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理人类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理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部门。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研究人类社会文化与人格、社会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文化体系和不同民族的心理状况及其差异。 心理人类学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文化人类学的分支之一,指专门研究文化人类学中有关心理学内容和方法的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 (1) 认知与文化,即不同人类文化背景下知识的习得、认知特点等。目前,研究认知体系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新开拓的领域。(2)发展与文化,即探讨文化因素在未开化社会中对精神发展(如体质、信仰、风俗、习惯、艺术、神话等)的影响。M.米德在萨摩亚群岛以青年期为重点进行了调查,而后在马努斯岛、巴厘岛等地进行研究,表明文化对精神发展有明显的影响。(3) 人格与文化,即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影响。M.米德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而本尼迪克特(R.F.Benedict)则对文化总体的特点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并对日本人的人格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专门研究。罗海因(G.Rohein)和卡迪纳(A.Kardiner)依据精神分析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做了文化与人格的人类学调查,验证了弗洛伊德理论。(4) 精神异常与文化,即在不同社会中易发的与其文化相联系的特有的精神病。如日本的文化综合症(即被狐狸精迷住的病)。 心理人类学 心理人类学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由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合流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它的诞生以1961年许(Hsu)的《心理人类学——文化与人格的观点》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类学中就出现了“文化与人格”学派,这个学派先是接受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后来又引进了心理学中的人格测验和心理统计方法以及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结合,从研究的目的任务到研究内容、方法,到研究的重点,都已突破了“文化与人格”的范围,变得更为广泛,更为多样,因而,心理人类学这门新的分支学科就应运而生。从事心理人类学研究的既有文化人类学家如许、维特·巴诺等人,也有心理学家如弗洛姆和杰荷达等人。心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化的与心理的各个方面,并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已注意对生活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学习、知觉、智力发展等)进行研究,还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性格、个体社会化过程、认同的文化差异、涵化与文化变迁、越轨行为、变态心理、精神病理与文化的关系等。在研究方法上,则力求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同人类学的自然主义的田野调查与现场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 心理群体 心理战方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