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悸姓氏、籍贯、生平均不详。作有杂剧《邯郸女儿》一种。 ☚ 墨泪词人 宛君 ☛ 心悸一0940动伤心。闽语。广东汕头〖 〗。   心计;心迹;心悸◉ 心计xīnjì 名 计谋;心里的打算。〈例〉工于~/ 用尽~/ 此人极有~/ 如今枉费~,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到人后头了。〈近〉 心机/ 心思。 ◉ 心迹xīnjì 名 心里的真实情况。〈例〉剖白~/ 向对方表露~/ 而且一再发誓要把五亩绝业捐给善堂,以明~。〈近〉心声。 ◉ 心悸xīnjì 动 ❶心跳加速、加强,心律不齐的症状。 ❷ 书 心里害怕。〈例〉令人~/ 回想当时的险情,犹有~。〈近〉害怕/ 惧怕/ 恐惧/ 心惊。 心悸xīn jì由贫血、大出血或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失调等引起的心脏跳动加速、加强和节律不齐的症状。1907年孙佐译述《生理卫生新教科书》第九篇:“脑与筋肉同,运用时,初则血液灌注,炽其新陈代谢,迨疲劳质发生,注意力即因之减少,甚至神经过敏、头痛、眩晕、衄血、不眠,及心悸、亢进等症,即神经衰弱之症。”1918年觉迷《西药指南》上卷:“此症最为危险。其初稍有热候,知觉异常及麻痹,脉搏频数,心悸亢进,呼吸促迫,心下苦闷,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现青色。” 心跳 心跳怦 忪 搏动 心跳,突感不安:震 心动 心脏搏动的节律:心律 心脏搏动的频率:心率 心跳不正常:心虚 由贫血、心脏病等引起心跳加速、加强和节律不齐:心悸 体虚心悸:蚁斗 因害怕而心跳动得厉害:悸(悸动;发悸) 因惊慌而心悸:病悸 惊悸 骇悸 战惕 恐惧,惊悸:詟悸 心跳不安:兀突突 心里忐忑不安:打鼓 心跳,突感不安:心动 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怔忡 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撞鹿(心头撞鹿) 小鹿触心 小鹿撞心 心头鹿撞 心跳快速:鹿撞 心跳的样子:怦怦
另见:跳动 器官 生病 诊病 ☚ 心跳 脉动 ☛
害怕 害怕惧(惧怕) 怕(骇怕) 寒(寒胆;胆寒;心寒) 葸(恇葸;懦葸) 畏(畏怯;畏惧) 惮(严惮;惮慑) 怯(心怯) 怖 慑 悚 惵恇 齼 心伤 发毛 发森 起栗飞魄 唬答 恐怯 犯怵 形容害怕:打仰 使人害怕:可怕 森人 怕人 令人害怕让人害怕 令人生畏 吓人,令人害怕:惨濑人 流言纷起,令人生畏:聚蚊成雷 积蚊成雷 欺骗蒙蔽世人,使大家感到震惊害怕:愚世骇俗 心中害怕:心悸 内心孤独害怕:心孤意怯 心慌害怕:心忪 震惊,惧怕:震惧 顾虑且害怕:顾悸 羞愧且害怕:惭悸 愧怕 恐惧,害怕:怵 惴惮 慴惧 又恐惧又害怕:将恐将惧 内心胆怯害怕:失虚 心虚胆怯 胆怯心虚 虚心冷气 心乔意怯 胆寒,害怕:胆悸 胆怯,害怕:怯畏 悲伤害怕:惨悸 听了就害怕:闻而生畏 因疑心而害怕:吴牛喘月 事后还有害怕:余栗 事后感到害怕:后怕 追惧 经历了可怕事情后,心里还留有后怕:心有余悸 经过祸患,心有余悸:伤弓 遭受灾难祸患后心有余悸:恶梦初醒 噩梦初醒 (遇到困难、危险等而心中不安或发慌:害怕)
另见:危险 吓唬 心不安 担心 紧张恐惧 畏惧 ☚ 害怕 担心害怕 ☛
病状 病状症(症候;症状;辨~) 诊 病象症象 证候 病况,症候:证 中医称某些病象:气(肝~;湿~) 胸闷:胸满 夏季因时令之热而发的疾病:热(热病;低~) 瘅 疢(疾~或作) 中医指身体发冷发烧的症状:寒热 瘴气所致的疾病:瘴疠 中暑:暍(暑暍) 受暑 咳嗽:咳(謦咳;阵~;干~) 嗽(清~) 欬(欬嗽;謦欬) 欶 呛嗽 呛咳:呛喀 哮喘病:吼(~疾;~儿病) 哮 齁 肢体麻木:木 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不仁 肢体酥软发麻:酥麻 轻微的麻木:麻苏苏 麻舒舒 麻酥酥 酸疼发麻:酸麻 麻木火辣:麻辣 麻木无知觉:顽痺 中气不足、元气虚弱的病理现象:气虚 人体血色素不足:贫血 血亏 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血虚 气血衰竭:血败气索 由病理引起的心脏跳动加速和节律不齐的症状:心悸 闭塞,郁结:闭结 大小便不利:.jpg) 小便失禁:遗溲 小便不通或淋沥点滴而出:癃 小便不通的病:癃闭 男子性功能衰败,阴茎不举的病症:痿(痿症;阳痿;阴痿) 阴消预后不良的症候:恶候
另见:疾病 生病 外伤 感觉 知觉 糊涂 ☚ 病状 头部症状 ☛ 心悸病证名。出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或谓心悸之重症称怔忡。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由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郁血瘀等原因所致。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用小建中汤、真武汤等方。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治宜养血补心,用四物汤、朱砂安神丸等方。因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因痰郁而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简要济众方等。