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Zhongxiao·renai·xinyi·heping近代孙中山所倡导的一套道德规范。语于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原为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规范, 孙中山对之加以概括和改造,赋予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内容,成为其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认为,丢掉民族的固有道德,是中国近世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维护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之外, 就是要把固有的旧道德恢复起来。”中国固有的道德, “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 其次是和平。” (《孙中山选集》1981年版第649页)他认为,过去讲忠,是忠君,忠于一个人,现在讲忠,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为四万万人去效忠;”孝,即发扬敬祖宗亲的精神,把家族主义扩充为民族主义;仁爱,即博爱,通过实行三民主义,以成救国救民;信义,指坚持正义,讲求信用,反对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的 “背信弃义”、“食言而肥”的侵略行径;和平,指国际间的平等与和睦,爱和平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应当发扬光大。在孙中山先生看来,恢复和改造中国传统道德,是恢复民族地位、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这在当时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反映出孙中山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尚未达到科学的高度,还没有彻底摆脱封建道德传统的影响。 ☚ 心理改造与感化人群 替众人服务与为主义奋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