129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4月版721 页 | 回忆恽代英 恽代英传记 恽代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 田子渝等 李良明 | 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298页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215页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版440 页 | 恽代英同志的话——三十年回忆录一页 恽代英同志的日记 恽代英同志在安徽 恽代英同志创办利群书社的动机、目的和时间 春风雨露润灵根——记恽代英烈士二三事 恽代英在中华大学 | 农菲 行之 郭煜中 郭煜中 任止戈 | 文汇报1957年1月25日 文汇报1957年4月29日 安徽日报1959年5月4日 光明日报1959年10月15日 解放日报1980年4月10日 湖北日报1980年5月3日 | 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是否出席了“少年中国 学会”一九二二年年会 | 俞兴茂 | 光明日报1981年2月10日 | 恽代英与外语 “一代青年的引路人”——沈葆英同志谈恽代英 在中华大学附中 | 雍桂良 鄂学玉 | 湖北日报1981年4月22日 湖北日报1981年4月24日 | 恽代英与他的日记 恽代英在泸轶事 恽代英与体育 恽代英上黄山 恽代英《孤儿》歌的产生与流传 缅怀恽代英同志 忆代英 追忆恩来同志和代英 恽代英战斗在广东 丹心热血为中华——五四前后的恽代英同志 恽代英同志在安徽 恽代英与黄鹤旧址 恽代英与福建革命二三事 “有生一日,必为人类做一日事”——记五四时 期的恽代英同志 | 沈葆英 兰家纯 钟碧惠 陈荣升 澄碧 方之中 沈葆英 沈葆英 任武雄等 钟碧惠 许祖范 雍桂良 方长明 宋恩夫 | 工人日报1981年4月28日 中国青年报1981年5月3日 体育报1981年5月4日 旅游报1981年8月11日 解放日报1981年8月1、2日 天津日报1981年8月24日 长江日报1981年8月31日 人民日报1982年1月22日 羊城晚报1982年4月29日 中国青年报1982年5月4日 安徽日报1982年5月29日 长江日报1982年7月18日 福建日报1982年8月8日 长江日报1985年5月4日 | 恽代英与日记 象恽代英那样战斗——访恽代英烈士的夫人沈 葆英同志 | 马福德 赵振宇 | 河南日报1985年6月2日 长江日报1985年8月19日 | 恽代英 《中国青年》和恽代英同志 同代英生活在一起的日子——纪念恽代英同志 殉难二十六周年 | 史英 邓拓 沈葆英 | 山西青年报1985年10月9日 中国青年1949年23期 中国青年1957年3月 | 恽代英在五四运动期间的日记 恽代英同志战斗的一生 《中国青年》的创办者恽代英 | 张岂之 张光等 | 历史研究1958年11期 武汉大学学报1977年3—4期 中国青年1978年2期 | 为革命斗争提倡体育的恽代英同志 恽代英同志在“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 | 文光藻 廖鑫初 | 新体育1978年10期 理论与实践(湖北)1979年2期 | 五四时期恽代英同志的思想发展和革命实践 恽代英同志在泸州 恽代英与互助社 人间还有真情在——记恽代英和沈葆英 恽代英著译系年要录 恽代英在中华大学时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 | 王宗华张光宇 张至皋 田子渝 张羽 张注洪 李良明等 | 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3期 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1期 艺丛1980年2期 青年一代1980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80年4期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4期 |
恽代英一九二五年在芜湖的革命活动 关于恽代英在宣师时间的考证 恽代英同志在中华大学任职期间二三事 恽代英同志革命战斗的一生 恽代英同志视察安源青年运动 | 徐则浩 徐则浩 李良明 冯拾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4期 江淮论坛1980年5期 湖北教育1980年5期 历史教学1980年5期 青运史研究资料1980年6期 | 恽代英早期思想评价的一个问题 | 林谷良 | 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10期,党史研究资 料第3集第136页 | 恽代英二三事 恽代英 “五四”时期恽代英的品德修养 恽代英同志与利群书社 恽代英生日、祖籍考 恽代英年谱初编(上、下)——纪念恽代英同志 殉难五十周年 | 姜之铮 李良明田子渝 林谷良 沙壬 贺志贤 李宁周恩珍 | 随笔1980年12期 华中师院学报1981年增刊 学习与研究1981年创刊号 文史通讯1981年1期 党史资料丛刊1981年1期 江苏师院学报1981年1、2期 | 恽代英传略 江城火炬——“五四”时期的恽代英同志 恽代英和他的《来鸿去燕录》 恽代英在江苏的足迹 茅盾、恽代英和革命文学 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与新文学运动 恽代英同志在暨南大学活动事迹 恽代英与图书馆 恽代英与“五卅”运动 恽代英同志学生时代的品德修养 峥嵘岁月 战斗年华——1927年恽代英在武 汉的革命活动 | 田子渝 张羽 姚维斗 李宁周恩珍 姚维斗 胡荣祉 郭儒灏 雍桂良 傅道慧等 冯拾 田子渝 | 武汉师院学报1981年2期 时代的报告1981年2期 人物1981年3期 扬州师院学报1981年4期 文学报1981年15期 江汉论坛1982年7期 青运史研究1982年1期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2年2期 上海青运史资料1982年2期 青运史研究1982年4期 武汉春秋1982年试刊5期 | 不屈的共产党人——记恽代英的狱中斗争 照耀我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 和代英共命运的岁月 | 岑淑金 阳翰笙 沈葆英口述张 羽等执笔 | 中学历史教学1982年5期 龙门阵1982年5辑 时代的报告1982年5期 | 关于恽代英早期思想转变的时间 恽代英同志的日记(三篇) | 田子渝 | 江汉论坛1982年10期 实践1983年1期 | 《恽代英年谱初编》的辨别和补遗 《中国青年》第一位主编恽代英 恽代英怎样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恽代英早期的体育思想和实践 恽代英在中华大学 恽代英同志在上海 恽代英的别名、笔名考 恽代英在宁国 恽代英·图书馆·读书活动 川南第一所公共图书馆的诞生——恽代英、萧 楚女早年在泸州的贡献 | 田子渝 张羽 胡鉴稠 聂啸虎 田子渝 任武雄 雍桂良 汪刘生 陈鑫明 吴孟辉 | 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2期 中国青年1983年2期 文博通讯1983年2期 体育文史1983年3期 武汉春秋1983年3期 上海青运史资料1983年5期 武汉春秋1983年5期 安徽教育1983年10期 图书馆员1984年1期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4年1期 | 恽代英哲学思想研究 | 吕希晨 |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4期,中国近代哲学 史论文集第361页 | 恽代英慷慨就义 关于恽代英“团中央宣传部长”的职务名称问 题 诲人不倦的恽代英同志 | 陈生明 王连弟 | 历史知识1984年5期 青运史研究1984年5期 思想政治工作1984年6期 | 恽代英同志在泸州 | 罗秀章谢世槐 | 党史通讯1984年8期,四川党史研究资料 1985年3期 | 恽代英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川南师范学堂与恽代英同志 | 刘长徽 谢荔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1期 四川文物1985年2期 |
