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心阻抗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心阻抗图

心阻抗图

心阻抗图(心阻抗血流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被检者安静平卧、于颈根部和胸骨剑突下2cm处安放带状表面电极作为探查电极,距探查电极上下2cm处分别放置二条供电电极,将供电电极与探查电极分别连于双导血流计,通以恒定的高频交流电,将胸腔内随心动周期发生的阻抗变化,输入多导生理描记仪,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曲线,即心阻抗图。
本法基本原理系基于Kubicek学说。当电流通过生物组织时有阻抗,其大小与所含电解质浓度有关,电解质浓度高,阻抗小,导电能力强;反之则阻抗大,导电能力弱。在心动周期内,胸腔内器官血流量不断变化,因而胸腔的阻抗也必然随血流量的变化而改变。在心脏收缩期,胸腔内器官血流量增加,阻抗变小,导电能力增强,心脏舒张期则相反。因此,胸腔阻抗可反映胸部器官,特别是心脏搏动血流量的变化。
心阻抗图波形类似脉搏波,应用心阻抗图与心音图及心电图同步记录,可间接测定人体心脏输出量。测量方法: 由该心阻抗图波动起点,沿上升支向上划一延伸线,并与沿第二心音主动脉瓣成分向上所划的垂直线相交,得第一相交点 (a)。再将此心搏阻抗波的上升支起点与其前后两个心阻抗波的上升支起点划一连线,与第二心音主动脉瓣成分垂直线相交,得第二相交点(b)。此两相交点的垂直距离,即为h值。将连续测定3个以上基线与波形较稳定的h平均值代入下列公式:

式中⊿Z代表随心动周期发生的阻抗(Ω)变化,L为探查电极之间距离,Z0为胸部基础阻抗,⊿V为心搏出量(ml),ρ为血液阻抗率(或电阻率)。所谓电阻率是指组织在37℃及100KHz电场下每cm长度所具有的电阻值。血液电阻率平均为150Ω/cm,该值与血细胞比容有关。当血细胞比容为15%时,是94Ω/cm; 25%时,是116Ω/cm;35%时,是133Ω/cm。每分心输出量(L/min)=⊿V×心率,由于应用心阻抗图按波形划线求其⊿Z值所得数值误差较大,目前多采用其微分图(即第一导数图)推导出⊿Z值。即从心缩期第一阶导数的最大速率(dz/dt)max和心室射血时间T(s)的乘积求得即

此时⊿Z为心搏出量引起的阻抗变化。(dz/dt)max为导数图上心室最大速率,即基线到负向峰顶的高度。T值为从导数图上负向峰的起点,测至正向峰的顶峰间距,计算心搏出量 (⊿V)的公式为:max·T。将3~5个心动周期心搏出量的平均值,乘以心率,即得心输出量。
心阻抗图与其他直接法测定心输出量所得数值相近,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图1 阻抗法的线路示意图


图2 心阻抗图测量心输出量记录图


1.心阻抗第一导数图1Ω/10mm/s 2.心阻抗图0.1Ω/10mm 3.心音图 4.心电图1mV/10mm

☚ 收缩时间间期   颈动、静脉波图 ☛
心阻抗图

心阻抗图impedance cardiogram, ICG

又称“心阻抗血流图”或“阻抗心动图”。根据Kwibicek学说,电流通过生物组织产生阻抗的大小,与组织所含电解质的浓度高低有关,浓度越高,阻抗越小,反之阻抗就大。假设人体胸部组织为一弹性圆筒体,大动脉位于其中,心脏收缩时,大动脉内血液增多,导电能力加强,胸腔阻力减少;反之,心脏舒张时胸腔阻力增大。此种阻抗变化能反映心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心音图和颈动脉搏动图,可测定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外周阻力和血管顺应性等。

☚ 颈静脉波   左室阻抗图 ☛
000146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