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八大怪
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游黄山,品徽菜,而“徽州毛豆腐”是不能不尝的一道地方名菜。毛豆腐成条状,因未烹饪前其通体均有长长的、细细的白色茸毛而得名。这些茸毛是经过特殊工艺,人为使豆腐发酵长出的食用菌丝。或红烧、或油炸、或火烤、或清蒸,均鲜嫩可口,奇香扑鼻,很受食客喜爱。
徽州第二怪:石缝里边松成材。生长在徽州黄山上的悬崖危岩和峰石裂缝中的黄山松,不择土壤,破石而立,堪称一怪。原来是因为这些黄山松的根部能分泌出一种有机酸物质,使花岗岩体分化分解成泥土性物质,使松树得以生根、发育、成材。
徽州第三怪:烙饼石头压起来。这种“饼”俗称“石头馃”,内包肉丁和豆黄粉馅心,因烤烙时在每个馃上均压一块与馃同大的扁圆石头或砖块而得名。用石头压馃烤烙,可使馃体扁平、馅脂渐溢、馃皮酥松不焦,徽籍著名画家黄宾虹曾有“千金不如一只石头馃”的名言传世。
徽州第四怪:花山谜窟无记载。发现于世纪之交的徽州屯溪石窟群堪称怪中之怪,36个地下石窟全系徽州先民人工凿成,到底何人、何时、因何、如何开凿?几十万方石头去了何处?为何翻遍史籍均无片纸只字记载,成为了千古怪谜。
徽州第五怪:牌坊成群一线排。位于徽州歙县棠樾村东端百米甬道上的七座石牌坊跨路而立连成一线,明代三座,清代四座,蔚为壮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第六怪:马头城墙望天外。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因其住宅外墙高大封闭(俗称封火墙或屏风墙),封火墙高出屋面,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墙顶部分形状酷似马头而得名。
徽州第七怪:古宅大门朝北开。一般建房讲究坐北朝南,然而徽州古宅却坐南朝北。究其原因,在于徽商故里中人,以“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为居住禁忌,大门朝北开为避“火”、“保”、“商”图吉利。
徽州第八怪:摸秋非偷任采摘。按徽州“摸秋”习俗:农村每年中秋之夜,任何人都可借着月色到别人家的地里去采摘一些瓜果、蔬菜,不但不算偷,而且谁家被采得多反倒说明他家人缘好,大丰收。但冬瓜、毛豆等带毛的蔬菜却不能采摘,以避“倒霉”之忌,因为徽州方言中“毛”与“霉”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