恽代英对福建革命的贡献——纪念恽代英同志 诞辰九十周年 | 连尹 | 革命人物1985年2期 | 恽代英五四时期对改造中国之路的探索 五四前后恽代英哲学思想的转变 恽代英教育思想——纪念恽代英同志诞辰九十 周年 | 郑邦兴 赵春谷 | 政治学研究资料1985年3期 思想战线1985年4期 天津师大学报1985年4期 | 恽代英在川南师范学校体育活动片断 近年来恽代英研究评介 首次恽代英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简介:恽代英(1895—1931) | 毛子安 宣英 韩凌轩 姚仁隽孙璞方 | 体育文史1985年5期 华中师大学报1985年5期 文史哲1985年6期 人物1985年6期 | 恽代英同志在安徽第四师范学校 杰出的青年领袖——恽代英传略 五卅运动与恽代英同志 纪念恽代英 回忆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 恽代英同志在安徽 回忆恽代英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 江城火炬——五四时期的恽代英 恽代英 | 郑维辅 张光宇 俞昌时 伯林 秦德君 郭煜中 伯林 冯拾 张羽 范春荣 |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第21页 不屈的共产党人(三)第129页 五卅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集第134页 “五四”纪念文辑第96页 五四运动回忆录(上)第372页 五四运动回忆录(下)第818页 五四运动回忆录(续)第374页 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第111页 五四群英第177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264页 | 恽代英 恽代英 恽代英(1895—1931) | 唐古 任武雄等 | 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第146页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卷第1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624页 | 恽代英(1895—1931) 恽代英(1895—1931) 恽代英 恽代英同志传略 | 江铭 张敏孝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508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340页 中国共产党英烈小传第1集第169页 中国共产党烈士传(青年)第50页 | 纪念恽代英同志 恽代英同志在狱中的二三事 恽代英同志传略 与恽代英同志同在狱中的时候 学习代英同志的革命精神 论恽代英革命思想的发展 恽代英烈士青年时代活动片断 郑南宣老人谈恽代英烈士和“利群书社” 恽代英 | 伯林 温济泽 华应申 谢云巢 沈葆英 丁守和 冼百言 胡传章等 | 中国共产党烈士传(新华书店)第75页 中国共产党烈士传(青年)第56页 中国共产党烈士传(青年)第79页 中国共产党烈士传(青年)第81页 中国共产党烈士传(青年)第85页 中国现代史论集第361页 中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第65页 中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第91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34页 | 恽代英同志革命思想的发展 恽代英和武昌互助社 新闻界名人介绍:恽代英(1895—1931) “中国青年的楷模”——恽代英烈士的故事 | 丁守和 张允侯 | 中国哲学第2辑第241页 中国哲学第2辑第272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73页 为有牺牲多壮志第21页 | 恽代英(1895—1931) 回忆王右木和恽代英同志 恽代英同志在川南师范 恽代英在四川 恽代英在川南师范 | 庄葳等 萧崇素 张济民 李畅培 王晓渝 |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55页 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第60页 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第63页 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第68页 四川省博物馆革命文物资料选辑 (1919—1949)第248页 | “永鳏痴郎”的爱情 恽代英在宣城四师 恽代英同志在安徽 恽代英年谱简编 恽代英同志在芜湖 | 张羽 汪菊农 伊里穆考夫 雍桂良等 | 他们的青春第8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66页 近代中国人物第157页 芜湖古今第164页 |
恽代英战斗在泸州 恽代英(1895—1931) 我在“五四”运动前后——同恽代英等人在一起 的回忆 | 毛子安 戴晋新 万诚吾 | 泸州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134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20册第496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14辑第143页 | 一代青年的引路人——回忆恽代英同志 忆恽代英同志 恽代英 | 沈葆英 王志之 朱 适等 | 青春的脚步第1页 征途(2)第82页 星汉灿烂——《周恩来选集》上卷中的烈上 传略第225页 | 我的宗教观 恽代英同志生平年表 恽代英 同恽代英生活在一起的日子 “恽代英、萧楚女组团”说质疑 纪念恽代英的一次座谈会 恽代英 回忆恽代英老师 大革命时期恽代英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 恽代英 谢颖铿 沈葆英 林谷良 众文 子柔 柳野青 张光宇 | 恽代英文集(上卷)第264页 恽代英文集(下卷)第1076页 南粤英烈传第1辑第294页 烈士亲属的回忆第30页 党史研究资料第3集第136页 党史研究资料第3集第728页 黄埔军校名人传略第1卷第156页 湖北文史资料第1辑第131页 楚晖第2辑第172页 | 关于恽代英来镇和镇江国民党建党史料研究 | 李之 戴午林 | 镇江文史资料第7辑第171页 |
