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规划硬件建设
循环经济规划中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硬件建设体现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上,集中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 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之间建立工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废物相互交换;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废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环,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进行物质循环。不同地区的示范区建设内容不一定相同。
❶建设循环型企业。在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落后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一些用水量较大的企业中,开展中水回用,实现废水的资源化; 在大型联合企业中,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副产品的循环利用。
❷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包括建立生态工业型经济开发区,用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改造,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在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观点和生态设计方法,优化产品结构,并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为园区寻找新的增长点; 对新建的开发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体规划和选择入园企业,构建合理的产业和产品链网,实现园区工业结构最优组合。在老工业区改造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建立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以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的改造,结构调整和产品调整。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 在资源枯竭地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调整资源开采型企业产品结构,建立生态工业网络,开发二次资源,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
❸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城市及区域中水回用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循环型社会。对于第一产业,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科学地使用农药和化肥,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实现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同时建立工农业之间的产业共生联系,形成新型生态产业。对于第三产业如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废物进行分类回收,为再循环创造条件。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自觉参与循环资源的回收活动。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要统一规划三产内部和三产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