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吕克特/维·施特劳斯/佛尔克/洪涛生/卫德明/埃·冯·察赫/京特·德博/顾彬 ☚ 吴德明 吕克特 ☛ 德国 德国汉学研究因其生产力水平的落后而导致的东方殖民活动的落后等原因而较意法等国为迟,但儒家思想仍对德国的启蒙运动产生过影响,十八世纪德国哲学界的莱布尼茨及其弟子沃尔弗都对儒家学说给予很高的赞誉。德国的大文豪歌德也对孔子的思想非常倾慕。虽然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具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孔子及其以他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思想仍然显示出相当强的影响力量,并在德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和专制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之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使孔子思想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这时西方各国对儒学的研究,其目的已转为为其侵华活动服务,德国也不例外。此时进入中国的传教士是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之下想利用中国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为其侵略活动服务,为此,冷落了一段时间的儒家思想的研究工作又逐渐趋于活跃,并将孔子思想与基督教思想极力进行调和。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和安和安保罗的研究活动最为突出。花之安著的《自西徂东》,1884年在香港出版,1888年在上海重印。全书共分五卷:仁集、义集、礼集、智集、信集。花之安虽然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他认为儒家学说中的某些人伦道德观念还是可以与“耶稣道理同条共贯”的,因而进行说教时他运用了把基督教教义与儒家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相结合的办法。继花之安之后的安保罗也鼓吹将儒教与基督教结合起来,但他贬低孔子而抬高耶稣。为了配合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侵略,传教士们也加紧了对华的文化侵略,除去传教,还办起了许多教会学校,此类学校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尊孔读经与奴化思想相结合,并因此开设儒学课程。此外,1899年到青岛传教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1873—1930)对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著作也进行了研究译述工作。卫氏曾于民国初年将《论语》、《孟子》等书译为德文,还曾将《大学》、《中庸》、《易经》、《礼记》、《吕氏春秋》等译成德文。1961年其子还发表了他的遗译《孔子家语》。他在中国开办了“礼贤书院”,书院中除讲授德文外,还讲援儒家经典。1933年德文版的《研究与进步》上便载有他的遗作《儒教伦理学中忠信之概念》。1923年他任北京大学教授,第二年回德,前后留华达二十五年之久。回国后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并创建中国学院,创办汉学杂志。1924年,法兰克福大学设汉学讲座,卫礼贤出任教授。卫氏在对比了孔子思想与西方思想之后,感到孔子思想较之西方思想有许多优越性,同时对创儒家学说的孔子也十分敬仰。他的儿子受父亲的影响也从事儒学研究工作。 除传教士之外,也有一些学术界人士对儒学也有很大的兴趣。霍古达与艾维耐从事中国哲学的专题研究。霍古达专注于经书成书之前儒学散篇文章之研究,著有《初期儒教残篇断简之研究》。史淘思译《诗经》为德文。福吾康把胡适的《说儒》译成德文。佛尔克著有近百万言的中国哲学史,并把王充的《论衡》译成德文。卫礼贤、佛尔克、福兰阁和柴赫是二战前德国最为著名的四位汉学家。另外也有些学者在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时,也对孔子思想进行了研究,并有一些很有见地的分析和介绍。利奇温所著《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一书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至于贯穿儒家思想的文学作品如《列女传》、《唐诗》、《宋诗》、《文选》等也都有德译本。因此,二战以前德国的汉学研究在欧洲还是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党实行法西斯统治,儒学的研究工作陷于停顿。研究机构和图书设备遭到破坏,柏林的普鲁士图书馆原藏有汉籍五万六千册单行本和六千册丛书,战争期间几乎被损无余。 1960年以后,德国的儒学研究因国际形势的变化重新有了显著的进展。象其他国家一样,联邦德国的汉学研究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汉学中的历史与经籍,而扩大到对中国近现代问题的探讨,并且后者越来越占有更大的比重。但对儒学的研究仍很重视。施唐格1964年翻译了《论语》、大学选读课中也有《孟子》、《荀子》的书目。在儒学研究方面,也时有论文发表,如里昂大学汉学研究所的史旦宁教授就发表了有关儒学这的论文。联邦德国的学者对儒学与经济发展之关系也很有兴趣,著文探讨儒学对像日本这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汉堡的傅吾康和慕尼黑的黑尔贝特是联邦德国现代汉学的创始人,两人都是研究中国封建时期历史的。他的学生中慕尼黑学派的沃尔夫冈·鲍尔和汉堡学派的蒂列曼·格林比较出色。格林有《明代儒教中国的教育和政治》一书出版。此外,慕尼黑大学的金德曼1963年出版了《儒教、孙文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奥皮茨1969年出版了《从儒教到共产主义》,显示了历史与现实的整合意向。在汉堡、慕尼黑和科隆还有中国学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研究主题根据当前的实际任务而定,如1976年召开的第25届国际汉学家大会,联邦德国的学者就写了《儒法斗争: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新阶段》的报告。民主德国汉学研究的传统中心是柏林和莱比锡,在一些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中也都成立了汉学家的组织,儒学也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972年苏黎世出版的《世界史上的伟人》一书便载有贝尔津所著之《孔子》。两德统一后,由于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在世界上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德国研究中国的领域、内容都有巨大的扩展,而对现当代中国的研究更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在论及德国的汉学研究状况时,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值得认真加以关注,他一般并不被人们视为汉学家,但他有关儒教的论述却在西方世界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马克斯·韦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在他的三卷本著作《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一卷中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包括《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在前者中,韦伯论述了新教伦理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生发展,而在后者中,韦伯以前者中所提供的资本主义的“理想型”为参照系,试图论证中国之所以没能成功地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理性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种特殊宗教伦理作为不可缺少的鼓舞力量。