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ixing shanghuxidao ganran

指鼻、鼻咽、喉等上呼吸道的炎症,所以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病毒或细菌的入侵,以及因饮食不当、过度疲乏、凉热不均等,致小儿抵抗力下降时,易患上感。空气污浊、通风不良、阳光不足、护理不当等也是诱因。患病后,由于年龄、体质和病原体的不同,病情的缓急与轻重程度可有很大差别。轻者可有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痛、声音嘶哑、扁桃体充血等,经3~4天即可自愈。重者突然起病,有高热、咳嗽、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烦躁、睡眠不安,甚至出现惊厥。婴幼儿可伴呕吐、腹泻等。一般年长儿症状较轻,且以局部症状为主。婴幼儿病情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上感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向邻近器官蔓延可致急性结膜炎、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支气管炎、肺炎;向全身蔓延可引起败血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急性肾炎、心肌炎等。因而不能小看上感,一旦患病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护理:充分休息,多饮水,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可服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疑有细菌感染可酌情应用抗生素。病情重者根据症状给以对症处理。预防: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平时注意小儿的护理与营养,冬春季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 喉软骨软化病   支气管炎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鼻咽、咽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多由病毒引起,以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常有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声嘶、咳嗽,可伴有发热、吐泻、惊厥等症状。应加强护理,给予降温、镇静、止咳、抗菌素等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是多数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的总称。临床表现为普通感冒、急性咽—喉—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治疗可用中药和对症处理;有细菌感染者应使用相应的抗生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儿和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多为原发性感染,也可见于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的前驱期。若感染部位主要为鼻、咽部时又称感冒,偏重于鼻部则称急性鼻炎,若偏重于咽部则称急性咽炎。临床上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本病易扩展到鼻窦、中耳、喉及气管等附近器官而使病程迁延或出现并发症。
原发感染的病原多数是病毒。主要为鼻病毒,其次为粘液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付流感病毒(1、2、3、4血清型)等,肠道病毒有柯萨奇及埃可病毒。肺炎支原体亦可成为感染的病原。
小儿身体防御能力和环境影响与本病感染密切有关。如护理不当、与患者密切接触、受凉或过度疲劳、营养不良以及缺乏锻炼、体质薄弱、消化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均易感染本病,受感染后可出现较重的症状。
上呼吸道粘膜受病毒侵犯后,因防御机制下降而易继发细菌感染,病菌多属A组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葡萄球菌,后二种细菌较多继发于婴幼儿感染。
本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染,偶可通过肠道。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冬季节为多,可流行或仅散发。感染后患儿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不长,且感染可由不同病毒引起,因而小儿一年内仍可患本病多次。学龄前期集体儿童接触传染机会较多,更易感染。
本病潜伏期短,平均2天(1~6天)。大部患儿症状轻,少数较重。起病初期有全身不适症状,年长儿自诉头痛,疲乏,婴幼儿易烦躁不安和食欲不振。起病不久多发热,体温一般于38℃左右。鼻塞、流涕为常见症状,鼻分泌物水样,量较多,同时有喷嚏流泪,咳嗽和咽部不适感。本病病情扩展时,可有咽部、扁桃体和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
病程多不一致。如无并发症,1~2天即自愈,亦可延至一星期以上。喷嚏和咽部不适症状易消失。鼻分泌增加可持续较久。由于鼻上皮细胞因炎症脱落较多,鼻分泌物多转为稠厚或脓性。婴幼儿发热较高时,应注意高热惊厥,少数可见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症状。哺乳婴儿,可因鼻塞影响呼吸致吮乳困难。
治疗不及时,尤其是婴幼儿,易得并发症。多数合并细菌感染出现中耳炎和鼻窦炎,其次为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部分儿童由于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亦可引起心肌炎和风湿病等结缔组织疾患。
诊断一般不难,根据鼻咽部炎症症状,及流泪、喷嚏、咳嗽等症状明显而全身症状不重,即可诊断。本病多数系病毒感染,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如见白细胞显著增多,应作咽拭细菌培养,可能为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或四唑氮蓝试验,可鉴别病毒与细菌感染。
过敏性鼻炎与本病相类似,但很少发热,鼻分泌涂片检查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试用抗组织胺治疗而见效。流行性感冒时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四肢酸痛和头痛显著,且有流行情况。麻疹、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的前驱期亦与本病相似,应注意流行情况加以鉴别。
预防应从防止交叉感染着手。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儿和成人,应避免与健康儿接触。加强对本病患儿的隔离,不但可保护周围小儿,且可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平时应加强小儿的生活护理与锻炼,避免过凉、过热和其他诱发本病的因素,并采取增强小儿体质的措施。
治疗需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并应防止并发症。患儿应充分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多给饮水。婴儿因鼻塞哺乳困难时,喂乳前可用0.5~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1~2滴滴鼻,能暂时缓解鼻塞,但仅可用2~3天,不宜多用。高热可给冷敷,针刺合谷、曲池、风池,或给乙酰水杨酸每次5~10mg/kg,每天2~3次。出现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每次5~7mg/kg,肌肉注射。中药可用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丸),有宣风解表清热解毒功效。抗生素不宜滥用,仅于出现细菌合并感染时(如中耳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可肌注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

☚ 先天性喉鸣   喉、气管、支气管异物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病原学证实90%以上为病毒感染。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根据病情,临床分轻、中、重三型。轻型:发热37~38℃,伴流涕、喷嚏、鼻塞、头痛,有轻度咳嗽、声嘶、咽痛,轻度偏桃体肿大、充血。中型:发热38~39℃,伴流涕、喷嚏、鼻塞、头痛,有中度咳嗽、声嘶、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全身不适,食欲减弱。重型:发热39℃以上,伴全身不适、精神差、食欲不振、畏寒、头痛、咳嗽及鼻部症状较重,语声嘶哑、咽痛、咽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咽峡部或扁桃体有点斑状渗出物,口腔、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亦有灰白色疱疹或溃疡,眼结膜充血、水肿或有滤泡等。

☚ 肺大疱   疱疹性咽峡炎 ☛
000038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