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主义古希腊时期的一种伦理学说。它不讲快乐和功利,主张以德行为人生的目的和道德标准。认为德行就是“至善”和幸福。主要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认为,情欲和快乐不仅不是“至善”和幸福,而且还是冷酷地支配每个人的“暴君”、“敌人”和“骗人的女主人”,是掩盖在快乐外衣下面的痛苦。因此,人们要像反对敌人一样反对它们,争取做自己的主人,以摆脱情欲的控制,求得知识和智慧。“美德即知识”,只有知识和智慧才能使人具有德行,获得幸福。柏拉图则进一步认为,幸福不是物质上的快乐和享受,而是通过对善的理念的追求,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认为,善的理念在人的行为中作为目的而出现,行为的价值就体现在这种目的中。肉体欲望是实现理念目的障碍或桎梏,因此,要实现伦理的价值,就必须摆脱一切欲望,从肉体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理性的生活,过超凡脱俗的禁欲生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德行主义理伦,后来被斯多葛派所吸取,最后又演变成为中世纪宗教伦理的禁欲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