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总税务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总税务司

清末成立的由西洋人控制的税收机构。由于中国的海关与税课关系到资本主义侵略者向中国输出商品和资本的利益,英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都明确规定了废除中国原定的税制和“公行制度”对贸易的垄断,由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规定海关税率,以及所征船钞的使用、从而标志着关税自主权的丧失。随着外国侵略的加深,侵略者一步步攫夺海关的行政权和关税的支配权,藉以加强对中国财政经济的控制和行政的支配。1853年,英、美、法三国各推一人,组成上海海关税务司,并于1854年7月12日正式成立。1859年垄断上海海关税务司的英人李泰国,又在广州组织粤海关税务司。1861年正月,买办官僚薛焕在李泰国的授意下,奏请授李泰国为统办各口税务的全权。经清政府特准,成立了由总理衙门管辖的总税务司,统治中国海关达六十七年之久。根据《光绪会典》规定,其职权是:“掌各海关征收税课之事”,“综理全国关税行政与关员任免事务”。总税务司署,下设总务、机要、统计、汉文、铨叙五科,除统计科设正主任一人,付主任五人外,其它各科各设正主任一人,付主任一人。正、付主任的人选,基本上由洋人担任。总税务司下设统辖各海关的税务司,掌管各该海关的关税及行政事务。设税务司一人,付税务司若干人,各税务司下分设:总务、秘书、会计、统计、监察、验查六科,以内班洋帮办充前四科科长;以外班洋帮办充五、六两科科长。各税务司完全侵夺了由内务府派遣,分属户部的设于各海关的清朝海关监督的权力,一应水陆通商货税事宜,海关监督无权过问。这个名义上的各海关行政长官,只能作些例行公事表报,印发护照等。1906年,另设税务处,总务税司及海关税务司由税务处管理。

总税务司

总税务司

官名。清代末置。掌收关税。《清史稿·职官志六》: “督办税务大臣: ……所辖: 总税务司、副总税务司,各1人。”

☚ 总理大臣   总管守长 ☛
总税务司

总税务司

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中国近代海关税务官员的最高官职。鸦片战争后,对外通商的新海关陆续建立,每一新海关设一关道,关道多由当地道台兼任,以监督关税。1853年,小刀会起义军占领上海,兼领上海关道的上海道道台吴健彰逃往“租界”,关税无法征收。英、美、法驻上海领事乘机代替中国上海海关各向本国商人征税,并同时由英领事提出请外国人参与管理海关的主张。1854年2月12日,吴健彰与英、美、法三国领事订立协定,由三国领事分别指定的威妥玛 (英)、卡尔 (美)、斯密司 (法)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代行上海海关行政,开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行政权之先河。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借口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规定:“中国政府海关的统一制度,适用于各通商口岸”,把上海海关的一套殖民地海关制度扩大到中国其他各海关。并规定“邀请英人帮办税务”,由英人任总税务司统辖中国各海关。最初,总税务司署设于上海,英人李泰国为第一任总税务司。1863年英人赫德继任,并将总税务司署迁往北京,使总税务司俨然成了中国朝廷大臣。中国政府有关海关及关税的一切事务,没有总税务司附署皆为无效。通过总税务司,西方列强不仅完全控制了中国海关及关税,进而极大地干预中国整个财政金融主权。从此,中国关税主要用作举借外债的担保或用于偿付到期外债本息。赫德任总税务司达四十五年之久,1909年卸任后仍由英人继任。1911年辛亥革命中,以英帝国主义为首的债权国,以保护“债权”利益为由,成立“海关联合委员会”,不仅决定由总税务司经理关税,代付债款,甚至还把关税保管权也从中国的银行移至汇丰、德华、道胜三个外国银行,从此中国关税收入的支配权和保管权也全部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攫取,中国政府只能在侵略者分赃之后,得到一点关税剩余。自有总税务司以后,海关官职中,全部要害部门和官职全为外国人所把持,中国人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据1925年统计,总税务司、各关税务司和副税务司共73职,全都是外国人担任。英人安格联任北洋政府总税务司时,不仅完全控制海关事务,而且对中国政府政治上、外交上、财政上的重要问题也有权裁决。总税务司的霸道行径直到1949年终止。

☚ 盐务稽核所   田赋推收 ☛

总税务司

清末统辖全国海关税务。咸丰九年(1859)八月两江总督何桂清撤销了上海海关管理委员会中美、法籍的税务司,由英人李泰国总管海关税务,为总税务司。同治二年(1863)李泰国因诈骗行为被解职后,总税务司由赫德继任。总税务司名义上虽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但却实掌海关行政和用人大权。

总税务司

官名。为总税务司署的长官,清咸丰十年(公元1861年)始置,其副职为副总税务司,员额各一人,均以洋员充任。总税务司总掌全国海关关税、行政及人事之权,名义上隶属于总理衙门及外务部,但只不过是听其报告而已,并不能过问其内部事务。副总税务司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撤销。辛亥革命后总税务司一职仍由洋员充任。自设立总税务司以后九十年间,此职始终为帝国主义分子所把持,垄断了中国海关税务权。特别是北洋政府时期,各省停解京饷协饷,几乎只靠海关为惟一财源,而借款赔款亦往往指海关为抵押。总税务司的权势几乎凌驾于政府之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