因气滞血瘀而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黯,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方。参见怔忡、虚损怔忡、气郁怔忡、痰火怔忡、阴火怔忡、风惊悸等条。 心悸palpitation过强的心搏动。见于正常动物在劳役后或兴奋、恐惧时。病理性心悸,是指心搏动过度增强,伴随心搏动的节律引起病畜全身性的震动,是心肌衰竭的重要指征。临床上还见有阵发性心悸,一般出现于较敏感而易兴奋的动物,或在炎热的夏季患急性过劳以及患有马传染性贫血的病马。 心悸自觉心脏跳动不安的症状。突然遭受意外、惊恐、情绪激动等,也可出现心悸。心血不足、风湿入侵、水饮内停、心血瘀阻等,可能为其病因。 心悸palpitation系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测量脉搏时心率可增快、减慢或心律不齐。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引起;亦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或由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精神因素等引起。有些心悸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表现,因此应认真鉴别之。 心悸病症名。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包括惊悸和怔忡。“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仲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之也”(《红炉点雪·惊悸怔忡健忘》)。心悸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见。其形成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临床当辨虚实,虚证以养血安神为主,或温补心阳;实证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为法。 心悸xīn jì《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惊悸(甘草)(5)。病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或谓怔忡。或谓重症为怔忡。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由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郁血瘀等原因所致。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方用小建中汤、真武汤等;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治宜养血补心,方用四物汤、朱砂安神丸等;因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闷,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因痰郁而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时作时止,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方用温胆汤、茯苓饮子等;因气滞血瘀而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方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 心悸palpitation系自觉心慌或心脏剧烈跳动,甚至感到心前区震动或不适感。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律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心悸xīnjì证名。见《千金要方·心脏》。患者不因惊吓, 自觉心跳、心慌, 悸动不安。多由气虚、血虚、停饮或气滞血瘀所致。气虚宜补气调神, 血虚宜养血安神, 停饮宜化饮行水, 气滞血瘀宜行气祛瘀。详见心下悸、心动悸、气虚心悸、血虚心悸、停饮心悸、气滞血瘀心悸条。参见惊悸、怔忡、痰火怔忡、心中惛惛大动条。 心悸 心悸心悸是指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的一种证候。俗称“心跳”。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 病名考证 心悸一名,首见于《伤寒论》。早在《内经》就有类似心悸证候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心中澹澹大动”。《素问·痹论篇》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医宗必读·悸》:“鼓者,跳动如击鼓也。”)