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忆王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忆王孙 忆王孙词牌名。又名《独脚令》、《忆君王》、《豆叶黄》、《画娥眉》等。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三十一字, 五平韵。双调五十四字,上下阕各三仄韵。或名《怨王孙》。又曲牌名。北曲入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单调同。或名《一半儿》,仅改末句为“一半儿××一半儿××”,元明以来小令中颇常见。参见“常用词谱”类。 ☚ 抛球乐 调笑令 ☛ 忆王孙 忆王孙又一体 ☚ 南乡子 调笑令 ☛ 忆王孙 忆王孙又名《豆叶黄》、《怨王孙》、《画蛾眉》、《忆君王》、《独脚令》、《阑干万里心》。始见宋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汉刘安《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以久留。”唐孙棨《北里志》载:“天水光远题杨莱儿室诗曰:‘萋萋芳草忆王孙。’”宋秦观词全用其句,并以为调名。有两体:一为单调,《词律》卷二(误题李重元作)、《词谱》卷二俱列秦词为正体,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一为双调,《词律》列宋周紫芝“梅子生时春渐老”一体。《词谱》列《复雅歌词》载宋无名氏“湖上风来波浩渺”一体,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 忆人人 忆长安 ☛ 忆王孙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小词,语言清丽,意境优美。《玉镜阳秋》评沈宜修诗时说:“绮缛有余,微乏清峭,精掇数篇,颇殊世赏。”有褒有贬,很有分寸。说这首词是精掇之篇“颇殊世赏”,不为虚谀。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因此词牌中有《忆王孙》。词牌当初定名与题材内容有关。但到明代多数已无关了。然而这首词词牌与题材恰恰相应相合,词所咏即本意。 丈夫离家远游,妻子久思成梦。思妇随梦到了芳草萋萋的天涯,柳枝飘拂,远远地遮住了路边的长亭短亭。寻而不得,梦中惊醒,原来树上的黄鹂在鸣叫,嗔怨春将归去落红纷纷。抬头遥望,群山绵延如带,朵朵白云飘然而过。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怀远之作连篇累牍,积案盈箱。这首小词由于作者是女性,写起这类题材自然亲切,细腻感人,使其后来居上,自有过人之处。 一、以有限写无限。全词五句三十一个字,作者就勾勒出追寻亲人的生动画幅。应该说,梦境是极短暂有限的,但是作者以尺幅万里之笔,借方寸之地无限广阔地开拓、展现了爱情天地。“天涯”、“遥”、“远”、“不尽”诸词,引导我们随思妇之思绪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词的结束只表示从一个梦中醒来,并非是思的结束。因苦思不得,必将重入梦中追寻。如此循环往复,极大限度地抒发了情之悠悠、思之切切,韵味无穷。 二、以无情衬有情,以景衬情。怀人之作,却不见思、念、忆、望之类字眼,全词充满了春景,芳草、柳色、黄鹂、落英、远山、飞云……似入无人之境。不闻思妇声,不见思妇形,然而深感其情,怀人念远的思妇确在词中。梦魂萦萦,朦朦胧胧。含蓄蕴藉,妙不可言。春草萋萋盼王孙归,柳色青青有留人意。景语即情语,可以说句句是情,字字含情。 三、虚实结合。梦虽为虚,却是因苦思苦忆的实情而生。日所思和夜所梦本是同一内容,梦境与实景难以分辨,梦中与醒来融为一体。全词似梦非梦,亦梦亦醒,虚虚实实,无法分辨,也不必分辨。 四、意象丰富。似乎古典诗词中怀人的意象,作者都可以自由驱遣。如“天涯随梦”,使人们想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柳色”,使人要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长短亭”,使人想到“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枝上黄鹂”,使人想到“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远山横”,使人想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飞云自在行”,使人想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这些大家比较熟知的意象,作者首先想到,并经作者融汇,精心组合成一个巨型画幅,意境完整,含蕴丰富。 小令的特点是句数少而韵脚密。这首《忆王孙》句句押韵,字字忆,声声唤,更显得情深意切。 忆王孙这首闺情词,以虚景与实景相融合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一个少妇思念远行夫婿的凄苦心境。 起句“天涯随梦草青青”,是对虚幻梦境的描写,言自己的梦魂随着青青芳草飞到远方,欲与亲人相见。《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从此,萋萋春草便与怀人念远之意结下了不解之缘。此词中繁茂的芳草,就既点明时令是春天,又隐藏着一缕怀人的愁绪。不言梦随芳草,偏说芳草随梦,强调了人的相思,词意也显得更曲折、委婉。次句“柳色遥遮长短亭”,写现实中的自己愁肠百结,望眼欲穿,希冀见到归人。然而,远方长短亭边,一片柳浪随风摇曳,阻挡了她的视线。怀人、望远而终不见人归,心中凄苦,所见所闻遂无不蒙上了词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枝上黄鹂怨落英。”黄鹂鸣声本自婉转动听,然而在词人听来,却声声哀怨,似乎在叹惜花儿凋谢得太早了。唐人李商隐《春日寄怀》诗曰:“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有花有月为伴尚且不堪寂寞,更何况春去花落?