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育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育论德育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亦称“德育原理”。是研究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的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历史性、阶级性。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的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曾经提出过不少德育论的原理。它们散见于哲学、伦理学及政治思想中。在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德育论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孔子把德育放在“四科”之首,特别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在修养好品德的前提下,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把“明人伦”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17世纪以来,随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学科,德育论逐步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18、19世纪的西方教育学家进一步研究了德育问题,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教育论》一书中就列有《德育》专题。1909年,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撰写了《道德教育原理》一书,完整地阐述了实用主义的德育理论。20世纪以来,由于德育学的发展和德育学家们对道德教育的深入探索,德育论逐渐从教育学、伦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一门分支学科。马克思主义德育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及教育理论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出并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德育观;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等一系列文章中,以及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也就共产主义德育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作过不少的论述。本世纪30年代,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德育应当有自己的独立范畴,他总结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经验,写成了《论社会主义教育》等许多德育论著作,全面地论述了集体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内容,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德育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德育论,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它的任务是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作出对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内容、过程、途径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德育论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也获得长足的进步,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德育论研究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史性和民族文化传统的特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