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恕Shù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收。《姓氏词典》载:“春秋时楚大夫有恕金。”可能为恕姓之始。

恕shù

儒家的倫理范疇,謂以仁愛之心待人。見“忠恕”。

读音sh·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商署切,去,御韵。
❶宽容;宽恕;宽宥;原谅。
❷几乎,差不多。
❸仁;仁爱;推己及人。
❹姓。

上一条: 下一条:
{}5225见「恕烦」、「恕寨」、「恕一下」

恕shu

人之间互相体谅。《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一个字。其:恐怕,大概。施:加给。)

恕shù

❶宽容;原谅;不计较(别人的过错)
 △ 宽~|罪不可~。
❷客套话,请对方别计较
 △ ~不奉陪。

❶原谅:~罪︱宽~︱饶~。
❷客套话,请对方不要计较:~不奉陪︱~难从命。

恕shù

❶ 仁爱,推己及人:忠恕│恕道。
❷ 原谅,不计较别人的过失:宽恕│恕罪。
❸ 客套话,请对方不要计较:恕不远送│恕不奉陪。

(1次) 宽恕。羌内~己以量人兮《离》

恕shu

恕罪 宽恕 饶恕 忠恕 恕难从命

恕shù

❶宽容别人的过错;原谅: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就~,不~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六十·1413)(宝玉)今见林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连他也奚落起我来。(二九·675)
❷客套话,请对方原谅:(贾母)又向薛姨妈、李婶笑说,“~我老了骨头疼放肆,容我歪着相陪罢。”(五三·1249)南安太妃便告辞说,“身上不快。今日若不来,实在使不得,因此~我竟先要告别了。”(七一·1726)

恕shù

〖动词〗
谅解,宽恕(5)。《周郑交质》: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能正大光明,互相谅解地行事,又用礼法来约束,即使没有人质,谁又能离间他们呢?《阴饴甥对秦伯》: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忧愁,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宽恕,认为他一定会回来。《触詟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够快走,不能够朝见您好久了,我却私自宽恕自己。

恕shù

❶ 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而已矣。”《楚辞·离骚》:“羌内~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羌:语气词。)
❷ 宽恕,原谅。《触龙说赵太后》:“不得见久矣,窃自~,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也。”(君实:司马光字君实。)
❸ 通“庶”。几乎,差不多。嵇康《养生论》:“若此以往,~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羡门:古仙人名。)

*shu

CBA1
❶原谅,不计较:宽~/饶~/~不远送。
❷儒家的伦理范畴,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忠~/~道。

宽恕

宽恕

宽(宽赦;宽宥;宽假;宽贷;宽贳) 恕(恕贷;恕亮;恕矜;放恕;容恕) 宥(宥恕;宥免;宥赦;赦宥;弘宥;放宥) 荡(荡宥) 原(原贷) 弘贷 赦贳 解谢 阔略 开赦 抬手 举手 容贷 假贷 含容
给予别人宽恕:开恩
宽恕罪过:宽愆
 宽恕别人的过错:宽过
 减罪宽恕:降恕 降宥
赦免过错,宽恕罪行:赦过宥罪
帝王对有过者赦之,有罪者宽之:雷作 雷雨作解
宽恕自己:恕己
 宽恕自己也推及别人:宽己及人
同情宽恕:哀恕
 哀怜宽恕:怜恕
 怜悯宽恕:矜恕
 怜恤宽恕:矜贷
原谅宽恕:原宥海涵
宽容,宽恕:优贷
包涵,宽恕:含贷
顺和宽恕:顺恕
仁慈宽恕:慈宥
公正宽恕:公恕
姑息宽恕:姑恕 姑宽
施恩宽宥:恩贷
 加恩宽恕:恩宽
 降恩宽宥:恩宥
越分宽恕:横贷
广施恩惠,给予宽恕:开恩
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以宽恕:十死不问
被宽恕:见恕
不宽恕:不贷(严惩~)
 按法律不可宽恕:法无可贷
(宽容饶恕:宽恕)