《伤寒论》又根据心悸程度、部位之不同,列有“心中悸”、“心动悸”、“心下悸”等名称。《医法园通》及《医林改错》称为“心跳心忙”。 历代医家有将心悸、怔忡等同者,如《伤寒明理论·悸》:“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忡忡,不能自安者是矣。” 又有将重证之心悸称为“怔仲”、“心忪”、“忪悸”、“憕忡”,将惊恐所致之心悸称之“惊悸”。(参见“怔忡”、“惊悸”条)正如《证治要诀·惊悸》所说:“惊悸者,因事有所惊而悸;忪悸者,本无所惊,常心忪而自悸。” 以上三者虽有区别,但似又不能截然分开。因心悸,惊悸日久,每可形成忐忑不安,不能自主之怔忡,怔忡经治疗,亦可转为时作时止之心悸;而心悸、怔忡之人又多易生惊,而使病情变化。 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每多相提并论。《金匮要略》有“里虚”、“痰饮内停”之说; 《济生方》有“心血不足”、“冒风寒暑湿”之说; 《伤寒明理论》主“气虚”及“停饮”;《丹溪心法》主“血虚”、“痰迷心膈”或“痰火”;《不居集》主“气郁”;《证治准绳》主“阴火”等。 综上所述,本证常见的病因病机有下列几方面: 痰郁气滞:由于久食高粱厚味,痰浊内生,阻于心胸;或情志抑郁,大怒伤肝,肝气郁滞于心胸;或气郁化火,痰火互结,上扰心神,而致心悸。此即《医林绳墨》所谓“气郁生痰”、“痰因火动”。 心血不足: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等,既可耗伤心血,又能影响脾胃生化,以致气血两亏,心失所养,故神不安而志不宁,发为心悸。正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所说:“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血证论》也说:“血虚则神不安而怔忡。” 虚火上炎:久病虚劳,或房劳过度,或遗泄频繁,伤及肾阴,或肾水素亏,水不济火,虚火妄动,上扰心神,以致心悸。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所说:“由水衰火旺,而犹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谓之怔忡”。亦有因真阳不足,虚阳上越,扰动心神而致心悸者。 饮邪上逆: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遏,因而引起心悸。正如《伤寒明理论·悸》所说:“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 瘀血阻络:由于心阳不振,血液运行不畅,脉络瘀阻,心失所养,以致心悸; 亦可由于风寒湿邪搏结于血脉,内犯于心,以致心脉痹阻,血液运行不畅,而致心悸。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心病治法》说:“有因心体肿胀,或有瘀滞,其心房之门户变为窄小,血之出入致有激荡之力,而心遂因觉动者。” 辨证要点 当分清虚实。属虚者有虚损心悸、阴火心悸; 属实者有痰饮心悸、气郁心悸、血瘀心悸。但阴火心悸、痰饮心悸又有虚实夹杂的证象。虚损心悸又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之不同,而分别伴有各种虚证。阴火心悸又有阴虚火旺及虚阳上越之别,前者可伴有心烦、头暑、耳鸣等证,后者可伴有畏寒、肢冷、阳萎等证;痰饮心悸又可分为痰郁、痰火、水饮三型。痰郁者可伴有痰多易惊,苔白腻等证;痰火者,可伴有胸闷烦躁,咯痰不畅,苔黄腻等证;水饮者,可伴有头目眩晕、浮肿、喘满等证;气郁心悸可伴有胸胁胀满、嗳气等证;血瘀心悸可伴有心胸疼痛,舌紫等证。 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又当区分标本主次。虚者宜补虚,实者宜祛邪,虚实夹杂者,又当标本兼顾。如虚损心悸,以补虚为主,或补气、或温阳、或补肾、或养血;阴火心悸,宜滋阴抑火或温补肾阳或纳气归肾,引火归原;痰饮心悸,宜祛痰化饮为主,或涤痰定悸,或清热豁痰,或通阳化饮;气郁心悸,宜疏肝解郁为主;血瘀心悸,宜活血化瘀。《证治汇补·胸膈门》概其治要指出:“痰则豁痰定惊,饮则逐水蠲饮,血虚者调养心血,气虚者和平心气,痰结者降下之,气郁者舒畅之,阴火上炎者,治其肾而心悸自已。” 《罗氏会约医镜·论怔忡惊悸恐惧健忘》又强调服法与制法应随机应变;认为“以上诸证,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由乎精,以精、气原有互根之用也。治者,或先养心,或先补肾,或早夜补肾,中时补心,或有兼热者清之,兼寒者温之,或又有兼痰者化之。”必须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随宜用药。 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之贫血、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各种心脏病所致之心律失常等均可出现心悸证候。 ☚ 暴心痛 虚损心悸 ☛
