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寿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寿宫古迹名。又称庆运宫。 在今朝鲜汉城。原为成宗之元月山大君私邸。现存建筑为李朝末期吸收欧洲文化后的石造宫殿,是朝鲜最早的西洋式宫殿建筑。公元1907年高宗退位后一直居于此宫。1934年辟为公园。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德壽宫 德壽宫 déshòugōng 宋代宫名。在今浙江杭州市。宋高宗紹興末年建。高宗傳位孝宗,退處於此。後改曰慈福宫,又改壽慈宫。光宗改曰重華宫,寧宗又改曰壽康宫。宋·吴自牧《夢梁録·德壽宫》:“德壽宫在望仙橋東,元係秦太師賜第,於紹興三十二年六月戊辰,高廟倦勤,不治國事,别創宫庭御之,遂命工建宫殿,匾德壽爲名。”清·顧炎武《歷代宅京記·臨安》:“重華、慈福、壽慈、壽康四宫,重壽、寧福二殿,隨時異額,實德壽一宫。”又:“德壽宫在大内北望仙橋,故又謂之北内,紹興三十二年所造,宫成詔以德壽爲名,高宋爲上皇御之。” 德寿宫 德寿宫南宋在临安的行宫御苑之一,位于外城东部望仙桥之东。高宗晚年不治国事,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将原秦桧府第扩建而成并移居于此。宫内殿堂楼阁森然,以聚远楼为中心,周围“四地分”即按景色分为四个景区:东区以观赏各种名花为主,南区主要为文娱活动场所,有射厅、跑马场、毬场等。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调,小溪大池相通。北区则建各式亭榭,包括用日本椤木建造的绛华亭。四景区的中央是人工开凿的水池,植荷花,画舫,池水引西湖水注入,叠石为山以像飞来峰,将西湖一些风景缩移写仿入园,故又名“小西湖”。见 《梦粱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 南宋大内御苑 玉津园和富景园 ☛ 德寿宫 德寿宫南宋都城临安的宫阙。也称“北内”或“北宫”。位于望仙桥之东,是南宋高宗、孝宗诸帝禅位退居养老之宫殿。德寿宫原址是一处花园,秦桧请赐为宅第,绍兴十五年 (1145),宋高宗赐之。秦桧入居十九年,大肆兴修楼堂榭阁,高宗亦多次临幸其宅,并为宅中楼阁题“一德格天”额。绍兴二十五年 (1155),秦桧病死,宅第归还。绍兴末年,宋高宗欲行禅让,于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六月将此宅完成改建,名为 “德寿宫”,让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退居此宫。德寿宫坐北朝南,大门外有百官待漏院,是文武百官朝谒太上皇时恭立等候的院落,可容纳上千人。德寿殿是德寿宫最大的宫殿,这里举行过各种大典,也是太上皇接见皇帝、文武百官的地方。另外还有后殿、灵芝殿、射厅、寝殿、食殿和太上内书院等十余座殿院。乾道三年 (1167),高宗讽喻孝宗频频出游而暗示为其修建御花园。园内凿大池 (也称小西湖),从清波门外引西湖水注入。池周东、西、南、北 “四地分”(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2集卷三),按四季划成四部分,以便四时游览。又建有冷泉堂、聚远楼等楼阁馆轩。聚远楼的命名,由苏轼的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付闲人” 诗句而来。高宗亲题匾额,并大书此二诗句于屏间。据内侍陈源 《德寿宫起居注》记载,孝宗每年多次率皇后、太子等来德寿宫与太上皇共游。淳熙十六年 (1189) 孝宗退居德寿宫,更名重华宫; 绍熙五年 (1194) 孝宗去世,遗诏更名慈福宫,由高宗后吴氏、孝宗后谢氏居住; 宁宗庆元二年 (1196) 又更名为慈寿宫。开禧二年 (1206) 一场大火,宫殿大部被毁。至度宗咸淳四年 (1268),诏以 “其地一半”改建道宫,称宗阳宫。宗阳宫内有奇石高丈许,上镌篆书 “铁云” 二字,名芙蓉石,乃当年德寿宫遗物。清代,乾隆帝南巡至杭州,将此石运回北京,改名 “青朵石”,置宫内长寿园朗润斋中。现已移置于中山公园。今德寿宫遗址已无遗物可寻,在今望江街一带,常从地下掘出厚达数米之瓦砾层,即当年豪华帝宅之遗踪。 ☚ 丽正门 金中都皇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