而日本及“亚洲四小龙”这五个东亚国家和地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来,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奇迹,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同为儒学文化区、具有儒学文化传统背景、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传统的儒学世俗伦理深入民间,构成思想文化的一大要素。东亚经济的成功动摇了韦伯的理论,使人们重新审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并加以正面评价和深入探讨。 德国dé guó欧洲中部的一个国家。[英] Germany。1873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4号:“德国京都(德国,即日尔曼)现考医学,取中医士十三名,其中有超卓者两名,其一名系日本国人,名撒都,其父乃日本国之太医,尝游学于德国,即今方二年半,其始至也。”1876年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德国,即德意志国。”1879年杨少坪《增广英字指南》卷三:“Germany,德国;Prussia,普国。” 德国欧洲中部国家。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先后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49年5月23日德西部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德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土面积357000km2,人口8205.7万(1997)。首都柏林。1972年10月11日与中国建交。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地的楚格峰海拔2963m,为境内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境内长647km,通航里程380km;莱茵河在境内长865km,通航里程778km。海岸线长1333km。属温带气候,从西北部向东、南逐渐由海洋性转为内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9℃,年平均降水量平原地区500~1000mm,南部山地、高原区1000mm以上。经济实力居欧洲第1位,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为第3大经济强国、美国之后的第2大贸易国。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37620亿马克(约合225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871马克。1998年汇率:1美元=1.76马克。1997年工业产值10651亿马克。工业就业人数约1152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30.1%。1997年共有农业用地1720.1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50%。1996年农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1.1%。农产品销售收入602亿马克。农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80%。农业人口92.8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2.4%,有农业企业52.5万个。有林业企业15.7万个,林业面积800万hm2。服务业是重要经济支柱。1996年创产值17449.6亿马克,占国内总产值的49.3%。1997年服务业从业人数为1437万,占总就业人口的37.5%。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公路密度为世界第1位。1996年铁路总长46300km,其中电气化铁路18866km,客运量648亿人·km,货运量697.1亿t·km。公路总长约64万km,其中高速路1.12万km,居世界第2位。1996年货运量2366亿t·km,客运量766.6亿人·km。1996年拥有远洋商船1397艘,总吨位611.5万t,货运量2.03亿t。全国主要海港吞吐量为2.06亿t。内河航道总长7467km,有各种船舶5192艘。货运量2.3亿t。内河港口吞吐量2.8亿t。航空运输发达,1996年共有航空企业283家,1997年共有各种商用飞机1724架。1996年航空客运量9600万人次,货运量190万t。法兰克福机场是世界主要航空港之一,进出港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分别为3961.2万人次和136.8万t。实行12年义务教育。1996/1997年度有各类中小学43118所,学生1007.1万人,教师67.2万人;职业学校9300所,学生248万人,教师10.8万人;大专院校(1997/1998年度)337所,学生183.3万人,教师42万人。2003年12月31日人口8253.2万。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1782亿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392欧元。通货膨胀率1.6%。失业率10.5%。2003年工业、农林渔业、服务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1%(2004)、1.02%、65.2%。 德国 德国Deguo位于欧洲中部,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陆上与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丹麦九国相邻,面积35.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7 950万,绝大部分为德意志人,另有少数外籍人和少数民族索布人。居民多信基督教及天主教,官方语言为德语。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1949年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重新统一,定都柏林。全国地势北低南高,地形构造分为4个区域:北部为北德平原,属波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50—200米,自北向南分别为多沙丘和岛屿的海岸狭长地带、多湖泊的冰碛平原、肥沃的黄土带;中部为低高原和丘陵,介于北德平原和多瑙河之间,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下,山脉、河谷、盆地交织分布;再往南为巴伐利亚高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为500米;最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外缘山脊,山地海拔一般在1 000米左右,位于德国与奥地利边境的楚格峰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 963米,多河谷、湖泊。