心悸 心悸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加快或减慢,或心律不规则。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其临床意义须结合病史、伴随症状和体征来衡量。 发病原理 未十分明了。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或失常以及患者神经敏感性有关。心脏活动过度时,心功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如心率加快、心室内压在心肌等长收缩期间迅速增高、心音(主要是第一心音)增强、收缩期缩短、喷射速度增大等,都是心悸发生的基础。身心健康的人在安静状态下并不感到自己的心脏跳动,但在剧烈体力活动后或精神激动时则常出现心搏加快而感到心悸,然而为时短暂,静息片刻即停止。而神经过敏者则不然,一般的心率加快或偶发的期前收缩也可感到心悸,甚至引起焦虑。焦虑与精神紧张又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反过来又使心跳加快,于是心悸更频繁而持续,甚至发展为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悸的感觉常和患者的注意力及心律失常存在的久暂有关。当患者注意力集中时,如夜间卧床入睡前,或单独处于阴森的环境中,心悸往往较易出现或较明显。突然发生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也使患者较易感到心悸。许多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由于逐渐适应而常不感到明显的心悸。在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致注意力分散,反而不感到心悸。 病因 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如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健康人在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或进用某些药物如麻黄素、咖啡因、氨茶碱、肾上腺素、苯丙胺、阿托品、甲状腺干膏等后,可出现心悸,但都为时短暂,且与摄入量及个体的神经敏感性有关。 病理性所致的心悸可见于: (1) 心脏搏动增强: ❶心室肥大: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主动脉瓣病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梅毒性或其他原因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脚气病性心脏病、克山病、原发性心肌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 ❷引起心输出量增加的疾病: 如贫血、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活动性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炎、嗜铬细胞瘤等。 (2) 心律失常: ❶心动过速:如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 ❷心动过缓: 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处心律、自发性室性心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兴奋过高等,心悸多发生于心率突然转慢时,如突然发生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型心房颤动突然转变为正常窦性心律时。 ❸心律不齐: 如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期前收缩在一个较长时期的代偿性间歇后,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致心室搏动增强而有力,于是引起心悸。 (3) 心脏神经官能症:亦称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血管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罹患以青壮年女性较多,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经绝期女性可以心悸为主诉。β受体反应亢进症基本上属心脏神经官能症范畴,罹患亦以青壮年为多,尤以女性,主诉有心悸、胸痛、心动过速等,可有心电图异常,须注意与心肌炎相鉴别。 诊断步骤 询问患者有无胸痛、发热、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有无心绞痛、高血压或低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水肿性疾病、晕厥或抽搐及结核病史。有无茶、烟、酒、咖啡等嗜好。体格检查应注意体温、呼吸、脉率、心率、血压、心肺体征、甲状腺大小、杵状指(趾)、水肿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率、抗“O”滴度、甲状腺功能检查。常规做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描记,有指征时作心音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当疑诊为β受体反应亢进症时,再做心得安治疗试验。 ☚ 紫绀 腮腺肿大 ☛
