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输出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单位时间内从左心室射出的血量。心室每搏动一次从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每搏心输出量; 每个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总量称每分心输出量,简称为心输出量。一般心输出量是指每分心输出量,它等于每搏心输出量与心跳频率的乘积。心输出量是和动物新陈代谢强度相适应的。动物运动时的心输出量比安静时增加4~5倍。心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输出量的能力,称心力储备。运动和调教可促进心肌代谢,使心肌发达,收缩力增强,改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由左心室搏出到主动脉内的血量。评价心脏功能的一个指标。可分每搏心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一般心输出量是指后者。每搏心输出量指心室每搏动一次所输出的血量;而每分输出量则指每分钟心室输出的总量,亦即每搏心输出量与心跳频率的乘积。一般与机体的代谢水平相适应,当代谢增强时(如劳役、剧烈活动时)心输出量增加。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xinshuchuliang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即心脏每搏动一次射出的血量与心率的乘积,它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指标。正常人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几乎相等。在安静状态下,一侧心室的每搏输出量约为60~80毫升。如按心率为每分钟75次计算,则每分钟输出量为4 500~6 000毫升。成年男子比女子心输出量高出约10%。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心输出量有较大的变动。如从卧位突然变立位时,心输出量减低约30%,进食后可增加30~40%,妊娠后期可增加45~85%,情绪激动时可增加10~20%,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可增加5~6倍。心脏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适应机体需要而提高输出量的能力,叫心力储备。当心力储备用尽而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则为心力衰竭。在正常情况下,心肌的收缩力量、静脉的回心血量和心率共同决定了心输出量的大小。(王 雁)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ongmai、jingmai、maoxi xueguan) 动脉是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根据大小和结构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动脉管壁较厚,管壁内因为有许多弹性纤维,使动脉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收缩性。主动脉和肺动脉是人体内最大的两根动脉。中、小动脉管壁弹性纤维少,平滑肌相对较多,富有收缩性。中、小动脉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能改变口径的大小,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一般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血色,称动脉血 (但也有例外,如肺动脉中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静脉是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管道,按口径大小和结构不同,静脉也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静脉管壁较动脉管壁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较少,结缔组织较多,易变形扩张。较大的静脉管壁内有成对的半月形内膜皱褶,称静脉瓣,起着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上、下腔静脉是人体内最大的静脉,直接通向右心房。静脉中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但也有例外,如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毛细血管是分布于各种组织和细胞间的最微细的血管。其平均直径为7~9微米,只允许1~2个红细胞经过。毛细血管数量极多,成网状分布,如果将一个成人全身肌肉中的毛细血管连接起来,可长达4万公里,能绕地球一周。毛细血管壁很薄,具有很强的通透性,便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组织液中的废物通过,也保证氧和二氧化碳彼此穿越交换,以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 心音 血压 ☛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Xinshuchuliang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是反映心脏射血功能的基本指标。心输出量可分为每搏心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每搏心输出量是指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每分心输出量是指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总量, 它等于每搏心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男子每搏心输出量约为70ml,如心率为75次/分,则每分心输出量为5000ml。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安静时,机体代谢水平低,心输出量较少,运动和劳动时,代谢水平高,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优秀耐力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达30—35升/分。心输出量除与机体代谢水平相适应外,还与年龄、性别等有关,如男性比同体重女性约高10%;青年高于老年。心输出量与人体表面积成正比,为了便于比较,生理学引用了心指数的指标, 即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 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面积约为1.6—1.7m2,安静时每分心输出量约为5—6L/min, 故心指数约为3—3.5L/min·m2,心指数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别。10岁左右安静心指数最高,可达4L/min·m2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80岁降为2L/min·m2。运动时,心指数大致与运动强度成正比。情绪激动或进食时,心指数也升高。 ☚ 动脉血压 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 心输出量见“医药卫生”中的“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通常所用单位是“分”,故又称每分输出量。 心输出量又称“每分钟输出量”。每一分钟心室收缩射出的血液总量。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健康成人心室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约为70毫升,每分钟则为5—6升。它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与机体新陈代谢的水平相适应,可因年龄、性别和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又称每分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它等于心率与每搏心输出量(简称搏出量)的乘积。每搏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入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每搏心输出量基本相等。正常成年男性在安静状态下,每搏心输出量为60~80毫升,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故心输出量约为4.5~6升;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约低10%。机体通过心率和每搏心输出量来调节心输出量,使其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减。