除北海沿岸外,均属西北欧温和海洋性气候和东欧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冬季较寒冷,夏季温暖,温度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下降,1月气温在—5—1.5℃之间。7月气温在16—18℃之间;降水的一半以上集中在夏季,并自西、西北向东、东南递减,年降水量一般为500—750毫米;盛行西北风。水系发育,有多瑙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埃姆斯河、奥得-尼斯河等河流,水量丰富,极富航运价值,尤以莱茵河航运最为繁忙。矿产有煤炭、钾盐、岩盐,本国矿产不能自给。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比种植业产值高1倍,主要为以种植饲料为基础的集约化牧业,以养猪、养羊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等。工业发达,老工业部门有采煤、煤电、煤化工、钢铁、机械制造、化学、纺织,主要分布在煤产区,如鲁尔区、萨尔区、莱茵区等,尤以鲁尔区著名;新兴工业主要有炼油、石油化工、汽车、精密仪器、电子电器等。交通便达,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共同承担全国主要货运,铁路线总长4.5万公里,柏林是最大的铁路枢纽;公路全长53.4万公里,多为高速公路;内河通航里程6 600多公里,以莱茵河、易北河及运河为主,杜伊斯堡是德国及欧洲最大的河港,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海港。首都为柏林,全国最大城市和重要的工业、贸易、旅游城市之一;汉堡,德国最大海港和第二大城市,是自由港的始祖,德国造船基地及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工业中心之一,人口163万。第三大城市为慕尼黑,人口129万,著名的大学城和德国的“硅谷”。 德国 ☚ 巴黎 鲁尔区 ☛ 德国中欧国家。东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连丹麦,濒北海、波罗的海。地处欧洲水陆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两个国家统一后称为德国。面积35.66万平方千米,人口7947.9万(1990年),兵力47.63万人(1991年)。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1972年10月11日中国建交。 卫礼贤 ☚ 倪豪士 卫礼贤 ☛ 德国Germany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也有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制度。1990年10月3日为德国统一日,东、西德统一后的总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8200万(1998年)。首都柏林,货币名称马克。自1835年修建第一条铁路起,德国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9世纪末,已成为经济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二战后,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40多年来,两国经济发展都很快,但差距很大。西部原联邦德国面积为24.86万平方公里,人口6199万(1990年年中)。二战前已是发达的工业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都较高,拥有发达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二战后,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从20世纪50年代起的20多年间,出现了高速、均衡发展的“经济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50~1988年增加约20倍。1983~1989年连续7年经济稳定发展。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2650亿马克(合16176亿美元),人均36200马克(合25857美元)。经济实力居美、日之后占资本主义世界第3位,对外贸易占世界第2位,是欧洲共同体创始国之一,也是西欧头号经济强国。原民主德国是东欧国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被列为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面积10.8万平方公里,人口1640万(1989年)。40多年来,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000亿联邦德国马克(合2857亿美元),人均24400联邦德国马克(合17428美元)。两德的工农业生产都很发达。机械、化工、电气、汽车等部门是西部的工业支柱。东部的主要工业有机器制造、化工、电子、电器、光学仪器、褐煤和钾盐开采。矿物资源贫乏,大部分工业原料依靠进口。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是世界农产品和农业食品重要输出国之一。1990年10月统一之后,社会总产值超过2万亿马克(合1.4万亿美元),经济力量仅次美国和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3987美元,居世界第3位。统一的德国,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外贸总额以及黄金储备都居欧洲各国之首。在工业、科技、金融等方面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西欧各国,特别是与欧共体伙伴国有着较深的交往和依赖关系。1991年在国外的投资总额为396亿马克(合283亿美元),同年吸收外资104亿马克(合74亿美元)。积极支持和推动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并把欧洲一体化建设视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统一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国内经济,帮助东部德国实行经济转轨,渡过经济困难,解决因实行社会市场经济而带来的严重失业问题,拉平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为此,政府除了向东部大量投资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德国经济在经历了统一之后的外困内扰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好转,仍具有相当大的活力。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为21227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3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85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3位。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5396.89亿美元,进口额为4666.19亿美元,1996年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1998年,其国际储备总额为1082.65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