心悸 心悸心悸,是心中动悸不安的一种自觉病证。因发病机制不同将其分为“惊悸”和“怔忡”两大类型。因惊而发,心悸时作时止者,称为“惊悸”,病情较轻;不因惊而常发心中动悸不宁,几无休止者,称为“怔忡”,病情较重。两者的临床症状,均以心中动悸不宁为主,故通称“心悸”。治法如下: (1) 凡因七情所伤,善惊易恐,坐卧不宁,饮食不思,少寐多梦,遇惊即发者,宜镇惊安神。可选用下列功法: ❶当正仰卧,闭目、闭气,内视丹田,以鼻徐徐纳气,令腹极满,徐徐以口吐之,勿令有声,令入多出少,以微为之; 存视五脏,各如其形色; 又存思胃中,觉鲜明洁白如素。为之倦极或汗出乃止,次日复为之 (“无生经”转引自《诸病源候论》)。 ❷见“不寐”条所列功法行功,以养心安神,神安则心悸自止。 ❸先行左右导引三百六十遍; 次行“六字诀”吐纳法,于呼气时,默念“呵”字,大呵三十遍,继细呵三十遍(《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❹先用一指在鸠尾穴处向下抚摩顺气,继用二指从胸向两胁分开以泄气; 再意守“黄庭”或“归元”,注念宽解心悸字句,以正其心,则邪自去而惊悸自解(“保生秘要”转引自《杂病源流犀烛》)。 (2) 凡心神不宁,兼见热痰稠粘黄臭,苔黄腻,脉滑数者,宜祛痰火以安心神。 ❶伸足坐于席上,将两手用力撑起上身,低头躬腰,使头额触碰脚尖三次后,恢复原位,再躬再起,凡二十四次,叩齿咽津,直下幽阙(即脐中)。次存想气海、肾俞、命门,运至尾闾,凡十二次,则痰火自降,而心悸自解(“保生秘要”转引自《杂病源流犀烛》)。 ❷以两手按于两乳下,揉按数次,定神养气;然后作意胸前,将阻滞在胸膈间的痰火剥开,随上焦之气下降,则膈自通而痰化悸解(“保生秘要”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卷二百四十一)。 (3) 凡兼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痠,口干便秘,夜多盗汗,舌红少苔等阴虚阳亢等症状者,宜滋阴潜阳。 ❶以舌抵上腭,凝神悬壅垂处,内有一窟凉水,渐提至口吞咽。 ❷想喉下一窟凉水,以意提至口中,咽下。 ❸用意引肾水或涌泉水升上,遍流周身(以上三法,均见“保生秘要”转引自《杂病源流犀烛》)。 (4) 凡兼见胸闷气短,四肢不温,面色晦暗,指甲青紫,舌有瘀斑等瘀血蓄积,心阳不振症候者,宜活血化瘀。可行虾蟆行气法,正坐,摇动两臂,闭气不息十二遍(《诸病源候论》卷三)。 ☚ 积聚 痉证 ☛
心悸 心悸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是指自觉心跳,心慌,神志不安为主要特征病证。病因多由非体液型外因,即热性、寒性,体液型内因,即胆液质性、血液质性、黏液质性和黑胆质性变化,引起心气质失调所致。亦有其他疾病并发和心脏本身疾病等原因所致。症状,无论哪一种均以心悸为主要症状。诊断心悸,要注意心悸与外因、内因,并发原因和脉搏、体征及饮食、病史等的关系。治疗心悸,要调整失调气质,要分清非体液型和体液型,并发性,及原发性等。非体液型心悸,一般采用反治,如热性心悸,采取寒化法,采用生寒药来调整心脏的失调气质,使心悸得到消失等;体液型心悸,一般先用成熟和清除致病体液,后用根治心悸,如胆液质性心悸,先用成熟法和清除法,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和寒化法,采用生寒药来调整心脏的失调气质,使心悸得到缓解等;血液质性头痛,一般采用清除多余血液或纯化血液法,调整头部的失调气质,使心悸得到缓解等。治疗并发性心悸,要着重点放在治疗原法病上等。无论哪一种心悸,均要注意休息,戒烟,禁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相思过多等。 心悸,一般分为热性心悸、寒性头痛,胆液质性心悸、血液质性心悸、黏液质性心悸、黑胆质性心悸,体虚性心悸,胃源型心悸,敏感性心悸等。 热性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阿日,全称为非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心悸,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苏依 密杂吉 阿日 萨再吉,是指因非体液型热性偏盛而心跳为主要特征的心悸。病因多在体外各种不良热性因素影响下,引起心脏气质的非体液型热性失调所致。凡中暑,热性气质者多食热性食物和多服热性药物,过多紧张,作劳过度,极度惊慌,思虑过度,长期从事高温性职业,妇女贫血,月经失调,白带增多等均可成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症见心悸,时作时止,心烦,小事发怒,口干口渴,失眠纳呆,伴有干呕,喜饮冷食,喜待凉处,若妇女者症状较重,面黄身瘦,心跳多为阵发性,稍有心烦,四肢搐痉,咬牙喊叫,手足厥冷,脉数等。治宜调整心脏气质为原则,降热清心,寒补心脏为主。降热清心,方用从谢日比提 热依汗 酸糖浆、谢日比提 三代力 糖浆、艾热克 高孜班 蒸露,艾热克 西热 蒸露、艾热克 尼鲁法尔 蒸露、谢日比提 木赛来斯 卡福日 酸糖浆等中选一种内服。寒补心脏,方用从谢日比提 艾比日西米 糖浆、谢日比提 高孜班 糖浆、合米日 高孜班 安拜日 糖膏、合米日 买日瓦日德糖膏、买朱尼 木排日 地力 库夏 蜜膏、买朱尼 努西达日 罗鲁维 蜜膏等中选一种内服。且要注意改善起居条件,避热避风,创造宁静条件,避免噪音;多食寒性水果和食物等。 