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和心阳虚证
心的功能减退和心的阳气虚衰不足所表现的病证。临床以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则加重,脉细弱或结代为基本表现。若兼见面色淡白或㿠白,神疲体倦,自汗少气,则是心气虚;若兼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滞暗,心胸憋闷作痛,舌淡或紫暗而胖嫩,则为心阳虚;若突然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神志模糊或昏迷,则是心阳暴脱的危象。本证的形成多由久病耗伤,或暴病伤阳,或风湿之气内入伤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年高脏气衰弱,或其他病变传变所致。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为主要病机;心阳虚证则是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象;心阳暴脱,则是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脱之象,三证病机虽有不同,表现各有侧重,但总的都是心的功能减退的病证,故常合并阐述。心气虚衰,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动则心悸,重侧怔忡;心位胸中,心气不足,宗气运转无力,故见胸闷气短;劳则耗气,故诸症动则加重;气虚卫外不固可见自汗;气虚不能行血,血运无力不能上荣于面则见面色淡白或㿠白。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气虚及阳,阳虚不能温煦肢体,则出现畏寒肢冷;阳虚寒盛,寒凝经脉,气机郁滞,心脉痹阻不通,则见心胸憋闷作痛;若心阳衰败而外脱,阳气衰亡不能卫外,则见冷汗淋漓;不能温煦肢体则见四肢厥冷;心阳衰败,宗气外泄,不能助肺以行呼吸,则见呼吸微弱;阳气外亡,血行无力而瘀滞,则见口唇青紫;心神失养,心神涣散,则见神志模糊,甚则昏迷。本证可见于各种心脏病、心力衰谒、心律紊乱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