恽代英恽代英传 纪念恽代英同志 | 张 羽 铁 风 |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559页 中国青年报1956年4月28日 | 永远的忆念——纪念恽代英同志就义二十六周 年 | 农 菲 | 文汇报1957年4月29日 | 中国青年运动的旗帜——恽代英 高度爱人民,无比恨敌人——关于代英同志生 活和斗争的一些回忆 | 农 菲 沈葆英 | 解放日报1957年5月4日 中国青年报1961年4月29日 | 寒夜初破晓、举火燃楚天——五四时期的恽代 英同志 | 张光宇 | 长江日报1979年4月30日 | 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恽代英同志是怎样做 青年思想工作的 | 朱光明等 | 中国青年报1979年4月24日 | 革命青年的楷模——恽代英 南昌起义时的前委委员李立三、恽代英、彭湃 回忆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三同志 回忆恽代英烈士生平——纪念代英二哥殉难三 十周年 | 张国琦 秦德君 恽子强 | 湖北日报1979年5月1日 江西日报1987年8月3日 新观察1956年145期 中国青年1961年9期 |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 恽代英一九二五年在芜湖的革命运动 恽代英著译系年要录 恽代英年谱初编 《恽代英年谱初编》的辨误与补遗 大革命时代恽代英同志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 认识 | 张注洪 徐则浩 张注洪 李 宁 周恩珍 田子渝 李良民 田子渝 | 百科知识1979年1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80年4期 江苏师院学报1981年1,2期 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2期 党史研究1983年3期 | 恽代英改革旧教育和注重当前教育思想散论 恽代英是走着由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道 路吗?——与胡长水同志商榷 | 黄新宪 李良明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1期 党史研究1986年1期 | 恽代英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恽代英与妇女解放 恽代英与民间文学 中国青年的领袖恽代英 《恽代英传记》评介 恽代英二三事 恽代英早期的义务论思想 试论恽代英早期的认识论思想 论恽代英早期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再论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倾向——答李 良明同志 | 任武雄 田子渝 周恩珍等 张 羽 胡 东 肖崇素 韩凌轩 李本先 冯 拾 胡长水 | 党史研究1986年1期 妇运史研究资料1986年1期 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1期 中华英烈1986年1期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3期 四川党史资料研究1986年3期 东岳论丛1986年3期 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4期 河北学刊1986年5期 党史研究1987年2期 | 恽代英早期思想的特点和交流 恽代英提出过“帝国主义是一戳便穿的纸老虎” 的论点 | 韩凌轩 洪 犁 | 文史哲1987年3期 四川党史研究资料1987年6期 | 温馨的回忆——访恽代英烈士夫人沈葆英同志 恽代英对统一战线问题的理论贡献 早期恽代英与基督教 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探索 论五四时期恽代英政治思想的主流——与胡长 水同志商榷 | 田子渝 徐瑞清 韩凌轩 周训芳 田子渝 | 幸福1987年8、9期 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 近代史研究1988年2期 史林1988年3期 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3期 | 试论恽代英早期思想的主流 五四运动的精神背景——对恽代英无政府主义 思想的历史评价 | 马建国 (日)狭间直树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1989年3期 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3期 | 恽代英和他创办的利群书社 | 方振益 | 编辑之友1989年4期 |
恽代英的哲学思想探索 恽代英与沈氏两姐妹 我党青年报刊最早的杰出主编——恽代英 试论恽代英的中西文化观 恽代英在狱中最后的日子里 恽代英年谱 恽代英早期伦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恽代英未于1920年到安庆讲演 恽代英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前后恽代英的思想转变探因 论恽代英的早期思想转变 恽代英家世考 恽代英与湘南新文化运动 恽代英与五四时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十年来恽代英早期思想研究评介 简析恽代英对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 试论恽代英的政治文化思想 也谈恽代英在军校的实践与理论建树 恽代英与王光祈——五四时代同始异终的典型 恽代英“国民革命”观略述 恽代英人民主体论思想初探 恽代英无产阶级革命家百年诞辰纪念会在武汉 举行 | 李宗远 田子瑜 王美芝 宋晓庆 陈汉忠 韩凌轩 李 怡 孙自桐 田子渝 李耀农 童志强 李 怡 吕芳文 郭圣福 宣 英 金玉芳 金玉芳 曾成贵 余三乐 李正兴 鞠 健 李维民主编 | 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6期 春秋1989年6期 新闻与写作1989年9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3期 南京史志1990年6期 烟台大学学报1991年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5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6期 江汉论坛1993年5期 湖南社会科学1994年3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3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4期 求索1995年6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3期 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5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6期 江汉论坛1997年3期 北京党史研究1998年4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2期 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307页 | 恽代英(1895—1931) | 廖国良 田园乐编 写 | 中国工农红军事件人物录第475页 | 恽代英 恽代英(1895—1931) 五四时期毛泽东与恽代英的友谊 恽代英(1895—1931) 青年楷模 彪炳千秋——恽代英(1895—1931) 恽代英(1895—1931) | 沈祖祥 范济国 李良明 廖盖隆等主编 张 羽等 陈予欢编著 | 中国近代名记者第104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252页 毛泽东与现代人物论第116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686页 常州革命英烈第54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1082页 |