寒性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巴日德,全称为非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心悸,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苏依 密杂吉 巴日德 萨再吉,是指因非体液型寒性偏盛而心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悸。病因多在体外各种不良寒性因素影响下,引起心脏气质非体液型寒性失调所致。凡长期处于寒性环境,多食寒性食物,多服寒性药物,不活动,多睡觉,多洗冷水澡等均可成为诱发本病之因素。症见自觉心慌感,但脉象缓慢,时止时作,四肢发冷,患者稍有活动脉象即恢复正常等。治宜调整心脏寒性气质为原则,生热温心,强补心脏为主。生热温心,宜用牛舌草花、香青兰、甘松、罗勒、小豆蔻、丁香等泡茶饮用;方用马欧力 艾赛力 蜜汤内服。强补心脏,方用从买朱尼 达瓦依 米西克 阿日 蜜膏、买朱尼马德土力阿亚提 蜜膏、艾比 节德瓦尔 安拜日 小丸等中选一种内服。多食热性食物,多活动等。 胆液质性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赛非拉维,全称为体液型干热性气质失调心悸,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苏依 密杂吉 阿日 亚比斯马地,是指因胆液质(干热)性偏盛而心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悸。病因多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胆液质偏盛引起体液失衡,导致气质失调并损害心脏所致。原气质为胆液质性者,仍多食产生大量胆液质的食物,如干热性药茶、绵羊肉、酒、鸡蛋等引起胆液质的亢盛,并流入心脏和渗入心脏周围,导致发生各种炎症,损害心脏所致。 症见心慌气急,心区烧感,心烦失眠,口干口苦,干呕纳呆,喜饮冷食,喜待冷处,头痛恶心,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脉细数紧等胆液质偏盛的症状。治宜成熟和清除胆液质,平衡体液,调整气质为原则,泻火清心,生寒润燥,湿寒补心为主。宜用相应的成熟剂成熟致病胆液质后,方用买提布合 艾力勒 汤、买布合 台米日 印地 汤等排泻剂清除被成熟的致病胆液质。泻火清心,方用从湿寒性制剂,如艾热克 尼鲁法尔 蒸露、艾热克 卡森 蒸露、艾热克 三代力蒸露等中选用内服。生寒润燥,方用从木热巴衣 艾那鲁 果浆、谢日比提 比也 糖浆、谢日比提 孜日克糖浆等中选用内服;亦可方用马欧力 排瓦克 果汁、斯日坎吉本 白祖日 醋糖浆内服。湿寒补心,方用从合米日 高孜班 糖膏、谢日比提 艾比日西米 酸糖浆、买朱尼 达瓦衣 米西克 巴日德 蜜膏、谢日比提 卡福尔 酸糖浆、谢日比提 衣斯白胡力 糖浆、谢日比提 热依汗 糖浆中选用内服。禁忌饮酒吸烟,禁食肥肉、鸡蛋、炒烤食物;多食湿寒性食物,如水果、蔬菜、鸟类肉、青杏子稀饭等。 血液质性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代米维,全称为体液型湿热性气质失调心悸,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苏依 密杂吉 如台比 马地,是指血液质(湿热)性偏盛而心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悸。病因多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血液质偏盛引起体液失衡,导致气质失调,并损害心脏所致。凡原气质为血液质性者,仍多食产生大量血液质的食物,如鸡蛋、绵羊肉、湿热性油脂、湿热性食物和药物,暴食多睡等引起血液质亢盛,并流入心脏导致血液过浓、血管阻塞,引发心包、肺动脉和肺叶的炎症,损害心脏所致。有时亦可因毒虫咬伤、毒素通过血液分布全身,损害心脏所致。 症见心悸气短,深吸凉气,大呼败气,脉搏肿胀,颈脉更显,眼白发红,四肢笨重,嗜睡乏力,喜饮冷食,喜待凉处,小便赤浓,脉象粗洪等。治宜清血之热,清除血液质,平衡体液,调整气质为原则,凉血降亢,开通阻塞,凉补心脏为主。如无不适症从贵要静脉放血;凉血降亢,方用从艾热克 三代力 蒸露、艾热克 比德米西克 蒸露、艾热克 高孜班 蒸露,艾热克普地乃 蒸露、伊提日非力 开西尼孜 诃子蜜膏、艾热克 开西尼孜 蒸露等中选用内服。开通阻塞,方用从买提布合 艾非提 蒙汤、买提布合 艾力勒 汤、马欧力 白祖日 根汤等中选用内服;凉补心脏,方用从木热巴衣 艾力勒 果浆、木热巴衣 艾那鲁 果浆、木拉巴 衣斯依比 果浆、库日斯 卡福尔 片、艾热克卡福尔 蒸露、合米日 买日瓦日德 糖膏、买朱尼 达瓦衣 米西克 巴日德 蜜膏、木排日 亚库提 爽心膏等中选用内服。多食胡萝卜、蔓菁等新鲜蔬菜和大麦稀饭等。 黏液质性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白里海密,全称为体液型湿寒性气质失调心悸,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苏依 密杂吉 巴日德 如台比马地,是指黏液质(湿寒)性偏盛而心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悸。病因多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黏液质偏盛引起体液失衡,导致气质失调,并损害心脏所致。