另见:宽容 饶恕 宽免

☚ 宽恕   饶恕 ☛

原谅

原谅

恕(恕宥;恕亮;情恕) 原(原亮;原恕) 包荒 担待 担戴 担带 阍略 涵宥 宽容
原谅过错:恕罪 原刑
加以原谅:重谅
虽有缺点,但宜原谅:未可厚非
从情理讲有可以原谅的地方:情有可原 情有可谅
撇开表面事实不谈,从情理上加以原谅:略迹原情
撇开事实不谈,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略迹原心
了解实情后原谅:谅解
书信中,表示希望对方谅解的意思:亮察
由于照顾情面而宽恕或原谅:留情(笔下~;手下~) 饶情
哀怜原谅:矜原
鉴察原谅:鉴原
鉴谅,原谅:情鉴
宽容原谅:包涵 包含
 宽容包涵:温借
 包涵原谅:涵亮 担代
 对人的缺点错误有所包涵:洗垢匿瑕
宽恕,原谅:恕谅 容谅
曲加原谅:曲原
(对人的错失宽恕谅解:原谅)

另见:宽恕 谅解 包容1 ︱责备

☚ 原谅   请给予原谅 ☛

恕shù

商署切,去御。
❶宽厚,仁爱。《左传·隐公十一年》:“~而行之,德之则也。”
❷宽恕,原谅。《三国志·魏·高柔传》:“虽为凶族,原心可~。”

〖恕〗 粵 syu3〔庶〕普 shù

❶ 以己心推想他人之心,即「〜道」,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種倫理道德。許慎《說文解字》:「〜,仁也。」《論語.衞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❷ 寬恕,原諒。班固《漢書.酷吏傳》:「時黃霸在潁川以寬〜為治,郡中亦平。」

024 恕

儒家伦理思想。是实行仁的重要方法,指推己及人,宽容体谅容人。“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孔子“一以贯之”,以直抱怨、以德报德的主张。“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朱熹注:“推己以为恕。”恕的要义,即“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尸子·恕》),程、朱认为“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之道也”(朱熹《论语集注》引“程子曰”)。恕排斥“欲利”,“忠恕既尽,己私乃克”(《日知录·忠恕》)。

☚ 仁   智 ☛

恕shù

❶以己之心推想他人之心。如:恕道,忠恕。
❷不计较别人过错。如:宽恕,饶恕。
❸请对方不要计较。如:恕难从命。

恕shù

Ⅰ  ❶ (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原谅) forgive; pardon; excuse: 宽 ~ forgive
❷ (客套话, 请对方不要计较) excuse me; beg your pardon: ~ 我冒昧提出这些问题。 Excuse me for my abrupt questions. Ⅱ  (用自己善良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forbearance (as advocated by Confucius)
◆恕不奉陪 I'm sorry but I cannot keep you company.; Excuse me for not keeping you company.; Sorry, I won't be able to keep you company.;
恕难从命 We regret that we cannot comply with your wishes.;
恕罪 pardon an offense; forgive a sin; forgive a mistake

恕shu

forbearance

恕shù

己及人

*shù

(10画)

【提示】女,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横与撇相接,撇、横均不出头。心,第二笔宋体是竖弯钩,楷体是卧钩。

*恕shù

10画 心部 
(1) 仁爱;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儒家的伦理道德之一: ~道|忠~。
(2) 原谅,不计较: ~罪|宽~|饶~|情不可~。
(3) 客套话,请对方予以原谅: ~不接待|~我冒昧|~难从命。

恕()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晚期
隹(唯)司馬賙訢(齗)詻(諤)戰(僤)㣽(怒)。
按:省从女,與《説文》古文同。銘文中讀作“怒”。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二25,戰國
㣽(怒)生於惡。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内之6,戰國
甚才(哉)! 𫊟(吾)不澫(勵), 二三子不諦(責)㣽(怒)寡人, 至於弁(變)日飤(食)。

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五行甲篇,西漢
五日母㣽(恕)出門。

泰山都尉孔宙碑陽,東漢
躬忠恕以及人。

宗欣墓誌,東魏
愛物侔於武城,慈恕有踰蒲□。

楊吴生墓誌,唐
慈恵忠恕。
《説文》: “恕, 仁也。 从心如聲。 , 古文省。”
戰國文字與漢代馬王堆帛書均从女聲。東漢以後實物文字始从如聲。

☚ 恭   怡 ☛

恕shù

《说文》所载战国文字上从女声,下从心。小篆以后从心,如声。女与如的声母古代都是舌尖鼻音。如聂摄慑、饶烧、锐说例。本推己及人,仁爱义。引申为宽恕,原谅。如:恕我来迟。组词如:饶恕|宽恕。

恕★常◎常


shù形声,从心,如声,本义为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引申为原谅、体谅、请对方不要计较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