恽代英1895—1931无产阶级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早期青年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字子毅,又名邃轩。湖北武昌人。1917年发起组织互助社。五四运动时领导武汉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1926年国共合作期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1927年春,主持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兼湖北省政府委员,参加广州起义,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起义失败后转香港,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六届二中全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4月29日在国民党南京监狱壮烈牺牲。主要著作收入《恽代英文集》(1984)、《恽代英日记》(1981)。学生时代即重视“砥砺行为,敦进学业”,申明自己“是学哲学伦理学的人”。发表文章,宣传新思想,并草拟伦理学大纲。1920年以后转向马克思主义,开始用唯物史观探讨道德问题。认识到道德是随经济演化而演化的。阐述了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伦理学的意义、方针和方法,以及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他指出:“我们的修养,若能以群众事业为目的,一切陈腐的德目,都会显出他的真价值”(《怎样创造少年中国》)。指出道德高尚的人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有操守、有作为、能为社会谋福利(《怎样才是好人》)。深入地对比研究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对个人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指出个人主义学理上的根据是个体的存在为宇宙间唯一真实的存在,其余一切都是为个体的利益而生,即承认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得以个人为本位。相反,社会主义学理上的根据则认为人类是共存的,社会是联带的,个人的幸福必不可不求全人类的幸福,只有人群,只有社会才是唯一的自然的存在,才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中心(《论社会主义》)。对被压迫阶级的利益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被压迫者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必须团结起来去争取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反对虚伪和盲从。(《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还就恋爱、婚姻和家庭道德问题发表了许多见解,指出在经济制度未完全改造以前谈不上真正美满的恋爱和幸福的婚姻,并强调革命和工作高于一切,“因为贪恋任何事物,反而牺牲了正当工作,这只是愚昧的鄙夫,决不配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马克思主义者与恋爱问题》)。 恽代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1895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工作,主编《中国青年》。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0年被捕,次年遇害。抨击了形形色色的“教育救国论”,认为“教育问题正和一切问题一样,非把全部社会问题改造好了,是不会得到解决的”。这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恽代英 161 恽代英1895—1931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政治学家、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字子毅,湖北武昌人。五四运动时,为武汉学生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团结教育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与萧楚女等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团中央执行委员,后兼宣传部长及《中国青年》主编。次年兼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部秘书。1926年出席国民党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1927年春主持武汉军事政治学校; 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党的六届二中全会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30年任上海沪东区委书记时,被国民党逮捕,次年在南京狱中就义。著有《政治学概论》。 ☚ 宋庆龄 叶剑英 ☛ 恽代英 恽代英1895-1931Yun Daiying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1917年发起组织进步团体互助社。五四运动时,为武汉地区主要领导人。1920年发起创办利群书社。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安徽、四川等地任教。1923年到上海,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上海大学教授,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1924年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兼组织部长。