凡原气质为黏液质性者,仍多食产生大量黏液质的食物,如湿寒性水果、肥厚肉油、寒食冷饮等,并日常生活中多食少动,冷水多浴,嗜睡发胖等引起黏液质的亢盛,并流入心脏和渗透心脏周围,导致脂肪潴留,损害心脏所致。 症见动则心跳,气急乏力,头晕眼花,嗜睡身乏,面目肿胀,四肢不温,喜饮热食,喜待热处,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迟宽松等。治宜成熟和清除偏盛黏液质,平衡体液,调整气质为原则,祛寒燥湿,温补心脏为主。方用买提布合 蒙孜吉 白里海密 汤等内服成熟偏盛黏液质后,清除被成熟黏液质,方用买提布合 木斯力 白里海密 汤等排泻剂内服;亦可方用阿亚热吉 排克拉 苦膏、艾比 阿亚热吉 罗哈孜亚 小丸等内服。温补心脏,方用从谢日比提 白祖日 地那日 糖浆、马欧力 艾赛力 蜜汤、买提布合 黑亚尔先拜尔 汤、买提布合 艾力勒 汤、买朱尼 达瓦衣米西克 阿日 蜜膏等中选用内服。禁食湿寒性食物和药物,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多晒太阳等。 黑胆质性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赛危大维,全称为体液型干寒性气质失调心悸,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苏依 密杂吉 巴日德 亚比斯马地,是指黑胆质(干寒)性偏盛而心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悸。病因多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黑胆质偏盛引起体液失衡,导致气质失调,并损害心脏所致。凡原气质为黑胆质性者,仍多食产生大量黑胆质的食物,从事激发黑胆质的各类活动,如思虑过极,苦思难题,终日不眠,坐立不安,作劳不停等引起黑胆质的亢盛,并流入心脏刺激心脏神经,导致心血管硬化,阻碍新鲜空气供养心脏所致。 症见心悸频繁,失眠噩梦,易惊善恐,干咳气急,小便浓稠,大便秘结,脉象弦数。治宜成熟和清除偏盛黑胆质,平衡体液,调整心脏气质为原则,生湿祛寒,爽心悦志,温补心脏为主。成熟,方用谢日比提 欧斯提胡都斯 汤内服;成熟致病黑胆质后,清除方用买提布合 艾非提蒙 汤等排泻剂内服。生湿祛寒,方用从谢日比提 高孜班 糖浆、艾热克 夏塔热 蒸露、谢日比提 阿那尔 糖浆、马欧力 节本 汤、艾热克 西热衣 木热开比 蒸露等中选用内服。爽心悦志,方用买朱尼 木排日 蜜膏内服。温补心脏,方用从买朱尼 达瓦衣 米西克 木提地力 蜜膏、合米日高孜班萨代 糖膏、伊提日非力 欧斯提胡都斯 诃子膏、买朱尼 尼佳德 蜜膏、谢日比提 艾比日西米 糖浆、买朱尼 阿米勒 努西达日 蜜膏、谢日比提 比也糖浆等中选用内服。多食湿热性食物,如牛奶、驴乳、酥油、巴旦杏、小羊羔肉、半熟鸡蛋、胡萝卜、蔓菁等。尽量避免精神刺激。 体虚性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再依非,是指身体虚弱为主要特征的心悸。病因多由营养不良、失血过多、久泻、多汗,常有呕吐,伤寒发热,过多作劳等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常态湿性过于消耗,导致全身的虚弱,从而累及心脏所致。症见心跳轻快,细小无力,自觉心下空虚,虚羸少气,双眼凹陷,颜面憔悴,肤表失润,四肢厥冷,手足颤抖,严重时眼白外翻,腹部下陷,嘴唇发紫,指甲发青,病情临危甚至出现死亡等。治宜生湿醒心,强补心脏,温补全身为主。方用马欧力 来合米 肉汤、马欧力 艾赛力 蜜汤温服,鼻吸芳香强心药,如麝香、龙涎香等;内服石榴汁、苹果汁和食用加石菖蒲的西瓜。亦可方用从合米日 高孜班 安拜尔 朱瓦合日 糖膏、买朱尼 达瓦衣 米西克 木提地力 蜜膏、合米日 艾比日西米 糖膏、合米日 三代力 糖膏等中选一种与艾热克 高孜班 蒸露内服。膳食多用阿力瓦衣 白则 糖糊、阿力瓦衣 达瓦衣 台然吉本糖糊等;饮用艾热克 西热 蒸露等。注意保湿,用艾热克 高孜班 蒸露擦身。多食半熟鸡蛋、小鸡肉、麻雀肉等。 胃源型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买衣代,是指肠胃虚弱为主要特征的心悸。病因多由胃脘虚弱,肠胃不佳等引起邪气并上升于心,及心脏所致。症见心悸心慌,肠胃不佳,胃痛泛酸,食欲不振,腹胀肠鸣,易产肠气,伴有头胀等。治宜滋补肠胃,散气定悸为主。方用从朱瓦日西 安拜尔 消食膏、朱瓦日西 欧德 消食膏、台日亚克买德 解毒膏、买朱尼 木排日 阿日 蜜膏、苏福非 买斯提克 散、苏甫非 那尼华 散、买朱尼 达瓦衣 米西克 阿日蜜膏等中选用内服。宜用牛奶加干姜、苹果、孜然、小豆蔻等煎服。若发热、口渴者,方用艾热克 高孜班 蒸露内服。膳食可用小羊羔肉、炒烤肉等。 敏感性心悸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海非哈尼 依思,是指过多敏感,神经衰弱为主要特征的心悸。病因多由过多紧张,受精神刺激,过于敏感,神经衰弱等不良因素导致精神力的兴奋与控制能力失调,并累及心脏所致。凡身患肺病,间日伤寒等亦可成为诱发本病之因素。本病多见于性格脆弱妇女和单身的大姑娘。 症见小事紧张,多愁善感,稍有不快或小事发怒即发生心跳心悸,颜面发红,有时颜面苍白或发黑,有时难以平静情绪,甚至出现咬牙口噤,发生昏倒,四肢搐痉,并成为阵发性发作,遇热遇寒即可发作,不发作时如同健康人。治宜补心安神,舒心悦志为主。