词人的孤独苦闷之感自不待言了。结尾“远山横,不尽飞云自在行”二句,作者没有直言与爱人相见之难,而是用生花之笔点明远山峻岭连绵不断地横亘在那里,又自怨不及天上的白云,能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全词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了无穷凄凉抑郁的韵味。 在这一首小词中,词人别具匠心地捕捉了芳草、柳色、黄莺、落英、远山、白云等一系列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静动结合,组成了一幅亦幻亦真的图景,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孤寂伤春伤别的情思,蕴藉委婉,令人含咀不尽。 忆王孙妒春良夜爱春朝。花外红楼卷绛绡。极目香尘旧板桥。路迢迢。不见归鞍见柳条。 这是一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的伤春怀人。“妒春良夜爱春朝”,词以人物在春宵良夜这一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发端。本来,春天是人间最好的季节,春夜,则更是情人们欢娱共话的美好时刻。但是,由于情人不在身边,春宵良夜也就引起了这位闺中女子内心强烈的不安和躁动,她甚至对这美好温馨的春夜有了妒意,而急切地期望白昼的尽快到来。“妒”、“爱”二字,直接从人物心境落笔,很精切而又巧妙地道出了女主人公为相思而苦恼的孤寂烦躁的复杂情绪。然后,承接“爱春朝”,第二句自然转入她的登楼远眺。红楼,处于一片花树掩映之中,当是她的闺房居处;经过了长夜相思,迎来室外春和景明的清晨,她卷起绛色绣帘,“极目香尘”,倚楼远眺,以慰藉内心殷切的怀人之想,盼望着情人归来。但是,扑入眼帘的景物却又使得她黯然神伤:前路迢远,归鞍不见,而只见到当初依依惜别时熟悉的旧板桥,以及桥边婀娜多姿、随风摇曳的柳枝。词至此煞尾,余味曲包,将一丝淡淡的哀愁留给了读者。唐刘禹锡有《柳枝词》云: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下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本词末三句正是化用刘禹锡诗意,辞约意丰,展示人物心理则更为细腻,深致婉约,耐人寻味。 这首词构思颇为巧妙,选用《忆王孙》词调,又题为 “春望”,与伤春怀人的内容正相契合。行文由春而怨,由怨而望,由望而思,最后复归于怨。短短篇幅中一波三折,回旋往复,富于变化。另外,词人没有正面描写这位闺中女子的具体形象,只是通过爱和妒的强烈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卷帘、登楼、远眺的动作,都突出显示了她的失望伤怨之情,包含着丰富的内蕴。 《忆王孙》
这是一首以一人道白、一个歌唱的形式,表现对自由爱情主动、热烈追求的情歌。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皆颇有特色。 在思想上,它表现了妇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执着地追求自由爱情的精神。为此,她得了相思病,却拒绝请医生看病,拒绝请和尚念经、道士驱邪,也拒绝唤老妈服侍,而主动请干娘做媒,为她成全这桩婚姻。她所爱的对象,虽然是一位王孙公子,但却不是爱他的家产门第,而是爱他是个“白面俏书生”。为了实现她的自由爱情,她敢于公然反抗封建家长,对爹妈、哥嫂“全不怕”;而“我家姐姐呀同奴一般样”,这就是说,她那争取自由爱情的斗争,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反映了她们姐妹一代人的共同要求。这种要求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连封建礼教的统治,封建家长的阻挠,和尚道士等宗教迷信的迷惑,统统都失灵了,无济于事了。 在艺术上,它以王大娘和女主人公的一说一唱相配合,每段唱词后面又加上“呀哈哈,咦哈哈”的腔调,不仅使全篇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而且充溢着喜气洋洋、生动活泼的情调。它所塑造的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也不同于一般情歌所写的那样满怀抑郁、伤感的情绪,而是以大胆泼辣、乐观开朗的面貌,活跃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看了不是感到压抑、沉重、而是深感鼓舞和喜悦。 忆王孙 忆王孙词牌名。又名独角令、忆君王、豆叶黄、画蛾眉、怨王孙、阑干万里心。单调。宋秦观创调。由秦观词内“萋萋芳草忆王孙”句得名。另有一体双调,始见于《复雅歌词》。 ☚ 端正好 钗头凤 ☛ 忆王孙 忆王孙李重元 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萋萋芳草,柳映高楼、杜宇声声,雨打梨花,从视觉到听觉交织成一幅春意浓郁的风景画。然而“欲黄昏”的时刻,“深闭门”的沉寂,又给这般春景笼罩上一层断魂的感伤。词中堆砌了前人描绘春景的隽语妙句,但由于以情系连,构成的是意境优美的作品,并非是“百宝嵌”。 ☚ 秦楼月 鹧鸪天 ☛ 忆王孙 忆王孙姜夔 鄱阳彭氏小楼作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一塘秋色,一舟风月,风中零落的,何止冷红叶叶,还有飘泊的云帆,悲凉的诗句。身在异乡,那寒意是极重的。时间过得太快,空间又如此广大,“不自由”自然脱口而出。白石没有家所以零落,只有清劲如风的词句。 ☚ 点绛唇 鹧鸪天 ☛ 忆王孙 忆王孙词牌名。又名《独角令》,《忆君王》、《豆叶黄》、《画蛾眉》、《怨王孙》、《阑干万里心》。单调。宋·秦观创调。由秦观词内“萋萋芳草忆王孙”句得名。另有一体双调,始见于《复雅歌词》。 ☚ 端正好 鹧鸪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