1925年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1月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兼军校中共党团书记。5月,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兼任教员。1926年11月到武汉工作,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常务委员,主持校务,并担任总政治教官。同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省政府委员、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兼职教员。在1927年4月召开的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财务委员会委员、宣传委员会代主席。1927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中共六大后到上海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宣传部秘书长,主编党刊《红旗》。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0年任中共沪东行动委员会书记。同年5月6日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次年4月29日在南京遭杀害。 ☚ 叶剑英 萧楚女 ☛ 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五四运动时,在武汉领导学生运动。1920年与肖楚女等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等职。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0年在上海被捕,次年于南京被害。 恽代英1895~1931江苏武进人。早年在武汉中华大学读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5月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兼军校中共党团书记。后负责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工作,曾组织指挥军校学生和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抗击夏斗寅、杨森叛军的袭击。1927年4月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同年7月任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起义后被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1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公社秘书长。1928年被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秘书长。1930年4月在上海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时被当局逮捕,次年4月29日在南京狱中遭杀害。 恽代英 恽代英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政论家,又名遽轩,字子毅,笔名有但一、稚宜、FM、DY、天逸等,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13年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学习哲学,积极参加反日讨袁爱国运动。1917年与黄负生、梁绍文、冼震等人成立互助社,代销《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毕业后任中华大学中学部主任,进行教学改革,参与并领导了武汉的五四运动。1919年10月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2月在武昌组织成立利群书社,并出版内部刊物《我们的话》,经销进步刊物和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8月在上海与肖楚女、张太雷等8个进步青年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1月任安徽第四师范学校教导主任,教育学生反对封建制度。1921年翻译出版了考茨基著《阶级斗争》一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团中央委员和宣传部长,1923年10月创办并主编团中央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先后在该刊发表了160多篇文章和通讯,并参加上海《民国日报》副刊部工作。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并曾在广州编辑秘密出版了《红旗报》。1928年7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30年5月任沪东区委书记时被捕。1931年2月,在狱中编写了解释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的工人通俗读物,1931年4月在南京狱中遇害。主要著作收入《恽代英文集》。 ☚ 郭治澄 恽逸群 ☛ 恽代英1895—1931字子毅,笔名但一等。湖北武昌人。1917年10月发起组织“互助社”。1920年2月创办利群书社。1921年7月发起组织“共存社”。中国共产党“一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负责团中央的宣传工作。10月参加创办《中国青年》。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领导工作,负责编辑《新建设》月刊。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稍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兼军校中共党团书记。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宣传委员会代主席。同年10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主编《红旗》。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1929年在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1930年受“左”倾打击,先后调任上海沪中区、沪东区任行动委员会书记。这年5月被捕入狱。1931年4月被叛徒顾顺章出卖,4月29日慷慨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