方用从谢日比提 海西哈西 糖浆、艾热克 白祖如力班吉 蒸露、艾热克 高孜班 蒸露、合米日 高孜班糖膏、合米日 海西哈西 糖膏、阿力瓦衣 巴达木 木排日亚提 糖糊、买朱尼 买斯亚 木开依 开飞 蜜膏、艾热克 三代力 蒸露、买朱尼 努西大日 罗鲁维蜜膏、合米日 买日瓦日德 糖膏、谢日比提 艾比日西米 糖浆等根据病情选一二种内服;饮用牛舌草、罗勒、甘松、莳萝、罂粟花、天仙子等组成的药茶;宜用热维改尼 巴达木 油或人奶涂于脑部、耳后、手心、足底等;亦可宜用白蜀葵花、莲花、牛舌草等煎液趁温洗澡。多食牛奶、酥油、小羊羔脑汁加西红柿、芫荽的肥鸡肉汤等。 ☚ 非体液型气质失调性心脏病 心压感怔忡 ☛ 心悸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并有心前区不适感。当心率缓慢时感到心脏搏动强烈;当心率增快时则感到心脏搏动甚或心前区振动。体检可发现心率或快或慢或心律不齐。心悸的发生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1)心脏搏动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强引起的心悸,常感觉心搏规则、强而有力。可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可见于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也可见于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应用某些药物,如麻黄素、咖啡因、肾上腺素类、氨茶碱、阿托品等。病理性心悸可见于: ❶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原发性心肌病、克山病及脚气病等。 ❷引起心排量增加的疾病,如贫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由于心率加快,心脏搏动加强所致。此外,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血压升高,亦可出现心悸,这与血中儿茶酚胺水平突然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也易发生心悸,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2)心律失常致心搏量不正常时即发生心悸。多见于: ❶心动过速,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快室率性心房颤动等,特别是突然发生者更易发生心悸。系由于心率加快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收缩期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高而引起心搏增强所致。 ❷心动过缓,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区性或室性自主心律及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等,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引起心搏强而有力所致。心悸多见于心率突然转慢时。 ❸心律不齐,如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患者可因心脏突然跳动而感到心悸,有时也可因代偿间歇而感到心脏突然停跳。(3)心脏神经官能症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等,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心悸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关,神经敏感者易发生,一般心率突然加快或偶发的早搏即可出现心悸。注意力集中时,如夜间卧床入睡前或在阴森的环境中易出现心悸;而在重度心力衰竭,由于呼吸困难等症状较突出,致注意力分散,则心悸常不明显。心悸也与心律失常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关。突然发生的心律失常易感到心悸;而许多慢性心律失常,由于患者逐渐适应而多不感到明显的心悸。 ☚ 心血管系统 心脏压迫感 ☛ 心悸palpitation 心悸xīn jìpalpitation 心悸 心悸palpitation of the heart指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病征。包括惊悸和怔忡。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征并见。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本病的发生,除精神因素外,多因心血不足,心阳虚弱,肾阴亏损,或因水饮内停、瘀血、痰火所致。虚症当以养血安神为主,实症应以化痰逐瘀为主。若是久病,虚实夹杂,病情复杂者,则宜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可与神经症条互参。 ☚ 心疾 心血虚 ☛ 00003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