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亦称第四性病,或腹股沟淋巴肉芽肿,是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衣原体病,其病原体是砂眼衣原体,主要侵犯外生殖器,腹股沟淋巴结和直肠。病程可以分为三期: ❶第一期为外生殖器损害期,大约在不洁性交后3日至3周或更长时间,在男性龟头、冠状沟或包皮内侧及女性子宫颈和后穹窿等处,发生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疱疹、脓疱,很快破溃形成边缘清楚、绕以红晕的渍疡,约10—20天消退。因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 ❷第二期为腹股沟横痃期,由于两性中淋巴液回流途径不同,本期症状多见于男性,大约在初疮1—6周后,腹股沟淋巴结先后肿大、疼痛,以后相互融合,并与皮肤周围组织粘连,成熟期整个腹股沟呈明显椭圆形肿大,微红,表面高低不平,不久形成多数瘘管,排出脓液,亦有多个脓腔融合成单腔大脓肿,痛感不重,偶有怕冷发热及厌食等全身症状,病程可迁延数月到年余,穿孔排脓后愈,留下不规则疤痕,损害常为单侧。 ❸第三期为外生殖器橡皮肿和直肠狭窄期,此类症状多见于女性,常在数年至十余年后发生,橡皮肿多发于女性的大小阴唇及阴蒂,坚实肿胀肥厚,阴蒂可肿大如鸡蛋,偶见于男性阴茎,直肠病变多见于女性,初起腹泻、便带脓血,逐渐排便困难,便细如铅笔,肛门指诊发现肛门内肠壁变厚,有数量不定的坚实肿块,直肠上5—10cm处,呈圆桶状狭窄。少数病人可以引起皮肤红斑、眼、附睾、脑膜脑炎、关节炎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再结合弗莱氏试验可以确诊此病,治疗推荐磺胺或四环素。 ☚ 9.3 较少见的性传播病 腹股沟肉芽肿 ☛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venereal lymphogranuloma又叫第四性病,系通过性交接触而传染的一种性病。病原体为L1、L2、L3型沙眼依原体。病变部位:男性在龟头、包皮等处;女性在大小阴唇,子宫颈、阴道等处,病变侵入淋巴组织。初为局部细小丘疹,之后成为水疱和脓疱,无痛,很快消退;发病2~6周后所属淋巴结肿大并融合成块,疼痛,进而破溃、流脓,形成多数瘘孔,后期形成瘢痕;女性病变多波及直肠周围,形成直肠点并可导致直肠狭窄;可有全身发热、头痛、关节痛及虚性脑膜炎症状等。诊断:结合病史、细胞学检查、病原体及血清学检查可确诊。防治:忌不洁性交;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强力霉素等对本病有效,需全程、彻底。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venereal lymphogranuloma主要由性交传染。病原体为淋巴肉芽肿—鹦鹉病病毒。起病时在外生殖器出现疱疹型小溃疡,易自愈,故多不被发现。数周后腹股沟淋巴结变硬、肿大、触痛,且融合、固定,表面皮肤呈蓝紫色,形成多个排脓窦道。常侵袭直肠周围淋巴组织,发生直肠炎,日后可形成狭窄。涂片姬姆萨染色,在上皮细胞内可找到包涵体。弗锐试验法阳性。四环素、土霉素治疗有效。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亦称第四性病,是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衣原体病,主要侵袭外生殖器、腹股沟淋巴结和直肠。 病程可分为三期: ❶第一期为外生殖器损害期。大约在不洁性交后3日至3周或更长时间,在男性龟头、冠状沟或包皮内侧及女性的子宫颈和后穹窿等处,发生针头至黄豆大的丘疱疹、脓疱,很快破溃形成边缘清楚、绕以红晕的溃疡。约10~20天消退。因不产生疼痛,常被忽略而不易发现。 ❷第二期为腹股沟横痃期。由于两性中淋巴液输纳途径不同,本期症状多见于男性。大约在原发性损害发生后1~6周,平均3周左右,腹股沟淋巴结先后肿大,有痛和压痛,以后相互融合,并与皮肤周围组织粘连,成熟时。整个腹股沟呈显著椭圆形肿大、微红、表面高低不平,继之可化脓穿孔,有多数瘘管排出脓性浆液; 亦有数个脓肿融合成单腔大脓肿,但痛感一般不重,间有畏寒发热及厌食等全身症状。病程缓慢,常历数月以至年余,穿孔排脓后始愈,愈后留下不规则疤痕。损害常为一侧,亦可二侧。 ❸第三期为外生殖器橡皮肿和直肠狭窄期。本病症状多见于女性,常在数年至十余年后发生。外生殖器橡皮肿可发生于男性的阴茎及女性的大小阴唇及阴蒂,呈坚实的肿胀肥厚,阴蒂可肿大如鸡蛋。直肠病变多见于女性,初为腹泻,大便中带脓血,逐渐排便困难,粪便细如铅笔。手指检查可发现肛门内肠壁变厚,有数量不定的坚实肿瘤,当上伸至5cm左右即遇到狭窄的障碍,病程慢性,愈久愈重,间有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等。 本病尚可引起其它病变,如皮肤上的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或发生于腹股沟淋巴结肿附近的红斑、结节、脓肿、溃疡。眼部的视乳头周围水肿、眼底静脉扩张弯曲(治愈后可消失)、结膜炎。此外,尚可有附睾炎、盆腔炎、溃疡性结肠炎、脑炎、脑膜炎、骨膜炎、关节炎、肌关节炎等。 组织病理变化在初发的丘疹是非特异性的。淋巴结早期有上皮样细胞的小岛形成,逐渐被包埋在含有许多浆细胞的慢性肉芽组织中,以后上皮细胞样细胞岛的中心坏死,并被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一些巨噬细胞所充填,这些中心性脓肿呈三角形或四角形,各角延长形成星状外观,所围绕脓肿的上皮样细胞则呈栅状排列。淋巴结的星状脓肿虽非特异性,但在诊断上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根据临床特点再作抗原皮肤试验(Frei试验),48小时后局部发生有炎晕之丘疹、脓胞或坏死者可以确诊,治疗试验亦有帮助。本病应与软下疳横痃区别。后者有剧痛的软下疳病史或软下疳同时存在,淋巴结系急性红肿,有剧痛和压痛,化脓时为单腔性,穿孔时只有一个瘘管,同时发热畏寒等反应严重,链杆菌苗试验阳性而Frei试验阴性。 治疗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每日4g或四环素每日1~2g,1周后可将剂量减少,一般需用5~6周,以免复发。局部可敷鱼石脂软膏等,波动时宜抽脓,但禁忌切开排脓。直肠狭窄初起时,可作扩张术,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 ☚ 传染性红斑 猫抓病 ☛ 00007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