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高达25~35升,麻醉状态则降低至2.5升。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可用超声心电图及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方法进行测定。 ☚ 心脏的泵血机制 血流量 ☛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一侧心室跳动一次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是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由于计算单位不同,分为每搏心输出量及每分心输出量。每搏心输出量是指心室每搏动一次输出的血量,而心室每分钟输出的总血液量则称每分心输出量,它可用每搏心输出量乘心跳频率来计算。通常所谓心输出量一般指每分心输出量。 图1 心脏功能曲线图示心输出量与右心房压力的关系 应当指出,心输出量的容许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数值,它经常受到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例如,心交感神经兴奋可使人体心输出量的容许水平从正常静息时的13~15L/min提高到25L/min左右。这是由于心交感神经兴奋增加了心缩频率和心缩强度的结果。强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高达25~35L/min,甚至更高。此外,长期的运动锻炼,高血压代偿性心室肥大都可增强心脏射血能力,从而提高心输出量的容许水平。凡能在相同右心房压力下射出血量较正常为多的心脏称为“高效心脏”。反之,在同一右心房压力下,心脏的输出量较正常心脏的输出量为低的称为“低效心脏”。 静脉回流量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如果静脉回流量愈多,则舒张末期心室容积愈大,即心室肌纤维“初长”增加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使每搏输出量相应增加,此现象称为Prank-Starling原理,亦有称为“异长性自身调节”。在体循环中,血液之所以能从动脉经毛细血管、静脉而回流到右心房,是由于体循环和右心房之间存在压力差,右心房压力低于体循环血管中的压力。当体循环中压力不变时,如果右心房压力愈高则压力差愈小,此时静脉回流愈小;相反,如果右心房压力愈低,则压力差愈大,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愈多。右心房压力和静脉回流量的关系可用“体循环功能曲线”或称“静脉回流曲线”表示之,如图2。从图中“正常”曲线可见,当右心房压力约为7mmHg时,静脉回流等于0,即血流停止。整个体循环系统与右心房之间的压力差消失,此时血管内的压力称为“体循环平均压”,它代表体循环血管中单纯由于血液充盈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时约为7mmHg。从图曲线还可见,当右心房压力降低到0时起,出现静脉回流量的平台期,即此后右心房压力再降低,静脉回流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由于此时右心房压力低于大气压,胸腔入口处的静脉因负压而管壁陷缩,血液回流阻力增大,故静脉回流量不再增加。图中曲线a代表输液后静脉回流量增加,此时体循环平均压均为11mmHg,高于正常时的平均压,表明在相同右心房压力下,静脉回流量比正常时为多,相反,曲线c代表失血后体循环平均压降低(图中约为3.5mmHg),在相同右心房压力下静脉回流量比正常时少。 图2 体循环功能曲线图 体循环平均压取决于循环系统内的血量与血管容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血量不变而容量减少(血管收缩)。可使体循环平均压升高,静脉回流增加; 相反,如果容量扩大(血管舒张)则体循环平均压降低,静脉回流量减少。 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的动态平衡 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在正常机体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但两者经常在变化中,有时心输出量大于静脉回流量,有时则静脉回流量大于心输出量。当发生此种不平衡状态时,心脏将发挥其调整作用,经过若干次心搏以后重又达到新的平衡,为阐明这个调整过程,可把心脏功能曲线和体循环功能曲线绘在同一坐标轴上,如图3所示。当两曲线相交于A点时属正常情况,此时右心房压力为0。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相等,约为5L/min,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右心房压力突然由A点升高到B点,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此时心输出量将增加到C点的水平,而静脉回流量则相应减少,此时心输出量超过静脉回流量,在几次心搏以后,由于左心射入体循环的血量多于由腔静脉回到右心和肺循环的血量,使右心房血量减少而压力回降,可促使左心输出量从C点逐渐经过D、E重新减少到A,由于右心房压力降低静脉回流量也相应上升到A,整个系统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相反,如果右心房压力由于失血等原因而降低时,则静脉回流量可大于心输出量,同理经过心脏的调整作用可恢复到平衡状态。 图3 心输出量、静脉回 应当指出,平衡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随着机体各种功能状态而变化。例如图4所示,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功能曲线向左移,表明在相同的右心房压力下心输出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也使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压升高,体循环功能曲线向上、右移,表明在相同的右心房压力下静脉回流量增加,两曲线相交点B与正常平衡点A相比较,心输出量与静脉回流量均增加,但右心房压力变化不大。相反,当交感紧张度降低时,两曲线相交于C,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均行减少,故交感神经兴奋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此外,机体运动时,其功能曲线也将发生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时那种变化。 图4 交感紧张度的变化对功能 以上分析,说明心肌收缩性对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的重要作用。如果心肌收缩性良好,收缩有力,则每搏输出量增加,心房内压力降低,静脉回流加速;相反,如果心肌不健全,收缩力减弱,则每搏输出量减少,心房内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减慢。 左心房压力和动脉压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左心房压力和动脉压可分别代表前负荷和后负荷对左心输出量的影响。一般来说,左心房压力(前负荷)愈高,则左心室输出量愈多;相反,动脉压(后负荷)愈高,则左心室输出量愈少。三者关系可用图5三维关系曲线图表示之: 从图中曲线可见,当左心房平均压较低时,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对左心输出量的影响不大;当左心房平均压较高时,则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对左心输出量的影响较大。即当平均动脉压低时,左心室输出量大;动脉压高时,左心室输出量小。当平均动脉压较高时,左心房平均压的变化对左心输出量的影响不大;当平均动脉压较低时,左心房平均压的变化对左心输出量的影响较大,图中两曲线的任一交点即为一定的左心房平均压与一定的平均动脉压两者的平衡点,此交点决定此时的左心输出量。总之,左心房平均压越高,平均动脉压越低,则左心输出量越多;相反,左心房平均压越低,平均动脉压越高,则左心输出量越少,从图中曲线还可见,当平均动脉压极度高时,左心输出量等于0,即左心收缩力不能克服后负荷的表现,是严重心力衰竭的症状。 图5 左心房压力和动脉压对左心室输出量影响的三维曲线图 ☚ 心脏力学 心脏作功 ☛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是左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分为每搏心输出量*与每分心输出量*。每搏心输出量是心室搏动一次输出的血量。每分心输出量,它可用每搏心输出量乘心率来计算,即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率(HR)。通常所谓心输出量,一般指每分钟心输出量。在静息状态下,人体每搏心输出量约为70ml(60~80ml)。如果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每分心输出量约为5000ml(4000~6000ml)。 ☚ 整外周阻力 心排出量 ☛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