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急刺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急刺痛

急刺痛

急刺痛是疫邪落入脏器,特别是落入肺部的一种急性疫病,又称上部刺痛、肺炎。藏医名“涩日通”。发病机制为紊乱热伴随瘟疫病邪,在异常的环境、气候、饮食、生活起居等外因影响下扰乱人体中的隆、赤巴、培根三邪而发急刺痛。临床表现为出现增盛热、紊乱热的症状,特别是脉搏短促,如风吹旗子飘动状。尿液红黄或紫黑如烟汁色,蒸气大。本病一发病,人体就会迅速消瘦,体力消耗,肌肤干枯无华,咳嗽频多,痰色红黄或如烟汁色,前胸与后背刺痛,气息短促,呼气似阻塞于咽喉不出,痛无定处,痰液多变,舌唇色呈灰白或淡黄,神识清醒,少睡眠,汗毛竖立,传染力强,恶寒壮热,惊恐颤抖等。急刺痛分血急刺痛、疫急刺痛、隆急刺痛3种。各自不容易分辨,一般用饮跗骨汤后,病情缓和者可诊断为隆邪引发的急刺痛;无任何反应者为血分引起的急刺痛;有害于病者,为疫邪引发的急刺痛。或者右侧胁肋刺痛者为血急刺痛;左侧胁肋刺痛者为疫急刺痛;痛无定处者为隆急刺痛。另外,本病落入各脏器则出现各种不同症状,见紊乱热条。
治疗,早期饮三味宽筋藤汤,以促进疫邪成熟,收拢散布疫邪,分离疫邪与正精,或服五味对症散。壮热者用穆库尔没药汤冲服五味“年布”散加牛黄、麝香,或饮四味牛尾蒿汤,内服几次“佐琼”散,之后中午服六味川西小黄菊汤。中期病势严重时,体力还较强者,早晚内服“达斯玛布”丸或十二味翼首草散。病情特别严重,不允许等到疾病成熟者,首饮上述汤后立即用“索马达日”泻方进行下泻。无论怎样内服上述各平息方剂仍不能平息者可以用“索马达日”泻方和“卡拉杰代”丸进行下泻。另外,发于各脏器的急刺痛,可服十味英雄散加减。外治方面,待出现恶寒消失,呼吸平稳,疼痛红肿等缓解症状和疫邪已被抑压的症状后,立即于发病部位的脉道上面放血。饮食方面,宜进未成熟青稞粥,黄牛或山羊奶酪或酪浆和苦苣菜汁、蒲公英菜汁、糌粑汁及反复滚沸的开水等,忌进咸盐、酒等性热具有营养的饮食。起居方面,避免晒日烤火,重体力劳动等,宜在微风树荫之处休息。通过上述治疗,待到出现热势得以清除,脉象恢复平缓,痰液趋于正常,疼痛缓解等向愈症状时,将檀香、牛黄、三凉药、獐牙菜,鸭嘴花共研,配以白糖,咳嗽多者加甘草,咯痰不止者加沙棘果内服。如果出现疼痛消失,痰液正常,食欲恢复,身体轻松,心脉搏动正常者,说明疾病已到山原际即热寒的临界线。这时可以放宽饮食限制,进食一些新鲜的有营养的饮食。总之,如果不出现失治、诊断失误,一般不需要用泻下法和放血疗法,只要服用具有平息功能的方剂便能治愈。

☚ 白喉   胃绞痛 ☛
000229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