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性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性比 性比又称性比例。原为某一生物群体中雄雌个体的比数,近年来,人们爱用这一概念说明婚配中男女两性的比数。人类从受精、出生、发育、成年直到死亡,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存在着性比例。根据世界各国汇总的材料,如果以女性某一时期的总人数为基数100,受精时男女两性的比例为110—170(即男女两性人数的比例为110∶100—170∶100),出生时性比数为103—107。婚龄期性比数为102—104。老年时,由于女性寿命较男性长,出现女性人口多于男性的反比现象。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男女两性的比数为106.3,男性占总人口的51.5%,女性占总人口的48.5%。性比与生育胎数密切相关,生育胎数越多,男性出生率越高,相反女性出生率降低。1982年全国出生人口中,第一胎性比为105.3,第二、第三、四胎的性比依次为107.2,113.1,115.5。性比对婚配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同龄男女两性的比数,而且还表现在以婚龄差为基准的男女两性比数。目前我国及世界多数国家对初婚年龄的规定都是男略高于女2—4岁。并且各国的历史传统及风俗习惯也都是男略大于女的年龄。以婚龄差为基准的男女两性比数受人口出生率变化的影响,这在我国尤为突出。建国前,由于连年战争,人口出生率很低,从1950至1956年人口出生率激增。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在1970至1980年进入婚龄期,年龄较大的男性总人数稍低于年龄较小的女性总人数,这与正常情况下男性总人数略大于女性总人数相反。此种现象造成部分大龄女青年婚姻的困难。社会学家预测,由于自1972年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将在二十世纪前后进入婚龄期,将出现部分低龄男青年成婚的困难。鉴于人口出生率从低谷到高峰,或从高峰转向低谷的变化对婚配的影响,一些专家提出,应在我国倡导同龄人结婚。 ☚ 婚龄差 待婚期 ☛ 性比sex ratio昆虫自然种群中雌虫和雄虫个体数量之比。也可用雌虫率,即雌虫个体数量占雌、雄虫总数的百分率表示。在自然界中昆虫的性比一般为1:1左右。性比常受气候、营养条件等因素影响,如雌性比较大时,往往标志着生存环境适宜,后代种群数量将有增多的趋向。 性比种群个体间的雌雄比例。影响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性比失调甚至会导致种群的消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